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原创]帮工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30414)

--  作者:骨架
--  发布时间:2009/2/15 22:50:26

--  [原创]帮工

  

我当知青以前还不懂什么叫帮工。

     那天下午,队长保云对我说:你去帮信国叔砌屋。

    “不出工了吗?我问。

    “就算你出工。队长抛下一句话自己干活去了。

我来到信国家屋场,只见有好些队上的人已在帮忙。他们有的运砖,有的上梁木,吆喝喊叫,快乐得像在过节。我开始是挑砖,土砖二三十斤一口,挑了一会就有点累。信国叔看我身长,要我去丢砖。我打篮球还可以,但要把大土砖一口口丢上屋却不容易。好在乡下的土砖屋不高,更好在人多热闹,玩笑加粗痞,半天一晃就过去了。

我在水桶里马马虎虎洗了洗手,正准备回去。下屋的本爹喊道:

莫走,有饭吃。

果然是有饭吃,几个汉子和信国的伢崽抬出了两张大桌,信国的堂客莠婶子笑嘻嘻地正在往桌上端菜。本爹手一挥两声上桌、上桌,便一大屁股坐到了板凳上。桌上辣椒、酸菜、面条(面条也是菜)加起来也有八大碗,最抢眼的是一碗炕肉。炕肉就是熏肉,乡下人杀了猪,把它挂在灶屋的梁上,整日被柴火烟熏着,想吃时就割一块下来。那肉红黑油亮,人见人爱,确实惹眼,何况是在那个年月。

小刘,来来,添饭添饭。本爹见菜齐、人齐便一边自己添了一碗米饭,一边招呼我。这桌饭虽无水酒,可有白米饭就不错了,因为那时我们的饭里是要放许多茴(红薯)的。

小刘,来来,莫讲客气,夹菜夹菜。也许本爹见我新来乍到,才特别喜欢招呼我。我当然还是要讲客气,等几个人动了筷子我才伸手。

来来,吃肉吃肉。本爹又在发令,众人的筷子便伸向了那碗炕肉。我有点不习惯,甚或有点反感,干吗吃饭吃菜也要统一行动呢?于是我偏不去夹肉而去夹萝卜,等吃了萝卜又吃了一口饭才将那砖头样的大块炕肉夹到口里。

可是,还没等我咬断砖头,本爹又来来地带领众人攻向了炕肉。莫说我不能一口吞下那块肉,就是吞下了我也不会跟着他的号令行事。我依然我行我素,从容不迫不紧不慢地吃肉吃饭然后再夹第二块肉。

谁知紧跟着本爹就带来了众人的筷子。我有点奇怪,干吗那么着急,干吗跟着我呢?

第三次夹肉时,我的筷子和本爹的来来几乎是同时达到炕肉的碗边。当这一轮攻击结束时本爹发出了一声——”,于是,八双眼睛都看见了碗里还剩下一块肉。我终于明白了,主人招待帮工吃肉是计划经济,每人四块,桌上由年长或有格的人发令,便是为了不出错……显然,是我少吃了一块肉。

嘻嘻,多了一块。等我弄清这点时,本爹已经把那块肉塞到了自己的口里。他瞟了我一眼发出几声含糊的笑。本爹面前的调羹上清清楚楚地摞着四块一动未动的大炕肉。我愣了一下,本爹的眼中分明有几分狡诘,又分明有几分孩子气。我赶紧把眼睛挪开,装做什么也不知道。我忽然想起了他家的三个孩子,大的在上小学,小的还在穿开裆裤。他的老婆体弱,他是不得不又当爹又当妈,家里破破烂烂一塌糊涂……

散席了,本爹不再喊我,径自回他下屋的家。他用一根筷子串起那四块肉,举在空中,嘴里哼着乡气十足的花鼓调,一蹦三跳地踏上那细长的田埂,走进傍晚的彩云……

以后我又去帮过工,吃过肉饭,但都没留下什么印象。

许多年过去后,我只记得这次帮工,只记得本爹来来的号令和他举着炕肉融入晚霞的景象。


--  作者:楚人
--  发布时间:2009/2/15 22:55:14

--  
有味,写得有味!
--  作者:轻描淡写
--  发布时间:2009/2/15 23:22:19

--  

有情有景,确实蛮有味---跟那红黑油亮的炕肉一样,色、香、味俱佳!

谢谢骨架美文!


--  作者:雪雪
--  发布时间:2009/2/15 23:37:34

--  

透过帮工的故事看到是贫困农村本爹们的那份苦涩,现在这种情况应该少了。

谢谢骨架兄的好文章!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2/17 10:40:05

--  
每个第一次都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喊红薯为茴,应该是汨罗农村吧?
--  作者:艾木地
--  发布时间:2009/2/17 10:56:34

--  

农民的“平均主义”,真是这么回事。

“分”到的肉,带回家,确是餐桌上经常见到的情景。

好文章!


--  作者:tsy8012
--  发布时间:2009/2/17 11:37:56

--  
    透过骨架兄的文章,我用不同的视点,扫视通篇,我看到了那个人之初的“善”,特定的环境,特有的平均,特有的“舍得”!谢谢骨兄的美文。
--  作者:信马游缰
--  发布时间:2009/2/17 11:38:48

--  
靖县农民家里办红白喜事吃酒席时,有一碗发肉是一人一块,大多数人并不吃,用菜叶之类的打包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  作者:洋葱
--  发布时间:2009/2/17 11:55:06

--  
以下是引用信马游缰在2009-2-17 11:38:48的发言:
靖县农民家里办红白喜事吃酒席时,有一碗发肉是一人一块,大多数人并不吃,用菜叶之类的打包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咯是有家庭观念,有福同享撒!


--  作者:呵呵
--  发布时间:2009/2/18 9:38:14

--  

不管湖区,山区到处帮工看来都是这样的。

谢谢骨架兄的好文章!写活了当时的情景。


--  作者:雨声动听
--  发布时间:2009/2/18 22:01:43

--  
骨架兄文章中写的场景好象是湖区,我记得岳阳这一带农村就有“炕肉”、“茴”的叫法,土砖砌屋也是湖区的特色。我还看到过在有些农村办红白喜事时,上一碗菜就分一碗菜,全部打包拿回家的呢,“本爹”咯扎搞法还是算客气的。
--  作者:艳山红
--  发布时间:2009/2/18 22:10:15

--  
以下是引用楚人在2009-2-15 22:55:14的发言:
有味,写得有味!

确实。
--  作者:念想
--  发布时间:2009/2/18 22:32:34

--  

  谢谢骨架兄的美文!吃饭时集体伸筷子的场景真是绘声绘色。

  我在靖县时吃过不少酒席,经历过很多集体伸筷子的的场合,在酒席中常听到有人喊“七啊七啊,拣菜七啊”,大家就一齐伸筷子,将自己那份内菜夹到自己碗里,然后用主人发的塑料袋打包带回家,有时没看到洽,只看到都在打包。若合适的朋友坐在一桌,那规矩就少些,只有剩了菜才打包。人们现在肉都吃腻了,不知道靖县近些年还是这样吃酒席啵。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2/18 22:43:43

--  
我记得是专门有个唱席的,一次只上一碗菜,唱席的不开口,嫩大一腔腔的嘎嘎都只鼓起眼睛望得。唱席的把筷子一举:漆啊!漆啊!那就哈跟得饿牢里放出来的,一闪眼碗都不见哒。
--  作者:耘子
--  发布时间:2009/2/18 23:13:10

--  
以下是引用楚人在2009-2-15 22:55:14的发言:
有味,写得有味!


--  作者:向北挺进
--  发布时间:2009/2/19 0:21:52

--  

骨架兄的"帮工"写得生动感人!

我没经历过这种酒席吃法,但听妈妈讲过(妈妈曾下放桃源).

听起来心里有一种酸酸的感觉.


--  作者:金麦彭姐
--  发布时间:2009/2/19 0:43:10

--  
以下是引用信马游缰在2009-2-17 11:38:48的发言:
靖县农民家里办红白喜事吃酒席时,有一碗发肉是一人一块,大多数人并不吃,用菜叶之类的打包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确实是这样的!好像只有女人才这样喔!


--  作者:夏橙
--  发布时间:2009/2/19 11:04:55

--  

      

      我们在宁乡的时候,社员家里盖房子也请我们去帮工,其实我们也不能够做什么,就是请我们去吃饭,那肉是管饱的,看来宁乡比靖县还是要富裕些。


--  作者:没有忘记
--  发布时间:2009/2/23 1:23:05

--  

很真实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