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华容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0)
---- 照片背后的故事——转户口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0&id=27253)
|
-- 作者:张老三
-- 发布时间:2009/1/9 1:02:03
-- 照片背后的故事——转户口
照片背后的故事——转户口 学习蔡家湾,翻箱倒柜的去找,终于找到了一张36年前的照片。照片10人中有2位当时还是知青,这从人的眼神中就可以看出来。照片第2排右2是廖兆晴同学,1968年底我们下乡前所有的讨论都在他家进行。廖家离学校不远,廖爸爸廖妈妈都是极善良宽厚的人。他家通常都是不关门的,进出他家就和自己家一样。我们先是讨论是否下乡?这个问题很快统一了,后又讨论去什么地方?那时学校分了两个地方:山区资兴和湖区华容,我是极力主张的山区派,那时还书生气,山区风景好,树木多,有野生动物……都是理由,但我是少数派,最后还是决定去华容,约好第二天转户口。第二天中午8个人碰面到了7个,一问都没有转户口,毕竞这一转就成农民了,还是有点难下决心。这时邹建秋同学(第2排右1)来了,手里拿着转户口的条子,一问我们的情况他就有些急了。我们都觉得对不起朋友,马上又分头回去把户口都转了。不平静的生活从此开始。

|
-- 作者:蔡家湾
-- 发布时间:2009/1/9 7:43:45
--
照片10人中有2位当时还是知青,这从人的眼神中就可以看出来。
我的眼睛不好,看不出哪2位当时还是知青,好像泰胡子上来晚一点,另一位就猜不出了。照片一排中的这位我不熟,其他全是老同学了。
谢谢张老三的老照片,当年23岁,作古正经的青年哥哥。
|
-- 作者:寨牙老团
-- 发布时间:2009/1/9 9:16:37
--
我们那时候下乡,根本没有管户口的事,屁股一拍就走了,不知道谁办的。
|
-- 作者:行者无疆
-- 发布时间:2009/1/9 10:10:31
--
以下是引用蔡家湾在2009-1-9 7:43:45的发言:....... 谢谢张老三的老照片,当年23岁,作古正经的青年哥哥。 某首歌里好象是这样唱的:5365123,懵懂少年.....
|
-- 作者:张老三
-- 发布时间:2009/1/9 22:47:53
--
回蔡家湾,中间这一位姓彭,不是我们同学。他下乡时不足16岁小学都没毕业,父亲是阎家碌母亲的同事,小彭因与继母不和,父亲乘知青下乡抛包袱,先托给阎,阎看我们3个身强力壮的男同学一队,又托给我们。彭下乡时还是个孩子,细细麻杆粗的手脚,根本无力参加农业劳动,他本不是下放的对象,大概也厌倦了这样的家庭环境,二话没说就走了。彭其实是一个很懂事的小孩,和我们相处很好。开始有几个大哥帮着,吃饭不愁,打架又有人护着,他还蛮高兴,生产队安排他看山,整天拿弹弓打麻雀,打了2个月打了一只麻雀.但他出自这样弱势又不幸的家庭,这样小学的文化,注定成了知青中最不幸的一类人。他可能是塔市最后一个离开的,在农村有7年时间。回城后在区办工厂工作,又下岗做小生意。现在家里电话都没有。
|
-- 作者:pengje
-- 发布时间:2009/1/10 11:58:50
--
我看哒半天,只看出后排中间这位眼神不同些,不但眼神不同,连块方都不一样
|
-- 作者:陈新波
-- 发布时间:2009/1/10 22:12:37
-- 两个中间人
我也是从眼神中看后排中间这位眼神不同些,中间这一位姓彭.
不知是不是?
|
-- 作者:张老三
-- 发布时间:2009/1/10 23:14:41
--
新波在策吧,彭老师策得水平高,新波水平也高。
|
-- 作者:陈新波
-- 发布时间:2009/1/10 23:16:56
--
你要我们从眼神中猜哒.
|
-- 作者:张老三
-- 发布时间:2009/1/11 0:19:18
--
元月8日上船后,一船装了600多人,这么多年轻人在一起,又是奔赴新地方开始新生活,船上真热闹又唱又喊的。很多事忘记了,有3件小事还记得。
一是第一次吃盒饭,以前只在火车上见过木盒子装的盒饭,3毛钱一盒没吃过。在船上领到盒饭真高兴,连吃了2盒。很多年以后,廖兆晴同学讲"船上什么都不记得了,只记得你那次吃了3盒盒饭"。我只承认2盒,2004年大返乡,一个初中女同学讲"那时蛮关注你的,喜欢看你们打球,大大的,傻傻的,在船上一次吃3盒饭"。30多年前就有女同学关注,我听了蛮高兴,也承认可能是一次吃过3盒盒饭。
二是船经过岳阳,正是暮色黄昏,看到岸上矗立一座宝塔,我对这座有塔的城市感到神秘,那一刻印象太深了,总感到有一种什么力量在召呼着我。以后我在这座城市渡过了人生中最宝贵的20年。
三是船第二天快到目的地塔市驿,船经过长江改道的工地,看见几万的民工在挑土,河道底斜坡上,人像蚂蚁一样,我们欢呼打招扶,农民也挥舞工具相呼应,几天后我们分到生产队,房东不久也从工地赶回来,他讲在工地上就看见我了,站在船头上挥手。那么远不可能认出人来,不过那天我确实是站在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