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原创】 从一张老贺年片谈起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28646)

--  作者:去西奇
--  发布时间:2009/1/27 15:15:02

--  【原创】 从一张老贺年片谈起

            从一张老贺年片谈起
    春节又到了,靖县铺口乡给我们寄来贺年片,虽然我还没收到,但我还是很高兴的。
    我现在手头上有一张老贺年片,尺寸不大,长105mm,宽75mm,还没有一张120黑白照片大。画面是幅彩色宣传画,画的是三位自愿军扔手雷炸美国坦克,背面印着恭贺新禧四个大字,字的下面用钢笔写着送给敬爱的金副主任,中间是一首嘲笑美国的诗“美帝怯懦铁壳虫,战场上面起蠢动,我们使用反坦克雷,打得它动也不敢动。”落款是师专二年制历史班几个字(如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是我在清理父亲的遗物中找出来的,初一看这张贺年片象是自作的,纸张粗糙不厚,比A3、A4的纸还软些,上面无制作和发行日期。但看到背面的字都是印刷的,这决不可能是自制的,可能解放初期的发行的贺年片都是这样的,也不印日期的。这张贺年片是哪年送给我父亲的呢?学生们的落款也没写日期,我想考证下,查出个究竟。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事,1951年9月我父亲金先杰被聘为湖南大学自然科学院物理系教授,那时的校长是李达(见照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也不是发生在湖南师范院成立后的事了,因为师院成立后就没有叫师范专科班的了。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湖大撤散,李达校长调武汉大学当校长去了。同年年末湖南师范院成立,见高教部给我父亲的任命通知书,任命金先杰为湖南师范学院副教务长,时间是1953年12月11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个师范专科班是湖大办的,后来以它为基础,成立了湖南师范学院。我父亲是什么时候由湖大的自然科学院物理系调到师范专科班的?我又翻找他的聘书,终于看到了要找的东西。那是1952年10月30日的聘书,聘请我父亲为师范专修科第二副主任(见照片)。这就明了啦,这张贺年片应该就是任师范专修科第二副主任时学生送给他的,时间可以定为1953年的春节,距今已有五十六年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翻阅这些聘书的同时,发现这些聘书都是装在信封作为公函送到家中的,我家那时就住在湖大麓山门的至善村22号,校长李达也住村里,只不过他住在村头,我家住在村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有意思的是,其中有一装聘书的信封是将旧信封翻新利用。这个信封原打算寄往公安局的,封面都写好了,不知怎的没寄出,拆开翻过来再粘上又成一个信封,写上我父亲的名字就给送来了,可见那时的人都是很节约的,连贺年片印得都没巴掌大。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作者:眯子
--  发布时间:2009/1/27 17:14:15

--  
这都是文物了!
--  作者:荷塘秋叶
--  发布时间:2009/1/27 17:51:42

--  

  看了你父亲的聘书,想起以前我父亲说过,以前学校都是每个学期下每个学期的聘书的,接不到聘书就失业了。不像现在端的铁饭碗。我也发两张上来,一是我们父辈曾经同事,二是可以看出湖大的人事变更。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作者:寨牙老团
--  发布时间:2009/1/27 18:10:39

--  
   去西奇和荷塘兄都收藏着这么多宝贝,欣赏了。
--  作者:信马游缰
--  发布时间:2009/1/27 18:58:31

--  

   去西奇家的宝贝真是多!外公的宝贝文物我倒是没见过。
        


--  作者:呵呵
--  发布时间:2009/1/27 18:59:07

--  
还有什么宝贝?再拿点出来给我们欣赏。
--  作者:pengje
--  发布时间:2009/1/28 9:31:49

--  

这些东西真是要地方放。我原来也收了一些东西,但搬哒几次家后,丢得差不多哒。

因此也足见西奇兄屋里领导在这方面是相当宽容的


--  作者:哥巴
--  发布时间:2009/1/28 11:10:53

--  
珍贵文物。
--  作者:艳山红
--  发布时间:2009/1/28 12:31:53

--  

这毛笔字写得真好。


--  作者:春英
--  发布时间:2009/1/28 12:49:13

--  
珍贵的传家之宝!
--  作者:木林森
--  发布时间:2009/1/28 12:55:04

--  
   金泽渊你认识吗?去西奇=金泽渊?
--  作者:去西奇
--  发布时间:2009/1/29 14:55:00

--  

    谢谢各位的跟帖,这些东西不是我收藏的,是我母亲收藏的,我们家从上世纪1954年住起,一住五十多年,至今仍住在那里,是村子里唯一没搬走的老住户了,所以一些东西都保留下来了,我稍加整理扫描归类。

    木林森兄不知怎的认识家兄的?金泽渊是我哥哥,不是我。


--  作者:朱纪飞
--  发布时间:2009/1/29 16:26:35

--  
以下是引用艳山红在2009-1-28 12:31:53的发言:

这毛笔字写得真好。

           原来读老书的人写字是基本功。我字写的不好,小时候爷爷就说:字写的这个样子,将来考官光看字,就不要你。老人家在前清是读书人,考秀才、考举人,说字不好看连文章都没人看。

   不象现在,有了电脑,学生都快不会写字了。


--  作者:木林森
--  发布时间:2009/1/29 16:59:40

--  
以下是引用去西奇在2009-1-29 14:55:00的发言:

    谢谢各位的跟帖,这些东西不是我收藏的,是我母亲收藏的,我们家从上世纪1954年住起,一住五十多年,至今仍住在那里,是村子里唯一没搬走的老住户了,所以一些东西都保留下来了,我稍加整理扫描归类。

    木林森兄不知怎的认识家兄的?金泽渊是我哥哥,不是我。

以下是引用去西奇在2009-1-29 14:55:00的发言:

    谢谢各位的跟帖,这些东西不是我收藏的,是我母亲收藏的,我们家从上世纪1954年住起,一住五十多年,至今仍住在那里,是村子里唯一没搬走的老住户了,所以一些东西都保留下来了,我稍加整理扫描归类。

    木林森兄不知怎的认识家兄的?金泽渊是我哥哥,不是我。

    回复:「去西奇」=金小波

我是师大退休的,同你哥曾在物理系同过事.后我调到校科研处.而且我们居住很近(我曾住新华村一栋西头,离你哥家才一分钟路程)你侄儿金鑫同我小孩从幼儿园起就同班(后你侄子读书跳级了才未同班.

    在网络上能认识你很高兴!我搬迁学堂坡13年了.很多年没见到你哥了.冒味一句;你妈还好吗?祝她老人家安康!




--  作者:洋葱
--  发布时间:2009/1/29 17:40:40

--  
     去西奇和荷塘兄都收藏着这么多宝贝,欣赏了。
--  作者:pengje
--  发布时间:2009/1/29 22:13:25

--  

老知识分子家里这些东西要留下来,更不容易。现在一般都没有留了,我想没有留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其一为主要原因,即文革中的抄家,挖地三尺,片纸不留,不少宝贵的东西从此丢失再不复还;其二是自己亲手处理掉,几经抄家后,可能还留下一点,一怒之下,干脆将剩下的东西都处理掉,湘雅的妇产科主任,抄家之后,将剩下的所有资料塞进一空汽油桶,一把火,汽油桶都烧得通红,当然,看着自己的这些资料烧掉,心情可想而知;其三,就是我们这些做细伢子的,家里搬一次家,就清一次,可能也使有些很有用的东西流入废品回收公司,这方面就应该向西奇兄、荷塘兄学习哒。


--  作者:去西奇
--  发布时间:2009/1/31 11:34:03

--  

    彭老师说得对,文革中好多人遭抄家了,片纸不留。家父是文革初期病逝,我家才躲过了抄家一劫,所以这些资料才得以保存下来。

    谢谢木林森兄对我母亲的问候,她已过米寿(88岁)了,身体还马马虎虎。我已猜到你是谁了?qing yi ping对不?

借此机会向网友说明一下,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上网的次数不多,上网时也常蜻蜓点水一番,所以很少跟帖,但我都一般都看了,只是无时间跟帖,敬请各位朋友谅解。


--  作者:木林森
--  发布时间:2009/1/31 14:24:58

--  

   回复;「去西奇」

     你猜错了!我不是「青一平」,但我也十分熟悉青老师;第一届优秀电大生.凭自身的勤奋努力求学,改变了其人生价值...

     祝愿你妈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  作者:子耿子
--  发布时间:2009/2/1 22:17:24

--  

   中央电视台有“寻宝”,“鉴宝”节目,去西奇兄提供的这些自家的“宝”要比那些别人的“宝”更宝贵些。

   真希望每个人都能对自己的“宝”更重视一些,不随意丢弃,不要轻易“焚稿断痴情”,这些传家宝比金、玉宝贝更值得传承。


--  作者:乡里二姐
--  发布时间:2009/2/2 15:18:23

--  
在一本1951年的湖大教职工名册看到的荷塘秋叶帖里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还有熟悉的老先生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校长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那时的月薪是大米,校长有1600斤,只是不知是发大米还是以当时的大米作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