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八千湘女上天山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31944) |
-- 作者:刘晓阳 -- 发布时间:2009/3/8 16:55:38 -- 八千湘女上天山 http://www.56.com/n_v138_/c29_/12_/7_/hnlytvlj_/zhajm_119506113185_/1432080_/0_/22952018.swf 纪念38节 |
-- 作者:楚人 -- 发布时间:2009/3/8 19:23:02 -- [贴图]湘女石 长沙市湘江大道旁立了一块“湘女石”,是从新疆采运来的。 |
-- 作者:蔼姬 -- 发布时间:2009/3/8 19:44:26 -- 天山湘女,个个都是好样的! |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3/8 19:57:04 -- 这块巨石从新疆运来,令人惊骇。 |
-- 作者:春英 -- 发布时间:2009/3/8 20:19:52 -- 看完视频,为“湘女”感动,为“湘女”自豪。谢谢晓阳兄! |
-- 作者:耘子 -- 发布时间:2009/3/8 21:10:14 -- 以下是引用春英在2009-3-8 20:19:52的发言: 看完视频,为“湘女”感动,为“湘女”自豪。谢谢晓阳兄! |
-- 作者:金麦彭姐 -- 发布时间:2009/3/8 22:04:39 -- 少女时代就好羡慕新疆建设兵团的女兵、须不知她们背后的故事是那么艰苦、辛酸、是她们为新疆的建设付出了整整一生、也是我们湖南人值得自豪的事情。 看完视频,为“湘女”感动,为“湘女”自豪。谢谢晓阳兄! |
-- 作者:夏橙 -- 发布时间:2009/3/8 22:05:48 -- 以下是引用金麦彭姐在2009-3-8 22:04:39的发言: 少女时代就好羡慕新疆建设兵团的女兵、须不知她们背后的故事是那么艰苦、辛酸、是她们为新疆的建设付出了整整一生、也是我们湖南人值得自豪的事情。 看完视频,为“湘女”感动,为“湘女”自豪。谢谢晓阳兄! |
-- 作者:pengje -- 发布时间:2009/3/8 22:44:56 -- 每次看哒咯块石头,心情都很复杂,虽然这几千人中没有我们家族的人。 |
-- 作者:没有忘记 -- 发布时间:2009/3/9 5:48:11 -- 天山湘女,个个都是好样的! |
-- 作者:大肚子 -- 发布时间:2009/3/9 10:38:46 --
她们是建国以来第一批知识青年。个中酸甜苦辣只有她们自己知道。向老一辈知识青年致敬。 |
-- 作者:晓泛 -- 发布时间:2009/3/9 12:51:16 -- 以下是引用大肚子在2009-3-9 10:38:46的发言: 她们是建国以来第一批知识青年。个中酸甜苦辣只有她们自己知道。向老一辈知识青年致敬。 八千湘女不仅参加了边疆建设,而且解决了解放军官兵的配对问题,为新疆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谢谢晓阳的视频报道。 |
-- 作者:信马游缰 -- 发布时间:2009/3/9 13:12:56 -- 以下是引用晓泛在2009-3-9 12:51:16的发言: 八千湘女不仅参加了边疆建设,而且解决了解放军官兵的配对问题,为新疆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谢谢晓阳的视频报道。 湖南电视剧频道正在播的《烈日炎炎》就是讲当年为解决兵团男性的婚姻问题招到新疆的女兵的故事,捆绑夫妻的悲喜剧。 |
-- 作者:朱纪飞 -- 发布时间:2009/3/9 14:53:25 -- 我有一个姨在五十年代初去了新疆,说是“支边”,实际是发配。去了一辈子。身为“皇亲国戚”(正黄旗),嫁了一个湖南老干部,一回北京就哭。我们都很可怜她。离休后都不能回北京,客死他乡。 认真地看了这段视频,很感人。谢谢楼主! |
-- 作者:犟牛 -- 发布时间:2009/3/9 16:04:37 -- 谢谢晓阳转发的视频! 我的舅妈和燕归来的大姐都是“八千湘女”之一,现在她们退休后也都在新疆和甘肃度过晚年。他们当年的确比我们上山下乡还要艰苦,前年去看望她们,抄录了一首描写当年入疆生活的诗:“谁言大漠不荒凉,地窝房,没门窗,一日三餐玉米间高粱。一阵号声天未晓,寻火种,去烧荒。 最难夜夜梦故乡,想爹娘,泪汪汪,遥对天山默默祝安康。既是以身许塞外,宜红柳,似白杨。”但在她们支边的时代还没有过分强调“出身”,没有太明显的政治歧视。 她们现在都是七十多近八十的人了,子女都成了地道的西北人,有一句总结她们人生的话:“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慰问团” |
-- 作者:大队部 -- 发布时间:2009/3/9 18:43:16 -- 谁言大漠不荒凉,地窝房,没门窗,一日三餐玉米间高粱。一阵号声天未晓,寻火种,去烧荒。 最难夜夜梦故乡,想爹娘,泪汪汪,遥对天山默默祝安康。既是以身许塞外,宜红柳,似白杨。 这首《江城子》词的作者一定是一位高人。 |
-- 作者:刘晓阳 -- 发布时间:2009/3/10 13:43:19 -- 谢谢各位网友。 8000湘女上天山,组建家庭,艰苦劳动,成为荒漠戈壁的第一代母亲和现代文明的传播者。“吃水不忘挖井人。”面对今天的成就,我们理应感谢她们,记住她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