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井冈行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55854)

--  作者:老黄
--  发布时间:2009/11/26 16:28:01

--  井冈行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井冈行

老 黄

“三八”节后的第一个星期五下午,我们单位以女性为主体的十几名同志经过一夜火车摇晃加半天汽车颠簸,终于到达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

井冈山位于罗霄山脉中段,赣西湘东的交界处。四百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大海。在随后的漫长岁月里,海底从茫茫碧波中崛起,渐渐地耸立起一片巍峨挺拔的山峰。它那连绵起伏的山峦,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障,以其传奇色彩的斗争历史,与中国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

汽车在井冈山市停下。我们顾不上一夜的鞍马劳顿,来不及去旅店稍作修整,怀揣笔记本径直跨进了井冈山某单位的大门。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是此行的任务之一。井冈山的有关领导给我们介绍了井冈山相关单位的基本情况,重点谈了其工作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并陪同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办公大楼及其他设施。他们干净整洁的环境,朴素坚韧、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班铃快响了,我们结束了与井冈山同行的座谈,直奔茨坪北山,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草木葱茏的北山上,环境优雅,建筑雄伟壮美。它共分四个部分,革命烈士纪念堂、碑林、雕塑园、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上由邓小平同志题有十个烫金大字“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当年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留下姓名的有一万多人,还有不少不知名的烈士。纪念堂的大厅内陈列着党和国家领导人敬献的花圈。江泽民同志一九八九年十月十五日瞻仰烈士陵园时曾深有感触的说:“到井冈山来,不是一个单纯的旅游问题,是一个来学习的问题。这里是革命的摇篮,能从中吸取精神养料,我看这一点很重要。特别是对于后代的教育,要让他们晓得当年在那样一个困难环境下面,红军怎么坚持下来,而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大厅内的空气庄严、肃穆,我们抚摩着碑文上烈士的英名,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当太阳收尽其最后一抹余晖时,我们离开北山到达井冈山宾馆。放下行李后,洗了一个脸,然后去晚餐。晚餐很丰富,多为山中土产,有竹笋、山菇、野芹菜、红米饭、南瓜汤、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野菜。触景生情,大家想起《红米饭》那首民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这些“山珍”不及粤菜精美,也没有湘菜刺激,但我们觉得味道不错,尽管没有精打光,也所剩无几了。

翌日清晨,我们来到黄洋界哨口。所谓哨口,是指修筑在井冈山通往外地的小路要隘处的工事。当年通往井冈山的道路只有五条小路,每条小路上筑一工事或工事群,即井冈山五大哨口。黄洋界哨口位于井冈山西北面,是当年井冈山通往宁岗的要隘,是江西宁冈和湖南来犯之敌的必经之路。黄洋界哨口之所以最出名,是因为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发生在这里。

进入哨口范围,最先扑入眼帘的是一栋红军营房。营房的墙上贴着当年红军战士于黄洋界保卫战胜利后编的一段词:“我站在黄洋界上观山景,忽听得山下人马乱纷纷。举目抬头来观看,原来是蒋贼发来的兵。一来是农民斗争少经验,二来是红军主力离开永新。你既得宁冈新城多侥幸,为何敢来侵占大小五井?你莫左思右想,心计不安,我这里内无埋伏,外无救兵。你来,来,来,我准备南瓜红米、红米南瓜犒赏你的降兵;你来,来,来,请你到山上来谈谈革命。”透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红军战士的机智、勇敢、乐观和幽默。

过了红军营房,是纪念碑。竖碑的正面镌刻着朱德的题词:“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背面是毛泽东的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大字。纪念碑的旁边是一处工事。所谓工事,是在山头上整一块平地,靠外侧留下一堵土墙,土墙上垒着石头,石块中间留有枪眼。沿着纪念碑旁边的小路往下走,是另一处工事。这个工事外侧的一段没有土墙,崖边堆着滚木擂石,滚木擂石旁有个石座,石座上安放着一门迫击炮。

一九二八年八月三十日,湘敌吴尚部两个团的兵力进犯黄洋界。红军以不足一营的兵力殊死抵抗,用竹钉、滚木、擂石、壕沟和有限的步枪、手榴弹,硬是挡住了装备精良的敌人的十余次进攻。下午,红军二十八团留在茨坪军械处修理的一门迫击炮修好运上了黄洋界。在阻击敌人最后一次进攻时,红军开炮了,尽管仅有的三发炮弹只有一发炸响,但这发炸响的炮弹准确地射进了敌人的指挥部。同时,红军战士勇猛地冲向敌人,哨口周围的赤卫队员们点燃鞭炮,打出红旗,高声呐喊。敌人以为红军主力回来了,连夜逃遁。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迫击炮作用不小,但更重要的是红军炮手的技术精湛,弹无虚发,一炮命中敌指挥部,使敌酋胆寒,不敢恋战。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在弹药奇缺很难实弹训练的条件下,红军炮手能练就这样的硬功夫,真不容易!

离开黄洋界,我们驱车去龙潭。小井龙潭,有可与黄山、匡庐相媲美的瀑布。到达龙潭口的山头后,我们下车步行。路旁是郁郁葱葱的竹林,千姿百态的古树,如走龙蛇的藤茎。溪水潺潺,鸟语深幽,清风习习。早春的井冈,仍有几分寒气,树下岩边尚存未化的残雪。我们沿着一条陡峭的小路在山林中穿行。刚跑了一小段路,大家开始头冒热气,额沁汗珠,脸透红光。刚才还紧裹的冬装,现在成了多余的负担。有人说森林浴能提高人的免疫力,我对此深信不疑。像这样利用节假日或周末的时间多到林间溪旁走一走,舒展一下因工作量太大而过劳的身躯,深吸一口喧嚣的都市难得的新鲜空气,定能增进健康,减少疾病,提高工作效率。真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山势险峻,林深苔滑,路途遥远。我们这支队伍以女同胞为主,原以为几经攀缘跋涉,定有掉队的或申请帮助的,然而巾帼不让须眉,她们跑得比我们还快。看来,中国女排的“五连冠”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我们单位去年被评为先进集体,各项工作都走在前面,多次立功受奖。这与女同志的勤奋学习,苦干巧干,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不断进取,连年超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是分不开的。

一路汗水,一路欢笑,一路轻歌,不知不觉到达龙潭第三潭。只见那巨大的水流,似一条挣脱羁绊的白龙,飞下悬岩,从那云雾冉冉的山巅,直冲下几十米的深潭,激起千堆雪片,万朵银花。那亿万颗水珠,喷洒飞激,喷绿了山岩,洒绿了花草,也喷洒了我们一身。同伴们的鬓角眉梢,顿时银珠点点。郭沫若同志当年游览龙潭,见此情此景,当天即赋七律诗《龙潭》一首:“井冈山上有龙潭,瀑布奔流叠作三。樵径断残成绝境,军工开拓免垂毡。三潭交响千峰静,一井苍穹万木酣。土地归农思雨露,潜龙焉肯锁深岚。”

下午,去博物馆的途中,我们瞻仰了红军医院。红军医院位于小井,是靠战士们捐资建成。捐献的钱主要来自战士们的零花钱和每天五分钱菜金的节余,你五角,他一元,一共捐献了一千元大洋。用这钱买材料,大家义务劳动,经过两个月的时间,建成了这栋两层楼共三十二间病房的医院。这是我军的第一所正规医院,设备简陋,医生们用竹筒作消毒盒,用竹片作镊子,用木匠的细齿小锯作骨锯;药品奇缺,从战场缴获以及敌占区购买的药品有限,主要用草药为伤员治疗,用盐水为伤口消毒。一九二九一月,敌人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三次进攻,来不及转移的一百三十多名伤病员和医院工作人员不幸全部被捕,壮烈牺牲。一九五一年斯大林特使费德林瞻仰小井红军医院时为红军战士的悲壮所感动,用中国毛笔、中国文字写下这样一句话:“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第三天,我们游览了自然保护区的水口。顺着一条小溪,我们走向密林深处。小溪约莫流了五里路远,一头扎下几十米的深渊,形成一个瀑布。碰上天气好,可以看到一幅横跨瀑布色彩绚丽的彩虹。离开水口,我们去大井瞻仰毛泽东、朱德、陈毅、何长工、王佐等同志的旧居。

一九二七年十月二十四日,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首先到达大井,住在这里一栋白墙青瓦房里。一九二八年四月,朱德、陈毅率部与毛泽东胜利会师后,也来到这里,住在一栋黄墙青瓦房里。一九二九年一月,这两栋房子均被敌人烧毁。白墙青瓦房仅剩下一堵残墙、屋后两棵树和房前草坪上的一块大石头。据说,毛泽东同志在大井时常坐在那块石头上看书读报、批阅文件。

站在茨坪的南山,可以清楚地眺望我们平时经常看见但并不一定注意到的百元人民币背景图案——井冈山五指峰。说到五指峰,井冈山的老表们告诉我们,井冈山与数字“五”有某种特殊联系。井冈山号称五百里井冈,有大小五井;当年通往井冈山有五条小路,红军建立了五大哨口;小井龙潭共有五个瀑布五个潭;南山上建有五个五角亭;走出了五大元帅、五十多位将军;出了五名女英雄;贺子珍、伍若兰、曾志、彭儒、康克清;红军反五次大“围剿”;毛泽东同志一九六五年五月重返井冈山时住井冈山宾馆115号房间,等等。也许,事件纯属历史的巧合;也许,井冈山的老表们对“五”字情有独钟,像广东人偏爱“八”字一样。

吃过午饭,将行李和采购的井冈山土特产搬上汽车,准备到吉安乘火车连夜返回。不少人站在道旁的竹林里久久不愿离去。这竹,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修直挺拔,亭亭玉立,青翠欲滴。井冈山上的青青翠竹,当年红军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敌军魂飞魄散,鬼哭狼嚎。今天,人们早就不用竹子装饭盛水,也不再用竹子作武器,然而,谁又能将它忘怀呢!我扶住一棵挺拔的翠竹,轻轻拾起一片带着井冈山泥土清香的竹叶,同伴及时为我按下了照相机的快门。

汽车开动了,拐过山崖,驶下陡坡。山峦向后面退去,地势趋于平坦。回顾车后,一条井冈山的道路,蜿蜒曲折,来自大山深处;展望前方,仍是一条井冈山的道路,宽阔平坦,伸向远方。

                                            

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二日

初次使用智能ABC输入法练习稿


--  作者:老黄
--  发布时间:2009/11/26 16:36:37

--  

须发都有点染霜了,还“小”知青呢。为了去掉这个“小”字,只好将过去写的一些随笔拿来凑数。


--  作者:孟晓
--  发布时间:2009/11/26 21:22:05

--  
以下是引用老黄在2009-11-26 16:36:37的发言:

须发都有点染霜了,还“小”知青呢。为了去掉这个“小”字,只好将过去写的一些随笔拿来凑数。


    ——有凑数的就不错,我也如此。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9/11/26 23:36:55

--  
   井冈山,去年单位组织去了,革命圣地,山水如画,蘑菇多多,买了不少!
--  作者:知足长乐
--  发布时间:2009/11/27 10:23:09

--  
以下是引用老黄在2009-11-26 16:36:37的发言:

须发都有点染霜了,还“小”知青呢。为了去掉这个“小”字,只好将过去写的一些随笔拿来凑数。

      老小,老小。〈湖南知青网〉不以年龄论大小,而是以“帖绩”论英雄,所以您要从“小知青”做到“知青元老”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