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原创]扫墓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34641)

--  作者:向北挺进
--  发布时间:2009/4/4 23:49:17

--  [原创]扫墓

清明的前三天就开始分别扫墓了。年年扫,除了天气不同,其他程序几乎一层不变,所以就把以前的“扫墓”搬了出来 。

           扫墓

四月一日星期六上午十时整,按原定计划母亲带队,姐姐、姐夫,哥哥、嫂子,妹妹和我随从,一行七人,大包小裹、拎兜提袋、前拥后呼、兴致勃勃、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姐夫驾车载着母亲及姐姐在前面带路,我和嫂子、妹妹、乘坐哥哥的汽车紧随于后,迎着太阳、穿过大街、绕过小巷很快就来到了(公墓所在地)“金盆岭”。

与往日相比,今天这里显得格外热闹:沿着街边,兜售纸钱、香烛、鞭炮、鲜花、彩球、金银元宝等各种“供品”的小贩一个挨着一个;前来扫墓踏青的各种大车、小车,公车、私车,像穿糖葫芦似的一部紧挨一部;拖家带口、扶老携幼、川流不息的“孝子贤孙”一拨又一拨。离公墓还有两里多路,我们的交通工具早已被车队夹着、被人群裹着,只能以每小时五公里的速度向前爬行。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的车与姐夫的车被人流隔开了,我们被拉在了后头。这时路边正好有一小岔路,哥哥急中生智迅速将汽车拐了进去,找了个空位,停在了一排汽车的后头,然后率领我们徒步前进。

憋了一个冬天的太阳,此时此刻正尽情地发着光、散着热,晒得行人一个个红光满面、热气腾腾。人们把外衣脱下来搭在肩上、挎在手上、系在腰上。劈劈、啪啪的鞭炮声离我们越来越近,硝烟中夹杂着汗酸、狐臭。

我们几乎与母亲、姐姐、姐夫同时到达墓地。

这是外婆、姨外婆的合墓。墓碑上并排镶嵌着二老的照片,她们正慈祥地向我们微笑着。外婆是七七年去世的,姨外婆还要早一些。三十多年来每逢清明节,母亲都要带我们前来扫墓。

外婆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县一书香门第,是位知书达理的、慈祥和善的、有文化的老人。我们兄弟姊妹四个在进幼儿园或读书前,都是由外婆和姨外婆照看。二老常常叫我们“心肝宝贝”,视我们为掌上明珠。教育我们“孝顺父母”,“友爱他人”。向我们灌输着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文明:“出则卿,入则孝”、“笑莫露齿,话莫高声”、“饭不言,寝不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等、等等,记忆犹新、受益至今。

放下背包、提袋,扫墓开始了。因为来的次数多,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按步骤进行:首先是清扫墓地、悬挂彩球、献上鲜花、摆放供品。

摆放的供品是很有讲究的,比如有柚子、桔子、苹果、荔子、桂圆等。其寓意是希望老人的在天之灵,保佑子孙后代:健康平安、和睦团圆、学业有成、事业顺利。

为了丰富外婆、姨外婆的娱乐生活,去年我们为二老购置了两副麻将牌,明年准备再为老人置一台“全自动麻将机”,以表孝心。

扫墓的第二步是点烛、上香、祭酒,然后鸣放鞭炮、焚烧“纸钱”。

时代在前进,“纸钱”也与时俱进了,不但面额变大,还增加了很多新币种,比如,有普通“冥钱”,有彩色印刷的“美元”、“欧元”,有‘天地银行’的VIP贵宾卡,还有闪闪发光的金、银元宝等等。

为了替外婆搞好“邻里”关系,烧纸钱时我们也帮外婆的前后左右邻居烧了些,以求他们在阴朝地府,多多关照我们的外婆、姨外婆。

烧完纸钱,大家围着墓碑坐了下来,一边吃着供品,一边回忆着小时候和外婆在一起时的很多趣事。

扫墓的最后一个程序是依次向二位老人默哀、鞠躬。默哀时大家都在心底向老人默告自己的愿望。无非是请求老人保佑一家老小,健康平安、学业、事业有成之类的。除此之外我还请求外婆保佑我的股票多点涨停,不要跌停。嫂子是麻坛高手,估计也请外婆保佑她“手气”天天好了吧。

临走我们把剩下的“供品”装袋提回去,准备分给因读书或有事未能来扫墓的大人和孩子吃。

我们下山了,墓碑上的外婆、姨外婆微笑着目送我们,直到看不见。


--  作者:向北挺进
--  发布时间:2009/4/5 0:08:31

--  

这是在行驶的车上拍的(今年)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是要来为我们‘点鞭炮’的人。婉言谢绝并给过钱后走了。(今年)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作者:pengje
--  发布时间:2009/4/5 0:10:35

--  

那就在对门,走着上岭下岭,包括在陵园里的活动,来回一个小时多点。我们家族长辈中的人多在那里面,那应该也算是邻居哒。

从照片上看,人好象不多。这个地方好象不是从大路上岭,而是从书院路到岭下从右边拐进去,向江边方向,走一段路,从一条不大的路上山?


--  作者:向北挺进
--  发布时间:2009/4/5 0:33:54

--  

“而是从书院路到岭下从右边拐进去,向江边方向,走一段路,从一条不大的路上山?”

回彭老师:非常正确。这么说,我们的祖先们应该是邻居。

与前几年比,今年确实冷清了许多。也许是天气的原因吧。


--  作者:没有忘记
--  发布时间:2009/4/5 5:07:24

--  
愿亲人们在天堂快乐!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4/5 5:46:45

--  
向北妹的“扫墓”是另一种境界,没有悲戚戚,却记录了亲人们生前的点滴和对生活寄与的期望。
--  作者:大肚子
--  发布时间:2009/4/5 7:04:33

--  

祝先辈们天堂快乐。保佑后人。


--  作者:呵呵
--  发布时间:2009/4/5 8:17:26

--  

祝先辈们天堂快乐。保佑后人。


--  作者:京妞
--  发布时间:2009/4/5 9:54:08

--  
祝天国亲人开心快乐。
--  作者:朱纪飞
--  发布时间:2009/4/5 23:20:01

--  
     我昨天也去八宝山扫墓。和向北描述的不同,在八宝山是万万不能放鞭炮的,甚至连往坟前撒酒都在禁止之列。场面到是真热闹:准备了五千个停车位,全满;从地铁站到公墓门口维持秩序的警察有好几百;电视转播车、消防车、救护车排了一大排;天上还飞着直升飞机以防万一。不许沿街叫卖鲜花纸钱,公家专卖的花篮一律五十元,不论是鲜花还是娟花、纸花。
--  作者:永明马灯
--  发布时间:2009/4/7 16:30:21

--  

       向北老妹的挂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生和死,也许只是一种平常恬淡的轮回。

      向北老妹,你真是一位空灵大师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