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代发原创]电视片《武冈知青》解说词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55202)
|
-- 作者:笨笨牛
-- 发布时间:2009/11/18 13:00:54
-- [代发原创]电视片《武冈知青》解说词
永 远 的 青 春 (电视片《武冈知青》解说词) 翻开这本纪念册,犹如推开一道沉重的历史之门,让我们想起了几十年前那段越行越远的知青岁月…… 逶迤的云山脚下,有一座古老的县城——武冈。 早在西汉时期,这里就设置了武冈县。2000多年来,武冈人民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逐步把它建成了繁荣富庶的的湘西南重镇。到20世纪50年代,县城已有居民12000多户,城镇人口38000多人。成为湖南省人口排名第二的大县城。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为了发展农业,缓解城镇青年就业压力,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一场延续了23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全国城乡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1956年,150名武冈青年志愿者踏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参加了开发南山的垦荒战斗。 1960年3月,15名武冈城镇青年在龙田合心创建了玉屏农垦场,并一直坚守至今。由此拉开了武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序幕。 武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 运动,始于 1963年。这年的11月,85名城镇知识青年并分两路,下乡创办青年集体农场。 一路攀登武冈、绥宁、城步三县搭界之地穇子坪,在荒无人烟的黄茅界上安营扎寨。 另一路奔赴靠近洞口县的南桥公社傅家冲,在荆棘丛生的野山坡上新建家园。 从这一批开始,知青从下乡那天起就被注销了城镇户口,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过上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生活。 第二年3月,一批有志知青登上海拔1200余米的云山堂,在终年云雾缭的高山上披荆斩棘,用心血营造绿色的杉林。 另一批 则开赴荒凉的落子铺,乱石丛中开肯出层层梯土,用汗水换来果茶的芳香。 1965年,正是四清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候,136名知青被动员到湾头的东元大队和龙田的和平大队,是武冈第一批分散插队的知识青年。为了体现四清运动的成果,1966年春,又有304 名知识青年相继来到南乡,利用满目疮痍的原大甸园艺场旧址,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创办了大甸农林场。 1968年12月21日,党中央主席毛泽东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空前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在神州大地迅猛掀起。仅仅半年时间,武冈城里就有3000多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被分散安排在32个公社的1000多个生产队插队落户,开 始了与天斗与地斗的艰辛岁月。 到1977年止,武冈共组织了5738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其中男知青3269人,女知青2469人。加上全家下放户中的知青,总人数在六千名以上,占当时县城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处处有空户,家家有知青”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大批知青下乡为农村建设增加了有生力量。 他们不畏酷暑严寒,不惜挥洒血汗,用青春和力量奋力改变着乡村的穷山水; 他们当教师办夜校,钻技术搞科研,用知识和文化努力描绘着山乡的新面貌; 他们建起了一支支文艺宣传队,活跃在田间地头会场院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改变自然世界的同时,他们也在改变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美德在他们身上深深扎根,不断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他们身上熠熠发光。 他们中,有数百人出席过省地县各级党代会、团代会、先进分子代表会,近千人担任过公社、大队、生产队骨干。他们为新农村的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然而,在那个不正常的年代,一些知青也受到了极左思潮的压制打击。发生在1968年8月18 日的大甸事件中,就有30多名知青被捆绑游斗。湾头东元大队的知青被捆斗的也有数十人之多。个别知青还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随着岁月的流逝,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弊端也逐渐凸显,党中央终于在1978年底发出文件,停止知青下乡。第二年春, 尚在农村的3000余名武冈知青被一次性收回城镇。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画上了一个沉重的句号。 斗转星移,天地重新,青春不再,情结益深。他们无意去纠缠历史,毕竟那已成为过去。但他们无法抹去这段记忆,因为这是他们生命中一段重要的的历程。为此,他们曾出版过《青春的洗礼》、《回望青山》、《青春祭》、《无愧人生》等四部知青回忆录,洋洋百万言,抒发着他们对峥嵘岁月的深沉纪念。 他们也一次次的重返下乡故地,去聆听那亲切而熟悉的乡音,去寻觅那坚实而沉重的脚印。 2008年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40周年纪念年。为了那忘不掉的天地情结, 2007年末,15位老知青聚首玉带桥头,满怀激情地筹划着纪念活动。决定成立“武冈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纪念活动筹备委员会”,同时向全市知青发出倡议,在王城广场竖立永久性知青纪念碑。倡议得到了广大知青的热烈响应,先后有255名知青慷慨解囊,共筹得资金30000多元。 乍暖还寒的初春季节,六名知青带着全市知青的心愿,驱车百余里,来到新宁水庙寻购知青石,终在夫夷江上游觅得一高2.8米、宽1.5米、硬度6级、重逾8吨的巨型丹霞石。筹委们反复讨论,精心策划,一致定名为“知青石”。 立碑壮举得到了武冈市委市政府和宣传部领导的大力支持。最终选定宣风楼下、广场入口处为立石之地。 6月10日,艳阳高照。在知青们的欢呼声中,巨石运抵广场。时值三伏,骄阳似火。十几名老知青不计报酬,不畏酷暑,不辞辛劳,清洗石头,雕琢基座,平整场地,热情不减路人无不赞叹。 8月8日,不仅是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的大喜日子,也是武冈知青石成功安装的隆重时刻。 阳光下,巨石昂首挺立,“知青石”三个宝蓝色大字是那样掠人眼目, “武冈知青”的篆刻朱印是那样深刻凝重。 巨石背面的碑文虽只有短短60余字,却凝结了武冈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 “知青石”,以其坚硬的石质,体现了知青刚直顽强的抗争精神;沧桑的纹路,展示了知青坎坷曲折的风雨人生;尤以天生的残缺,象征着知青百折千磨的时代烙印;而凝重肃穆的形象,则寓意着那难以忘却的沉重史实。 “ 知青石”,不仅是古城的一道亮丽风景,更是让人们抚今追昔,奋然前行的一首壮歌。它,将与日月同在,与天地共存! (武冈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联谊会供稿 ) (刘新华 钟曙光 何永成执笔)
|
-- 作者:双江
-- 发布时间:2009/11/18 14:42:59
--
“知青石”,以其坚硬的石质,体现了知青刚直顽强的抗争精神;沧桑的纹路,展示了知青坎坷曲折的风雨人生;尤以天生的残缺,象征着知青百折千磨的时代烙印;而凝重肃穆的形象,则寓意着那难以忘却的沉重史实。
谢谢笨笨牛代发的电视片《武冈知青》的解说词,使大家了解了武冈知青的那段历史!
|
-- 作者:火土重生
-- 发布时间:2009/11/18 19:57:55
--
《武冈知青》是武冈县城下到农村的知青吗?
|
-- 作者:孟晓
-- 发布时间:2009/11/18 20:26:59
--
“斗转星移,天地重新,青春不再,情结益深。他们无意去纠缠历史,毕竟那已成为过去。但他们无法抹去这段记忆,因为这是他们生命中一段重要的的历程。为此,他们曾出版过《青春的洗礼》、《回望青山》、《青春祭》、《无愧人生》等四部知青回忆录,洋洋百万言,抒发着他们对峥嵘岁月的深沉纪念。”——你们真不简单,县城比城市还行动得快。
|
-- 作者:笑对人生
-- 发布时间:2009/11/23 6:18:07
--
以下是引用孟晓在2009-11-18 20:26:59的发言: “斗转星移,天地重新,青春不再,情结益深。他们无意去纠缠历史,毕竟那已成为过去。但他们无法抹去这段记忆,因为这是他们生命中一段重要的的历程。为此,他们曾出版过《青春的洗礼》、《回望青山》、《青春祭》、《无愧人生》等四部知青回忆录,洋洋百万言,抒发着他们对峥嵘岁月的深沉纪念。”——你们真不简单,县城比城市还行动得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