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原创]一张老成绩单与尘封的记忆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37247)
|
-- 作者:姜不辣
-- 发布时间:2009/5/5 23:40:37
-- [原创]一张老成绩单与尘封的记忆
一张老成绩单与尘封的记忆 年初的一天去看望母亲,老人家不知从哪里翻出来我的一些“珍贵历史文物”,其中有我的出生证和一张我在哈尔滨读中学时的成绩单和一本学生证。真的是如获至宝。近几年突然发现记忆力明显衰退,虽然也时不时的安慰自己这都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可是一旦发展到连学生时代的一些不应该忘怀的记忆也开始模糊起来时,我真的感到有些紧张了。于是乎开始了近乎疯狂地补救行动,先是接连两年跑回哈尔滨,在我就读的小学、中学校园内外转悠,跑到老同学几十年前住过的附近(其实早已面目全非了)狂喊同学的名字,到网上去搜(还真搜到了)等等,无所不用其极的疯狂劲连我自己都感到吃惊。当然,也少不了冥思苦想、翻箱倒柜的个人文物大搜寻,本来我是属于比较恋旧的人,破破烂烂也留下过不少,但经过数次搬家,特别是老婆是那种家里多不得半点“多余物”的人,我稍微一妥协,“文物”就变成了废品或者垃圾,结果每每折腾一番、埋怨一番、懊恼一番,还是毫无收获。对于“文物”我早已不抱任何希望了,只有懊悔和失望还偶尔在我心头掠过。而今突然之间这样几件想都不敢想的“文物”摆在了我的眼前,真的让我感受到了天上掉馅饼的滋味。高兴和激动之余,也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母亲和母爱的伟大,只有这种伟大的爱才能让这些“破纸头”像宝贝似的被保存数十年而不离不弃。 仔细翻看这几件“文物”,觉得最有意思的是那张成绩单,因为它勾起了我很多很多的回忆。为了不让这些记忆真的有一天被“痴呆”掉,抽空将他们点点滴滴的记录下来,使之成为自己的“春秋”。当然,也想让感兴趣的朋友们从一个侧面了解一些发生在那个年代、那个城市的普通百姓的小故事。 一、挖防空洞的故事(之一) 成绩单的评语中说我“战备劳动表现突出好”,何为“战备劳动”?挖防空洞是也。 1969年,中苏关系紧张到了极点,特别是“珍宝岛”事件爆发后,战争好像已经无法避免、一触即发,整个国家都在为战争做准备,哈尔滨是首当其冲的前线城市,所以战备工作尤为紧张。大概从68年开始,挖防空洞成为了哈尔滨全体人民的基本日常工作。一开始,可以说是“全民齐动手、一通乱挖”。工厂停工、学校停课,工厂里挖,机关里挖,学校里挖,居民大院里挖,大家各行其是、各挖各的,人人似乎都变成了鼹鼠。这其中“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也真不少。 记得我们住的大院里挖防空洞的初期,竖井已经挖了三四米深,我们的条件、设备很简陋,三根木棍扎成一个三脚架架在洞口,顶上绑一个滑轮,一根绳子、一个箩筐,一把锯短把子的铁铲。将一个人用滑轮放下去,开始挖,装满一筐土,喊一声,上面拉绳的人将土筐拉上去,即辛苦又危险,而且还非常枯燥。有一天,突然下大雨,大伙一溜烟的都跑回家避雨去了,各个恨不得大雨下它个三天三夜才好。正当大伙庆幸老天爷照顾大家休息时,屋外滂沱大雨声中传来了时断时续的朗诵毛主席语录的声音:“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大家不约而同的将脑袋伸出自家的门口、窗口,寻声望去,只见防空洞口隐隐约约的有一个人影在爬上爬下,再仔细一看,原来有个人冒着瓢泼大雨独自在那里坚持挖洞不止。试想一下当时的情形:大雨将刚挖出的泥土浇成了稀泥,井壁、铁铲、绳子都像抹了一层油似的,他一个人在洞下面装满一筐土,然后两手撑住井壁,两脚踩着井壁上挖出的踏脚洞往上爬,脑袋刚一冒出来又不见了,我知道肯定是脚一溜,吧叽一下又摔下去了,如此反复几次才能艰难的爬上来,上来后再抓起滑轮上的绳子一把一把的往上拉,雨水增加了箩筐里泥土的重量,绳子又滑,好不容易将箩筐拉上来,又要一只手拽住绳子,一只手去将箩筐拉离井口,十几岁的半大孩子哪有那么大的力气,往往是一只手刚一伸出去准备拉箩筐,另一只手就坚持不住了,手一滑,箩筐扑通一声又掉下了井底。好不容易弄上来一筐土,倒掉后再顺着井壁爬下去,又开始了下一筐的艰难进程,整个人就是一个咸鸭蛋。刚一开始,人们都在笑这个大傻瓜,后来渐渐的笑声小了,再到后来就只剩下屋外传来的雨声和断断续续的毛主席语录声。过了一会,不记得是谁家的门嘭的一声被推开了,一个人影发疯似的向防空洞跑去,接着,更多的门打开了,更多的人影往一个目标跑去、跑去。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的语录声还在雨中时断时续的回荡着,只是更多个“咸鸭蛋”们让那只装满泥土的箩筐更加欢快的上下飞奔着。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这些记忆是难以忘怀的,那个年代有那个年代的激情和感动。
|
-- 作者:向北挺进
-- 发布时间:2009/5/5 23:52:50
--
第一个“咸鸭蛋”好像是施国庆吧,那个大傻冒背M语录可倒背如流。
|
-- 作者:试味尝味
-- 发布时间:2009/5/5 23:56:06
--
40年前的东东,太珍贵了!
请问楼主那记事上记的是练什么弦乐的吧?
|
-- 作者:呵呵
-- 发布时间:2009/5/6 9:08:58
--
你在长沙一中学习过?这里不少你的校友。
|
-- 作者:姜不辣
-- 发布时间:2009/5/6 12:16:44
--
谢谢:1、我高中在长沙一中读过书,我的班主任是后来一中非常有名的龙文老师,数学教学省内著名。
2、第一个“咸鸭蛋”确实是施国庆,一个“可怜人儿”。
|
-- 作者:云鹤
-- 发布时间:2009/5/6 12:53:07
--
好宝贵的东西,看出姜先生当年成绩很不错的。恭喜你留下来宝藏,唤起了历经40年后的激情和感动。
|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5/6 21:34:56
--
你那时成绩蛮不错哦!
|
-- 作者:楚人
-- 发布时间:2009/5/6 21:41:25
--
我也保存了一份上初中时的文件,是期末学校寄给家长的通知书。上面有学习成绩表、自我鉴定、班主任的评语,台头也是“最高指示”。我那钢笔写太差达,还夹杂着好多错别字、俗字,不好意思拍照发出来。
|
-- 作者:雨声动听
-- 发布时间:2009/5/6 22:02:08
--
珍贵的历史文物能够保存到现在,足见一个母亲对子女的殷殷之情。小小的本子上可有不少能勾起个人回忆的信息呢,愿姜不辣先生有更多的记忆源源不断地出现在湖知网上。
|
-- 作者:向北挺进
-- 发布时间:2009/5/6 23:29:48
--
以下是引用楚人在2009-5-6 21:41:25的发言:我也保存了一份上初中时的文件,是期末学校寄给家长的通知书。上面有学习成绩表、自我鉴定、班主任的评语,台头也是“最高指示”。我那钢笔写太差达,还夹杂着好多错别字、俗字,不好意思拍照发出来。 要发就发噻,预防针都打了,还七里八里。发咯发咯。
|
-- 作者:晓泛
-- 发布时间:2009/5/7 3:39:46
--
以下是引用楚人在2009-5-6 21:41:25的发言:我也保存了一份上初中时的文件,是期末学校寄给家长的通知书。上面有学习成绩表、自我鉴定、班主任的评语,台头也是“最高指示”。我那钢笔写太差达,还夹杂着好多错别字、俗字,不好意思拍照发出来。 要发就发噻,预防针都打了,还七里八里。发咯发咯。
我看雅是,怕明么子丑罗.
|
-- 作者:去西奇
-- 发布时间:2009/5/7 14:48:43
--
我的老脸早已丢尽了,再丢一次也无所谓的,我把我在附中初三第一期期中考试的成绩单贴上来,按现在的标准来衡量,是不入流的。
|
-- 作者:姜不辣
-- 发布时间:2009/5/7 15:08:40
--
64年的,比我的珍贵多了。
|
-- 作者:椰风海韵
-- 发布时间:2009/5/8 8:15:13
--
去西奇:我是你的学妹呀,可惜失之交臂,因为我是65年秋天进初一的。看来你有点偏科,数学、外语都不错噢!
|
-- 作者:去西奇
-- 发布时间:2009/5/8 14:54:14
--
更正,12楼的我那张成绩单不是初一时的,应是初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成绩,我比椰风学妹高三届的,多亏椰风学妹的帖提醒了我,我真有些老糊涂了,谢谢椰风。
|
-- 作者:梁西西
-- 发布时间:2009/5/8 15:35:45
--
以下是引用雨声动听在2009-5-6 22:02:08的发言: 珍贵的历史文物能够保存到现在,足见一个母亲对子女的殷殷之情。小小的本子上可有不少能勾起个人回忆的信息呢,愿姜不辣先生有更多的记忆源源不断地出现在湖知网上。 是的。妈妈总爱把小孩的东西当做宝贵收藏着。
|
-- 作者:没有忘记
-- 发布时间:2009/5/14 2:57:04
--
珍贵的历史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