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无声的群落• 续编》部分编委和作者相片以及收藏证书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57077) |
|
-- 作者:青青田野 -- 发布时间:2009/12/11 21:34:13 -- 《无声的群落• 续编》部分编委和作者相片以及收藏证书
《无声的群落》收藏证书 |
|
-- 作者:青青田野 -- 发布时间:2009/12/11 22:03:55 -- 《无声的群落• 续编》编委讨论会
|
|
-- 作者:青青田野 -- 发布时间:2009/12/11 22:18:21 --
|
|
-- 作者:青青田野 -- 发布时间:2009/12/11 22:38:44 -- |
|
-- 作者:青青田野 -- 发布时间:2009/12/11 22:52:02 -- 《无声的群落• 续编》编委讨论会
|
|
-- 作者:乡音 -- 发布时间:2009/12/11 22:52:33 -- 《无声的群落续集》部分编委和作者 青青是前排左一 一个阳光女孩
|
|
-- 作者:青青田野 -- 发布时间:2009/12/12 0:21:20 --
|
|
-- 作者:笑对人生 -- 发布时间:2009/12/12 0:28:46 -- 好强大的团队,好精悍的能人,好有历史责任感的知青 |
|
-- 作者:青青田野 -- 发布时间:2009/12/12 12:33:46 --
主编:邓鹏 邓鹏主编他去年在各大名校举办学术讲座:《无声的群落—“文革”前老知青与知青研究》。 他在西南大学举办学术讲座时,一共讲了三个小时,完毕后,仍被西大学子团团围住,欲罢不能,讲到精彩处,西大学子均报以热烈掌声。 在2008年上海知青学术研讨会上邓鹏的学术论文《上山下乡运动和毛式乌托邦》作为精选学术论文在会上交流。这是他在45年风雨之后,用理性的思考,客观的评述,展望的眼光来对待历史。其中包括64、65年老知青的《无声的群落》。是对知青一代人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45年后的今天,一批当年下过乡的老知青,想以各种方式把各自的亲身经历来还原,拼接历史的真实全貌,用深入的理论思考,探讨历史背后的许多真实的动因。对知青问题在开展调查研究,让“知青”这个人类历史上也许是绝无仅有的名词得到能让后人充分理解和诠释,也是对所经历的时代所积累的感受和沉淀为历史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关资料: 邓鹏教授曾经是大巴山的老知青,他的第二故乡达州市电视台也专程采访了邓鹏教授,我拍下这组PP。 |
|
-- 作者:青青田野 -- 发布时间:2009/12/12 12:45:47 --
邓鹏一九六四年初中毕业后就下乡,一九七八年以四川省文科状元的成绩考上川医英语师资班,一年后本科毕业考上川外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一九八五年被公派到美国作访问学者,获得“美国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学习历史所受到的专业训练,加深了他对历史的情感和认识,并掌握了史学的研究方法。因此,他要用史学的方法,真实、准确地记录特定历史条件下一群特定的知青的生活、心理轨迹。他正是这本《无声的群落——重庆一九六四、一九六五老知青回忆录》的主编。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件事情一拖就是十年。直到二OO二年,邓鹏有了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那次回国,一些朋友说我老了。我心想,你也老了呀!人到了中年过后才能体会人生苦短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回首往事,大巴山的记忆好像就在昨天,而我们都两鬓染霜了。”更让邓鹏悲愤的是,当年他所在的林场,已经有4个老知青离开了人世,老知青都已开始步入人生暮年,邓鹏担心,“我们这些人的黄金季节正在过去,有的人可能因为疾病而丧失写作能力。” 中国知青运动的一支孤旅 就这样坐着大卡车来到广阔的农村。
|
|
-- 作者:青青田野 -- 发布时间:2009/12/12 12:52:21 -- 刘定强(《无声的群落续集》部分编委和作者留影第一张相片前排左一穿红衣服的男士) 《无声的群落》《无声的群落• 续编》一书的主编助理 三年多来,(现在应该有六年多了),刘定强走访了几百多位当年的老知青——刘定强是《无声的群落》《无声的群落续集》一书的主编助理。 苦难经历 背负一生的包袱 这些文革前的老知青,背负着为父母赎罪的十字架去农村,天真地以为,去农村并且真诚地投入“脱胎换骨”的大熔炉,就可以改变成分,“披上无产阶级成员那耀眼的翅膀”,但他们终于还是摆脱不了出身不好的命运,甚至连社会的边缘都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 一九七一年二月,全国计划会议首次确定“下乡两年以上的知青可以作为招工对象”,然而老知青们没有想到,上山下乡的最后一幕仍然充满了艰辛。“黑五类子女”的阴影仍然笼罩在他们头上,“政治审查”审掉了不少认认真真“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的老知青的招工资格。 许多老知青不得已走上了一条“病残回城”的特殊道路。 宣汉县的一个女知青,本来就有肾炎,因为招工体检屡屡达不到“病残”的标准,竟不惜大量服用食盐,摧残自己的身体,终于合乎要求。结果,回到故乡仅几个月,就因为严重肾衰竭离开了人世。 这些最早下乡的老知青,往往最后离开农村回到城市,他们在乡村经受的,不仅仅是肉体的磨练,而且是精神的折磨。他们的社会地位,比文革后下乡的知青更低下,处境更悲惨、更无助。巴中县的一个林场,只有十名重庆女知青,没有男知青,文化大革命中这个林场的九名女知青被当地干部强奸,其中两名跳水自杀,有关方面的调查结论是她们游泳“溺水致死”…… 这些苦难的经历,使他们背负了一生的包袱。 他们谨小慎微,他们默默无声,他们习惯独自承受苦难。以至于到了今天,当记者采访时,他们仍然害怕抛头露面,害怕自己所背负的历史包袱给子女带来不良的后果。 这是一个被边缘化的群体,而他们的遭遇恰恰真实地反映了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特定的政治风貌。我们不应该将他们遗忘。 在知青运动四十周年时,他们通过《无声的群落》微弱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正如邓鹏在前言里所说,“作为一出历史悲剧的幸存者,我们有义务记载下这些年轻时代的伙伴的故事。我们的初衷只有一个:希望那些阴郁的日子不再重复,希望中国不再有残酷的阶级斗争、不再有阶级路线、不再人分九等、不再有冤狱、不再有株连、不再有‘黑五类’、不再有‘可以教育好的子女’”。 文章来源:时代信报 中国知青运动四十年 |
|
-- 作者:青青田野 -- 发布时间:2009/12/12 15:30:04 -- |
|
-- 作者:青青田野 -- 发布时间:2009/12/12 15:32:58 --
|
|
-- 作者:青青田野 -- 发布时间:2009/12/12 15:36:48 -- |
|
-- 作者:青青田野 -- 发布时间:2009/12/12 15:39:21 -- |
|
-- 作者:青青田野 -- 发布时间:2009/12/12 15:42:53 -- |
|
-- 作者:连桥 -- 发布时间:2009/12/12 17:02:08 -- 谢谢!青青田野为《无声的群落》一书,所提写的文字和照片。我想但凡对知青岁月没有忘怀的人,对于知青情结怀有诚挚情感的人。那么都会对《无声的群落》倍加珍惜!在这里我要谢谢《无声的群落》的各位作者、编辑们!还有很多为《无声的群落》顺利出版、发行而默默无闻奉献的人们!《无声的群落》我期待着她的到来…。 |
|
-- 作者:乡音 -- 发布时间:2009/12/13 10:10:41 -- 今早接到夏先争的信件 说大家所订的书数已经从出版社取出来了 如果还有想订全一集(三本)的朋友可先打个招呼或者给我留言,因为我和犟牛是确定到达的湖南知青。 到那里后 我再与重庆的朋友联系尽量满足大家收藏的需要 。 重庆的知青辛苦了!谢谢你们无私的献出 |
|
-- 作者:青青田野 -- 发布时间:2009/12/16 19:10:44 -- 《无声的群落》《无声的群落• 续编》是我们人生的文化盛宴。在中国,这大概算是一个奇迹。奇迹不仅在于它的数量,更在于它的过程,即以一种民间的力量,渐进式地推翻了有关上山下乡运动的一切权威的武断,修正、补充和完善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这个重要篇章。众多知青参与到历史的回忆,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业。它使少数人把持的文学和史学从象牙之塔走出,去接近民众,把握时代的脉搏,并且重新焕发出生机。《无声的群落》《无声的群落• 续编》的出版就是一个明证。诚如主编邓鹏在《前言》中所言:“《无声的群落》的文章是老知青人生经历的忠实写照,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史,也不是纯粹的文学作品,但我们可以预言:这些证词般的文字必将成为社会史学和文学创作的无价之宝。” 《无声的群落》《无声的群落• 续编》就是一首用历史和生命的音符构成的双重变奏曲,一部荒诞年代中岁月如歌的《命运》交响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