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下乡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27732)

--  作者:秋语
--  发布时间:2009/1/16 13:28:20

--  下乡

至今为止,我下乡还只有39.5年,(1969年7月至1978年10月)在生产队近三年(有一半在外修三线铁路),以后又在县里留守六年多,好多事情记不倒,又有好多事情印象深刻。

下乡1969年7月的一个早上,人们刚上班不久,一部崭新的解放牌翻斗车便停在了屋后面那东瓜山不宽的马路上,这是一部要打移交给在建的会同300电厂的新车,上面仅装了一盘好大的新电缆盘。我把下乡的行李(一口皮箱,一口木箱,一个背包)丢了上去。开车的是局车队的一位老师傅,同去的还有一位要到工地去的父亲的同事伊伯伯。

数月前,我还是一个从学校走进汽电的新工人,春节后银行冻结了新工人的工资,腰杆硬喉咙粗的人为了捍卫“工作证”和“四个面向”而坚守着,象我这样母亲还在审查中的人只有走为上策,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就自作主张把手续都办了。父亲从工地回来,见生米已煮成熟饭,不好多说什么,只好赶紧帮我联系了这部即将去会同的便车。

母亲没有请假送我,只有爷爷,奶奶,父亲和两个在读小学的妹妹站在后门口的马路边,我用桂林话只说了一句“爹佬,奶佬,爸爸,晓玲,晓红,我走了哦……”,见奶奶在擦眼泪了,便心头一梗,就再也讲不下去了,强忍着即将流出的泪水,上了车“砰”的一声关了车们,眼泪终于没有流下来。随着汽车启动的一阵轻微抖动,到东瓜山开始向后移动时,这才回过头去,向家人和邻舍们挥手告别。再见了!我的家人和邻舍们,再见了!东瓜山,再见了!长沙——这个让我既爱又伤心的城市。父亲送走了我才去上班,隐隐约约只听清了他说的一句话:“……常写信回来……”。

为了方便,出门时,穿上了父亲送我的那件印有“省机电工程局工作服”字样半新的衣服。就这样,我这位迟到的靖县知青,踏上了追赶知青大部队的征程。

一路上,邵东那一带从车窗飞驰而过的大片大片的黄花菜长得好旺盛啊,不禁想起了大爹那句“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诗句。走雪峰天险,锦绣的山河又增添了我即将去“战天斗地”的豪情。

会同到了,靖县也就不远了。与伊伯伯他们分手的时候,他告诉我:年底就要开始架高压线了,走靖县过,或许你还能赶得上。(相关联接见本人2007.11.5.下乡之前的日子)



--  作者:刘晓阳
--  发布时间:2009/1/16 17:12:06

--  

眼泪终于没有流下来。随着汽车启动的一阵轻微抖动,到东瓜山开始向后移动时,这才回过头去,向家人和邻舍们挥手告别。再见了!我的家人和邻舍们,再见了!东瓜山,再见了!长沙——这个让我既爱又伤心的城市。

真心感受,每一个靖县知青。


--  作者:呵呵
--  发布时间:2009/1/16 17:41:50

--  

这样来到靖县的知青只怕不多,你怎么单身匹马去了寨牙?


--  作者:石马
--  发布时间:2009/1/16 18:43:30

--  
先当工人,再下农村,用专车送下乡的,你可能是靖县的唯一。为什么到寨牙?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1/16 21:26:37

--  
先当工人,再下农村。你恐怕是史无前例(下乡运动)中的史无前例了。
--  作者:向北挺进
--  发布时间:2009/1/16 22:53:39

--  

已经当了工人了,还要赶下农村插队,真是不可思议!

秋语兄从米箩里一下子又掉到了糠箩里,心情可想而知.


--  作者:楚人
--  发布时间:2009/1/17 0:06:28

--  
秋语兄的文章,朴实无华,经得看!
--  作者:秋语
--  发布时间:2009/1/17 22:17:28

--  

哈哈!!看来座“便车”去靖县乡里的人不说是唯一吧,确也不多。请石马校友注意:不是“专车”,本人还冒得那大的格句子,一字之差,慨念绝然不同。搭了便车,省了在市“四个面向办”领的35还是25元钱(记不清了)的路费。从汽电出来,工作证都冒交的,就还有两个月工资没领得到(坚守的人们要誓死捍卫“工作证”,我也就不好破了这个规矩),工作证留作纪念,搭便车正好补哒咯扎眼。就象样板戏里江水英讲的堤内损失堤外补了。

回呵呵版主:到了七月,学校里冷冷清清了,班上该走的同学都走了,不想走的随你禾司都拖不动,我总不能拖一个“红五类”下乡吧。正好,我们家隔壁的好友YY(五中校友)已下沅江,他和他妹妹要转点到他姐姐(68年11月8日走的头批知青)那个在寨牙的生产队去,于是我就凑了一个热闹,如此而已。不知这样的答复呵呵版主和石马校友满意不?不满意,可以继续策。那个年代,满脑子都是“好男儿志在四方;战天斗地;敢叫日月换新天;革命豪情满胸怀;越是艰险越向前;……”这样的口号。从靖县来学校的人那里知道寨牙比甘棠艰苦,所以我选择了寨牙。

我记得呵呵版主,斜阳版主,楚人主编都是在我的“下乡之前的日子”一文的帖后跟了帖的,向北可以到07年知青生活原创文集中我的专栏去看看。谢谢你们的跟帖,谢谢你们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