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乡村随笔 招工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56285) |
-- 作者:宇尘 -- 发布时间:2009/12/1 21:55:54 -- 乡村随笔 招工 招工 招工对于知青来说,曾经是一件多么渴望的事情,而我却有三次招工没有去。 第一次记得好象是一九六九年,长沙市人汽招工,名额很少,公社只有两个,指名要我和另一名女知青去。我当然很渴望招工,何况是开车,当一名司机,更是我向往的。负责招工的干部特意嘱咐我俩要保密,因为名额太少,公开了,怕在知青中引起骚动。所以,我俩还只能在心里偷着乐。可是到了快要启程的时候,公社书记找我谈过一次话,希望我能留下来,说农村需要我,要我再干几年,说今后招工的机会还会有的。就为了这“需要”二字,我留下来了。需要,这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人,要是能被人看得起,被人尊重,那在心里是多美好的一种滋味。人,要是能用自己的付出,为国家,为人民,哪怕是作出一点点贡献,那也是我极乐意的。农村劳动的艰苦,我早已体味到了,招工后固然能摆脱这种苦境。可是我想,人不能只是为自己活着,更应为社会而活着。于是,我留下来了。给我的那个名额,也因不愿公开而作废了。 第二次是一九七三年,涟钢招工。那时我正在社办工厂做木工。记得涟钢负责到公社来招工的是一位女同志,四十开外的中年人。她连续好几天都来到我们木工车间,最后把目光盯住了我。她找我谈话,要把我招到涟钢去,说涟钢需要一名木工。又是“需要”二字。可当时招工的年龄限制在二十五岁以下,而我却已经二十七岁了。我对她说,我超龄两年了,不够条件。她的回答是,不就是二十七岁吗,可以作为特例。看来她是要定我了。我也一阵心动,作了去的准备。消息传到公社,书记再次出马,对我一再挽留。我经不住这样的挽留,又放弃了。最后是同车间的另一名木工顶替我去了,他比我年轻,是江永本地的知青。离开时,这位来招工的女同志坦诚地向我表示了惋惜。 第三次是一九七五年,地区运输公司招工,公社为我争取到一个名额,又是开车,当司机。司机在当时当地是一门很吃得开的职业。公社书记又一次找我谈话,这次不是挽留,而是劝走。我从他的谈话中悟出,他还是不想让我走的,但他担心我年龄大了,以后走不了了。他是怕误了我的前程,怕有负于我。他是出自对我的关心,才劝我走的。可是这次,我却选择了不走。因为我已经爱上了这片土地,这里风景秀美,气候宜人,人民朴实。虽然它贫穷,而贫穷正需要人去改变。哪怕我只有微薄的力量,也愿在这能体现自己价值的地方奉献,生活,即便是一辈子。我甚至准备找一位农村姑娘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在农村扎下根来。至于招工,对我来说,已经无所谓。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东西很想得到,而能得到时却不那么在乎了。 当我已经下定决心在农村干一辈子的时候,事情又发生了变化。那是一九七六年十一月,县财办一位秘书和县供销社人事股长两人专程来找我,想要我去供销社工作,可一开口,就被我婉言谢绝了。这两位干部没有罢休,对我表现出极大的耐心。他们干脆在公社住了下来,晚上邀我到他们住宿的旅社聊天。说是闲聊,实是劝导。在谈话中我发现,他们对我的情况了如指掌,对我的思想摸得透彻,这使我感到惊诧。他们苦口婆心,有理有节,循序渐进,足足花了三个小时,将我的工作做通了。我后来得知他们是受命而来,是有备而来,难怪他们舍得花那么大的精力来做一个被招对象的工作。那时的招工指标很紧,很多知青想去都不成,如果不是带有使命,他们是大可不必这样的。从那以后,我成了供销系统的一名职工,被安排在一家县公司工作,离开了整整奋斗了十一年的农村。 现在,我已是迈过花甲的人了。回首往事,说不清自己一生中做出了什么成绩,作出过多少贡献。但有一点可以自慰,那就是没有虚度年华,我的人生是踏踏实实走过来的。我一直在奋斗,不论是在农村,还是离开农村以后。我感觉在农村和不在农村同样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样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我看不出下农村怎样地断送了自己的青春,象有人说的那样,也看不出离开农村以后怎样地流光溢彩。
到此,《乡村随笔》要和大家说告别了。农村十一年,耐人回味。劳动虽然艰辛,可收获了累累硕果;生活虽然苦楚,却蕴含着无穷乐趣。那里的民俗习惯,风土人情,古老而纯朴;那里的田野,山水,宽广而秀丽。置身于翻滚的稻浪里,感觉心胸无比开阔,不象夹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间那么压抑。那里空气新鲜,村庄宁静,与城市的混浊和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在那里,虫鸟的鸣叫,生物的繁衍,无不给人一种生命生生不息的感受。人生中能有农村这么一段经历,值得。现在,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正在改变。党中央为农村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宽松的政策,因为,没有农村的富裕,就不会有中国的富强,没有农村的崛起,就不会有中国的腾飞。继我们之后,又有一批批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当村官,他们负有更重的历史使命。愿他们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展宏图,完成老一代知青们未竟的事业。 |
-- 作者:知足长乐 -- 发布时间:2009/12/2 8:49:42 -- 以下是引用宇尘在2009-12-1 21:55:54的发言: 现在,我已是迈过花甲的人了。回首往事,说不清自己一生中做出了什么成绩,作出过多少贡献。但有一点可以自慰,那就是没有虚度年华,我的人生是踏踏实实走过来的。我一直在奋斗,不论是在农村,还是离开农村以后。我感觉在农村和不在农村同样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样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我看不出下农村怎样地断送了自己的青春,象有人说的那样,也看不出离开农村以后怎样地流光溢彩。
到此,《乡村随笔》要和大家说告别了。农村十一年,耐人回味。劳动虽然艰辛,可收获了累累硕果;生活虽然苦楚,却蕴含着无穷乐趣。那里的民俗习惯,风土人情,古老而纯朴;那里的田野,山水,宽广而秀丽。置身于翻滚的稻浪里,感觉心胸无比开阔,不象夹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间那么压抑。那里空气新鲜,村庄宁静,与城市的混浊和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在那里,虫鸟的鸣叫,生物的繁衍,无不给人一种生命生生不息的感受。人生中能有农村这么一段经历,值得。现在,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正在改变。党中央为农村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宽松的政策,因为,没有农村的富裕,就不会有中国的富强,没有农村的崛起,就不会有中国的腾飞。继我们之后,又有一批批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当村官,他们负有更重的历史使命。愿他们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展宏图,完成老一代知青们未竟的事业。
广阔天地,十一春秋,服从需要,境界高尚! |
-- 作者:老黄 -- 发布时间:2009/12/2 12:43:31 -- “就为了这“需要”二字,我留下来了。”“我经不住这样的挽留,又放弃了。”“可是这次,我却选择了不走。”“可一开口,就被我婉言谢绝了。” 境界确实高尚,但总觉得有点陌生. |
-- 作者:白云悠悠 -- 发布时间:2009/12/2 15:09:25 -- 以下是引用老黄在2009-12-2 12:43:31的发言: 境界确实高尚,但总觉得有点陌生. 是有点这感觉,那时可能还是有这样的人,当时很少咯。 |
-- 作者:隐士安 -- 发布时间:2009/12/2 19:57:27 -- 象宇尘君咯样的招工经历和对待招工的作为,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欣赏啦、谢谢! |
-- 作者:孟晓 -- 发布时间:2009/12/2 20:05:25 -- “境界确实高尚,但总觉得有点陌生。”——我与老黄一样的感觉。 |
-- 作者:宇尘 -- 发布时间:2009/12/2 22:10:36 -- 回复 广阔天地,十一春秋,服从需要,境界高尚! 不是境界高尚,而是安于现状,心无大志。还有开始是有些脱不了情面,后来是确实有了感情。就这些。 谢谢知足长乐。 |
-- 作者:宇尘 -- 发布时间:2009/12/2 22:17:54 -- 以下是引用老黄在2009-12-2 12:43:31的发言: “就为了这“需要”二字,我留下来了。”“我经不住这样的挽留,又放弃了。”“可是这次,我却选择了不走。”“可一开口,就被我婉言谢绝了。” 境界确实高尚,但总觉得有点陌生. 如果熟悉了,就不会陌生了。 谢谢老黄。 |
-- 作者:宇尘 -- 发布时间:2009/12/2 22:28:14 -- 以下是引用白云悠悠在2009-12-2 15:09:25的发言: 是有点这感觉,那时可能还是有这样的人,当时很少咯。 当年,桃川农场就有一批扎根派,我与他们的关系很好。 谢谢白云悠悠。 |
-- 作者:宇尘 -- 发布时间:2009/12/2 22:31:49 -- 以下是引用隐士安在2009-12-2 19:57:27的发言: 象宇尘君咯样的招工经历和对待招工的作为,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欣赏啦、谢谢! 就因为有些特别,所以我才觉得有必要写一下。 谢谢隐士安。 |
-- 作者:宇尘 -- 发布时间:2009/12/2 22:38:19 -- 以下是引用孟晓在2009-12-2 20:05:25的发言: “境界确实高尚,但总觉得有点陌生。”——我与老黄一样的感觉。 在我发帖之前,早就预料到会有这样的反应。我之所以对招工不是看得那么太重,是因为我从未把下农村看成是一种痛苦,就象进工厂和进机关一样。 谢谢孟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