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华容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0) ---- 六一童话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0&id=39667) |
-- 作者:张老三 -- 发布时间:2009/5/29 19:47:05 -- 六一童话 很快又一个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因为知青网的原因,本应是孙辈们的节日,却成了爷爷辈们的期望。昨天清理旧书,找出了几本小学时的学生手册,真是珍贵文物,马上交领导看,领导翻了翻,特别看了看成绩单,数学基本5分4分外,语文多是3分,评语也不是很好,领导很高兴,讲“看你现在总是码着我,小学咯样的成绩,快收藏好,莫被孙子看到了(孙子还只70天)。”我一惊有些后怕,和领导谈朋友时这文物幸亏没有被翻出来,不然后果严重,黄纸黑字的文物作证。 的确小学时我不是个三好学生。那时有点木头木脑,又非常的马虎,因此语文成绩不好,老师第一次安排我们做作文,讲每小段开始要空二格,我却听成了空二行,第一篇作文交上去,别人都只写了一页,我却写了二页,当然中间一半是空行。因为马虎经常“子”、“了”不分。“春天到了,农民伯伯播下了丰收的种子。”在我的笔下就会写成“春天到子,农民伯伯播下子丰收的种了。”因为.这些错误,老师非常生气,全班批评,罚我写500个子字和500个了字。 还有一件事老师更生气,当时造句对我们是最难的题目,特别是男同学,有些词根本造不成句,我发明了一种万能造句法,例如用“艰苦”二字造句,我就写“上课了,老师要我们用艰苦二字造句。”那次有8个男同学用了这种万能法,下课时罚站了一大排。老师讲:“你这次还有进步,了子二字没有搞错,搭帮上次罚了你写了1000个子了。” 六年级时转来了一位女同学,圆圆的脸,大大的眼晴,总是穿一套灯草绒的童装。女同学叫朱月坡,好听的名字,语文成绩特别好,还会写诗。老师为了帮助我,安排她和我同桌,还特意到桌上看了看,没有看到三八线才转身走了。其实三八线己被前面的学生划到了五分之三的地方,老师只看中间,当然没有发现。 和这样一位女同学同桌,自觉语文成绩不好,常感羞愧,语文课认真很多,有两次竞然考了四分。那年六一儿童节,总想证明点什么,在作文时写了一首诗,诗的第一句是,“六一到,六一到,肖校长上台作报告……..”这种打油诗当然受到老师的批评,老师给了一个很挖苦的分数——3分。那时真有些伤心,因为作文上交前己给朱月坡看过了,她还讲写得很好,可老师讲不好。第二天朱月坡拿了一本《小朋友》给我看,这是当时流传很广的一种儿童刊物,封面有郭沫若写的诗,第一句是“六一儿童节,天气不冷又不热…….”她安慰我讲:“郭沫若的诗也是打油诗,不能讲打油诗都不好。”这件童年往事给我印象很深,几十年来对会写诗的人都很佩服。 因为朱月坡同学的到来,那年六一儿童节,我们班的”毛芋头”也写了一首诗。他自己讲是十八层宝塔诗,诗的第一行只有一个字:“一”,第二行二个字:“六一”,第三行三个字:“庆六一”,四行四个字:“庆祝六一”,这样到第十八层正好十八个字,一字在中间,排下来正好一个宝塔状。“毛芋头”同学把宝塔诗抄在黑板上,第一个看到的是数学老师,他很高兴讲“真是一个标准的等边三角形”,可语文老师很不高兴,讲“这是什么歪诗?还十八层!我要把它打入十八层地狱。”毛芋头赶快找朱月坡帮忙,可她找遍了所有的《小朋友》,也找不到郭沫若写过宝塔诗,因此这宝塔诗只存在了二天,就被“毛芋头”自已擦掉了。 其实“毛芋头”也是一个马虎学生,班上第二马虎,他是学校武术队的,他的马虎是因为要练武术,常练得昏头昏脑的。他经常把一个字写成二个,如“明明白白我的心”,就会被他写成“日月明白我的心”。那次宝塔诗事件对他有些打击,他就更昏头昏脑了。 六一儿童节后不久,我们班来了个代课的地理老师,这老师是一个因病休学的大学生,上课总是喜欢离开课本讲故事,讲各种探险和动物的故事。因此男同学高兴,女同学不高兴。这老师还喜欢提问,这时正好学生的名册不见了,“毛芋头”是副班长,就按座位重写了一份名册,这次他又有点“日月不明”,把朱月坡写成了朱肚皮。我们班还有一个男同学叫楚狗云,第一个问题就是楚狗云答的。那天地理老师叫朱肚皮时还是迟凝了一下,但他还是坚持把朱月坡按名册喊成了朱肚皮,当时课堂上就笑成一团。以后老师不在我们都喊她朱肚皮,她也答应着,但“毛芋头”喊她,朱月坡反而不答应。 不久朱月坡就转学了,听说随父母去了新疆,还来过一封信,信里夹了54粒萄葡干,可我们班是55个同学,当时可能还没有原谅“毛芋头”的错误。听说她后来又回过长沙,不知道下放在哪个县,现在国外定居,还经常上知青网看文章。“毛芋头”现在经常上知青网,但愿他们能读到这篇短文章。 |
-- 作者:蔡家湾 -- 发布时间:2009/5/29 20:27:08 -- 很有意思的童话,谢谢张老三。 |
-- 作者:pengje -- 发布时间:2009/5/29 20:57:39 -- 我估计,这篇文章中的大多数内容应该是真的,包括已发黄的成绩册,朱肚皮及写这个名字的人,等等。 而且,我估计,他并不是不知道写这两个字,而是后两个字“月 土 皮”的偏旁位置、距离没有控制、组合好。 |
-- 作者:笨笨牛 -- 发布时间:2009/5/29 21:29:16 -- 院长的水平确实不一般,我好爱看你的文章,像喝三聚氰铵一样,一溜就进了肚里,一点不像那些名人大作,要使劲地咀嚼。 也借此机会向张老三的同学朱肚皮和毛芋头问候! |
-- 作者:尾巴 -- 发布时间:2009/5/29 21:29:46 -- 张老三兄很有童趣地回忆少年时的趣事,如童话一般。谢谢。 朱肚皮,是笔误;楚狗云,是真名;毛芋头呢?宝塔诗可是真诗。 此毛芋头,是不是彼毛芋头?毛芋头还经常上湖知网,但愿OU兄读此文时,已知晓谁是毛老师。---55个同学,当时可能还没有原谅“毛芋头”的错误。 |
-- 作者:行者无疆 -- 发布时间:2009/5/29 21:55:52 -- 毛芋头如今还爱写宝塔诗,不过只有八、九层了,个别十八行的是上下各八层,这是下到湖区后,看多哒、吃多了菱角,习以为常,变成了菱角诗,毛芋头带菱带角的..... 时不时,你还真能在湖知网上,看得到毛芋头的宝塔诗和菱角诗,不信,到张老三当板猪的那匝栏里刻看罗! |
-- 作者:张老三 -- 发布时间:2009/6/1 1:03:51 -- 谢谢各位朋友的跟帖,能博得大家笑一笑,让大家想起自己童年的趣事真使我高兴。 一个人小时养成的马虎习惯是很难彻底解变的,长大了我吃过自已做的洗衣粉煎蛋,也吃过面碱炒花菜;外出如果下小雨领导是不准我带雨伞的,因为返回时如果雨停了十有八次伞是拿不回来的,但这种损失总量不是很大,一辈子也顶不上领导的一次马虎。 几年前我们家搬新房,做了不锈钢的防盗窗,是那种下面一个矩形、上面一个半圆的式样,满街的长沙都是这种样子,可领导不让装,又花钱改成一个单一的矩形,搞得那几个工人一头雾水,原来领导最不喜欢那种图形。 话题要回到四十多年前。那年领导小学升初中,作为最不马虎的学生,小学的第一名被推荐考一中,最后一道数学题是要计算这种图形的面积,她忘记半圆的面积要除二,出考场才发现,一路哭着走了十几里路回家。(这件事是真的,同一批考试的彭老师可以作证)因为一次的马虎没有考上一中,以后随所读学校下放到了汨罗,以后又认识了我。因此一个人的命运常会因一小马虎小事而改变,当然那年如果数学题除了二,几十年后我们也可能会以网友而认识。因此吵起架来,领导常放出狠话,“那年我要是除了二,会认得你不?!” 朱月坡同学在国外果然也读了这篇文章,她讲早就原谅了”毛芋头”,那次写信是夹了55粒葡萄干的,放在桌上可能是被偷油婆吃了一粒。她先生和孙子也读了文章,都笑出了眼泪。他先生讲:“你们中国文字真是太神奇了,亲爱的朱肚皮,到中国一定要带我去见‘毛芋头’先生,他恶作剧很函默,我要跟他学功夫”。 朱月坡对我用张老三的网名不以为然,她认为就用”张了子”多好,保证没有同名的。文化革命中她参加过文艺宣传队,她讲“跳芭雷舞的基础就是和你同桌时打下来的,因为你个子高,起立时自己就尖起脚,一天十几次,芭雷舞就有了基础。” “毛芋头”同学果然也读了这篇文章,他讲“那次真不是故意的,那天武术训练是练铁头功,因此头练木了。那次还不是最木的,最厉害的一次,跑到另外一个班听了一节课,下课时才发现进错了教室。”我讲“你要是故意的还好些,朱月坡的先生才会拜你为师”。 |
-- 作者:小聪哥 -- 发布时间:2009/6/1 10:55:16 -- 居然有人的名字叫[坡].而不是波的,且油此理。居然还是个女同学,肯定还很可以的. 要不这个女同学出生在一个叫[肚皮]的地方,父亲先移位,让女儿叫月坡,而毛芋头又纠正过来......想不通.也说不清. 反正是童话,而且还不错。 |
-- 作者:落霞孤鹜 -- 发布时间:2009/6/1 21:31:08 -- 今天听雨荷告诉我她读了张老三一篇文章,害得她深夜里笑出了声。。。刚刚读罢,也让我乐不可支哈哈直滚,Llj同志坐在旁边聚精会神玩游戏,都不由得转脸狐疑地望了我好一阵。。。张老三你太有幽默细胞了!你可以去给大兵写相声剧本,说句带铜钿味的话:保准有卖点! |
-- 作者:毛先生 -- 发布时间:2009/6/3 22:37:57 -- 六一儿童节读了张老三的“童话故事”,谁都要笑,不论开怀大笑或会心一笑,大家无不佩服张院长的高级幽默。 不少人认为这篇文章中的大多数内容应该是真的,所以一些网友在沅江游玩时都问我是不是与张老三同学?问我是不是那个把“朱月波”写成了“朱肚皮”的“毛芋头”?我没有与张老三小学同学,“朱肚皮”的故事也曾听过,但我却希望这个故事是真的,它反映了我们这一代的童年生活中多么难忘的趣事。 谢谢张老三的好文,还希望看到张老三、“朱月波”、“毛芋头”的续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