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常德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2)
----  端午节 游到共华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2&id=39562)

--  作者:仁义士
--  发布时间:2009/5/28 13:56:21

--  端午节 游到共华
                     端午节   游到共华

  四十年前也就是一九六九年农历五月初五,那是我们下乡到沅江草尾区第五个月。那天艳阳高照,最爱睡懒觉的小五一屁股爬起来喊到:起来、起来、到街上看划船去,看完划船再带你们到黄茅洲对面的共华去。瞇糊中才记起昨晚小五邀我们端午节到共华去玩的事,我们都一骨碌的爬起来,胡乱吃一点昨晚多煮的米饭,再喊上四生产队女知青再妹子往草尾镇开路了。

  骄阳似火、那天五月的太阳把我们烤得够呛,紧走慢跑的十五里路大约一个多钟头就到了,到草尾镇河堤上一看河堤两岸已是人山人海。只见发黄的河水裹着漩涡、夾着些许上游飘下的树枝杂物奔腾在水中,树枝有时在漩涡处打着转转,河中几条窄窄的长条形的龙舟己顺水展开了角逐,只见每条龙舟上一二十条汉子分坐在龙舟两旁随着鼓声的节奏、口里齐喊着:划在、哟喂,划在、哟喂。在口号声中那一二十条浆就像一人在操纵一样,整齐划一的向水中深深的插去再往后一掀,再复之。岸边群众的助威声响彻两岸、呐喊声直冲云宵。

  我们搭上往黄茅洲的轮船,下午约三点到了码头。在开往黄茅洲的船上我们几人兴奋不己,还沉浸在那龙舟赛中,口里也学着:划在、哟喂,划在、哟喂。

  坐船到黄茅洲下轮船后等小船过河,当时涨了水,河面蛮宽的。小伍下轮船后仍在兴奋中,小伍说:仁哥游过去怎么样。我本长在湘江边,虽比不上浪里白条,但还可能称得上是他哥哥,湘江喊游我随便打个把来回(枯水期),就说:游咯哈河么子味罗,你冒看河里脏死哒。旁边一好事者看着河水中翻滚着的白沫和顺着某些漩涡打着转转的树枝搭腔说:只怕游不过吧。小伍对那人说:打个赌。好事者说:要得。我的血也正好在龙舟赛中沸腾着,说:一包沅水烟外加咯扎妹子过河钱你出。好事者说:要得。当即拿二毛钱放在女同学手中还补一句:那淹死哒、我不负责。

  我和两男同学除下衣裤各穿一条游泳裤,做了分把钟泳前活动,只听卟通、卟通、卟通三声,三人扎下水十米开外才露出头来。轻松游过河外赚一包烟再省四人过船费大呼:好玩。那次我们就这样游到了共华区,因当天正是端午节,农村放假、上街、串亲戚的人多,游泳时两岸上当时大约有百多人围看。

                                 二零零九年阴历五月初五

       沅江又称沅水。源出贵州省云雾山鸡冠岭,流经黔东、湘西,至黔城以下始称沅江,入洞庭湖。全长1022公里,流贯21县市,流域面积8.91万平方公里,大部分为崎岖山地。从河源到黔阳的清水江为上游,流经海拔千米以上的贵州高原,群山紧迫,峡谷曲窄。从黔阳到沅陵比降和缓,为中游丘陵地区,灰岩峡谷与小盆地相间。沅陵至德山为下游,多丘陵河谷平原,桃源以下可通驳轮。现在干流上建有主要水利工程40处,设计灌溉面积14万多公顷;支流酉水凤滩水电站,装机40万千瓦;干流装机120万千瓦的五强溪水电站1996年底全部机组投产。流域内主要矿产有煤、磷、铁、锌、铜、锰等,除粮食作物外,盛产油桐、茶油、药材等。干支流上游山岭重叠,森林茂密,林业发达,年采伐量约百万立方米。







--  作者:湖边士
--  发布时间:2009/5/28 20:29:34

--  

我们下的地方没见过划船比赛,但堤上、机沟上穿着红衣绿裤回娘家的小媳妇,及挑着礼物跟在后面的女婿,确实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谢谢仁义士美文,你们当年血气方刚,轻易就游过了沅江,真是称了一盘英雄哦!


--  作者:桢桢
--  发布时间:2009/5/29 9:02:49

--  

谢谢仁义士美文,你们当年血气方刚,轻易就游过了沅江,真是称了一盘英雄哦!

一篇与端午节有关的令作者永远难忘的好文!


--  作者:风铃草
--  发布时间:2009/5/29 17:07:31

--  
仁义士好水性!扎入水中轻松游过河到了共华!成了难忘的一幕!读了你的美文我们也好象亲临其境,是百多人围看中的一员!
--  作者:仁义士
--  发布时间:2009/6/1 12:43:35

--  

谢谢湖边士、桢桢、风铃草友情跟帖!

    四十年前的事记忆犹新,主要是第一次离开家后看到那规模巨大的场面、十几条龙舟,上万人的呐喊声、加油声再加上那划手们的 划在、哟喂,划在、哟喂的号子声,更加上那激人上进的咚咚鼓声,怎不叫人热血沸腾。

    少年(16岁)时的懵懂,再加上在湘江边长大的缘故,使我们三人得意忘形,就不知天高地厚的扎进那正值汛期的沅水,虽说天气蛮热(六九年端午节是阳历6月19日)但水确实凉人,但凭着一股冲劲,在几百米的地方终于登上了彼岸。

    在随后的岁月、我凭着当年的那股冲劲在生活上、事业中继续着不知天高地厚,尽管水是凉的!

    再次谢谢你们的友情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