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原创]求学之路(4)文化课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37715) |
-- 作者:楚人 -- 发布时间:2009/5/10 16:06:14 -- [原创]求学之路(4)文化课 文化课 文化革命对中国教育是伤筋动骨,中学课程设置和教材的编写与工业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都加入了与此相关的内容,最有特点的是工业基础、农业基础和军体课。 1、工业基础 工业基础类似于物理课,授课由是原来教物理的老师担任。讲课没有按物理学的规律进行,只是讲一些与工业技术相近的内容,如电学,讲了电的磁效应、热效应,欧姆定律。欧从军与欧姆“同姓”,同学们给他取个外号叫欧姆,他也接受了这个称谓。毕业之后,有次他寄张明信片给我,在下面签名处只写了一个符号:Ω。这是代表电阻单位符号,我一看就明白是欧从军寄的明信片。 2、农业基础 农业基础课没有与传统课程对应的内容,讲课中有“农业八字宪法”,介绍水稻优良品种,如团粒矮、农垦五八等。常用农药化肥使用方法,我只记得有种农药叫“波尔多液”,我从来没有见过波尔多液。好多年后柬埔寨出了一个杀人魔鬼波尔布特,一提起这个名字,我就会联想起初中所学的波尔多液。上农业基础的老师不固定,常常换人,讲课的没内容,听课的兴趣索然。 3、英文课 第一堂英文课对我印像很深。铃响后一位中年男老师走上讲台,他在开口讲话前,先在黑版上写了三个字:江一平。再转过身来,带着浓重的广东口音普通话说:“我叫江一平。”刚刚进入初中,我还不习惯直呼老师的姓名,感觉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老师已经把我们当成年人,平等相待。我意识到自己再也不是依偎在母亲怀中的小孩了。说来也巧,两年后我参加工作,江一平老师的二儿子江涛成了我的同事。另一位教过我的英文老师姓王,他的语音色纯正,发音清晰,风度翩翩,上课时面带微笑。他特别注重听力和口语训练,每堂课总要让几位同学独朗读课文。我听别人说,王老师在朝鲜战争中曾经担任板门店志愿军英文翻译,这才明白他的口语为什么那么好。1957年他划为右派后才分到中学教书。 4、音乐课 音乐课是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记不起她的名字了。她天生丽质,能讲纯正的普通话,声音优美动听。每次她来上课,走上讲台,第一句话:“好好学习”,同学们齐声高喊:“天天向上”。她把第一个“好”发音成平声,第二个“好”发音成去声,抑扬顿挫,音色美极了。再听听教室里这帮学生,只是粗嗓门怪叫。她教我们唱一首歌颂领袖的歌曲,旋律像一首外国情歌,“送我一束玫瑰花”的旋律,同学们非常喜欢这首歌,她教我们唱这首歌要承担政治风险。当年中外名曲都看成是封资修的东西,没有什么好歌能教唱,她就教革命样板戏的京剧选段。我们同学都会唱几段现代样板戏。政治上的高压手段和愚民政策锁不住年轻人对美好音乐的向往。1970年阿尔巴尼亚故事《宁死不屈》刚在长沙放映,班上的女同学就学会了电影插曲: 赶快上山吧, 勇士们, 我们在春天参加游击队。 敌人的末日即将来临, 我们的祖国将要获得自由和解放。 这成了当年的流行歌曲,我的音乐水平很低,跟着哼唱居然也学会了,歌词铭记在心。这是我中学时代接触到的很少几次西方文艺作品之一。 5、政治课 政治挂帅、政治第一、要关心政治,这都是文化革命的流行语。学校每天第一节课是“天天读”,内容是读M语录。由班级同学轮流上台主持。主持“天天读”的同学站走上讲台,此时全班起立,手捧M语录,面对他老人家画像,主持人提高嗓门叫喊:“首先让我们敬祝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M主席万寿无疆!”全班同齐声附和:“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主持人接着喊:“祝M主席的亲密战友L副主席身体健康!”大家齐声说:“永远健康!永远健康!”远在北京,深居简出的伟大领袖和他的亲密战友能听到我们这群未成年的孩子的祝愿吗? 祝愿完领袖健康,开始学习毛主席语录。主持人在台上报页码,同学们翻到语录中的那一页,齐声朗读。天天读,天天读,大家都能背出其中的内容。当主持人刚一报出语录的页码,同学们就能背出印在那页的语录。天天如此重复,同学们流露出厌倦的情绪。朗读的声调如同和尚念经,只是缺少宗教式的虔诚,也没有佛教万事皆空的超脱和宁静。 除了天天读之外,每周还有两堂政治课。政治课没有教材,老师结合当时的运动授课。文化革命中的运动一个接一个,清理阶级队伍,一打三反,斗私批修,增产节约,反帝反修。这给政治课老师提供了讲不完的话题。有位政治老师是军队转业干部的妻子,属于照顾夫妻关系安置到学校当老师。她并不是学政治专业的,我估计她也许只上过初中,毫无教学方法,讲课只是照着备课笔记念。这种人当老师真是误人子弟。初二时有位男老师教政治,我记不得他的姓名,中年人,当时任年级负责人。他讲授哲学,如矛盾,运动,变化,静止,一分为二等哲学命题。他讲课逻辑清晰,语言流畅,我第一次听如此精辟的政治课,才知道政治也是一门科学。 6、作文课 我不会写作文。我的同学中好多人也不会写,欧从军就是其中的一个。每周有一天的语文课是两节连着上,这时老师会在黑板上出个作文题目,让学生自己写,他坐在讲台上抽烟。每到这时我就犯难,迟迟交不出,脑子不开窍。语文教材中主要是领袖文章和一些描述阶级斗争的故事。课外找不到任何文学作品阅读。几乎所有文学著作都被视为毒草加以批判,唯恐毒化生长在红旗下一代青少年的心灵,文化教育界成了一遍荒芜的沙漠。有次语文老师让同学们结合参加春耕劳动写一篇叙述文,我不知如何落笔,苦恼万分。回到家中一个人坐桌子边发呆。脑海中回闪起那天背着被包,排着队走向郊外参加春耕生产时一路上看到的情景,树枝发了芽,鸟儿在欢唱,田野到处可见插秧人的身影。我捕捉到了灵感,写出了一篇叙述文,反映了郊野新春的气息。老师看了我的作文,在几处地方划了红杠杠,这是我的作文唯一一次得到老师的肯定。他在后面写了一段评语:既然是写春耕劳动就应该以参加劳动的场面为主,路上的情景只能作为铺垫。老师真是一语中的,指出了我的不足之处。这从写这篇作文过程中我领悟到一个道理:写自己熟悉的真实生活,就能写出好文章。这也许是人生的顿悟吧。 7、军体课 体育课称为军体课,全是与军事有关的内容,如队列训练、剌杀、卧倒、匍匐爬行……在十二中上初中期间,没有举办过运动会,连一场球赛也没有举办过。上军体课的老师是一位刚从8341部队转业的军人,御林军,在学校红人一个。我记不起他的姓名,他还兼36排的班主任。 |
-- 作者:漫江碧透 -- 发布时间:2009/5/10 16:12:21 -- 当年的中学教学就是咯样子.拜读了! |
-- 作者:解珂玢 -- 发布时间:2009/5/10 18:57:27 -- 文章生动地反映了文革时期中学教学情况。 |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5/10 19:29:26 -- 学校成了文革实验田,可惜了一代青年。 |
-- 作者:椰风海韵 -- 发布时间:2009/5/10 20:37:40 -- 当年我是68届初毕业下放,心里曾羡慕过比我低一届的可上高中。看到此文才知道,原来他们也没学到知识。有人告诉我他比我小一岁,上完高中还是下乡了。 |
-- 作者:晓泛 -- 发布时间:2009/5/10 22:17:15 -- 当年的中学教学就是咯样子.拜读了! |
-- 作者:靖甘棠五 -- 发布时间:2009/5/11 0:02:07 -- 初中还保畄了英语?!我上初中时正好碰上三年困难时期(叫过苦日子),上半天课"劳逸结合".我和一些小伙伴在学校附近的"公共食堂"按定量吃饭菜:三两(食堂所谓要"节约"只给二两多)、一小菜(一点点、极少油).下午沒地方去,七、八个人就只好在教室里做了大量的几何题,也有理化题,还讲儿时的糖油粑粑…… .也分散一些"饿"的注意力.要是碰上31天的月份,那就平时有几歺只能吃一两多,否则最后一天就饿肚子.一歺饭不要几十秒钟…… .真是! ![]() ![]() |
-- 作者:靖甘棠五 -- 发布时间:2009/5/11 0:05:33 -- (接上楼)那时根本没体育课.老师们也饿得不行,扶哒讲台讲课(一个月粮食定量好像比我们少2~3斤吧.).老师们尽职尽责啊……. ![]() |
-- 作者:良良哥 -- 发布时间:2009/5/11 0:20:14 -- “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那时候不是说:知识越多越反动呀! |
-- 作者:小午子 -- 发布时间:2009/5/11 8:49:32 -- 楚人兄,向你的同学我的战友欧从军致意。 我们学校文革前是女中,我们入校时第一次招男生,有的老师可能从没教过男生,我们班有一回上课,一个男生偷偷移走我的椅子,害得我摔的四脚朝天,我爬起来举起椅子要砸他,被老师和同学拉住,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欺负我。这个男生因为出身工人,临毕业时参军走了。 关于教材,我记得工基、农基都是很简单的课本,肯定不是出版社发行的,语文除毛选之外有鲁迅文选,还有一些大批判文章,古今名家名篇没有看到过。我们学校从来没有音乐课,那些反复广播的样板戏和革命歌曲早就烂记于心,因为小学没有学过历史、地理,中学也没有开这两门课程,因此上,我在学校中从来没有上过一节这两门课,很可惜。
|
-- 作者:没有忘记 -- 发布时间:2009/5/14 3:42:29 -- 可惜了一代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