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原创]长沙戥子桥,我心中的桥---古城怀旧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54873) |
-- 作者:永明马灯 -- 发布时间:2009/11/13 11:48:52 -- [原创]长沙戥子桥,我心中的桥---古城怀旧 长沙戥子桥,我心中的桥——古城怀旧 六岁那年,到了读书的年龄,不得不离开我嘻闹玩耍的河西,离开童年的伙伴,来到母亲教书的地方——长沙城北的戥子桥,在戥子桥小学开始了读书求学的时代。 |
-- 作者:阿瓜 -- 发布时间:2009/11/13 12:33:58 -- 戥子桥--一个让我倍感亲切与温暖的地方。七一年秋天,下乡三年,拼命干了三年的我,招工无望,远走新疆,离开家乡的前夜,就是留宿在戥子桥一位世交的伯伯家。虽然那时生活请贫,伯伯却尽全力招待我,当时的他也因为政治迫害,被开除公职,遣返回家。是夜与我长谈,鼓励我不要沉沦,身处逆境,要努力学习。八十年代回故乡,我登门拜访致谢。后又去贺老伯八十寿辰。而今老人已作古,戥子桥却永远在我心中。。。。。。 |
-- 作者:以太风情 -- 发布时间:2009/11/13 12:47:41 --
|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9/11/13 12:57:03 -- 子桥伴随马灯童年的记忆,伤痕累累尽显沧桑,岁月轮回,戥子桥见证历史的桥! |
-- 作者:毛先生 -- 发布时间:2009/11/13 13:24:36 -- 戥子桥这条狭窄的小巷我也走过多次,谢谢楼主的好文,让我了解了戥子桥历经沧桑的过去与现在。 长沙有许多叫桥却无桥的古城小巷,那里记录着长沙古城历史的多少往事,但现在森林般的水泥高楼大厦压在长沙城古老的脊背上,原来古城旧貌已荡然无存,我们这一辈还能数说着能看到长沙古城的过去与现在,我们的后代呢?他们还知道多少长沙古城的故事…… |
-- 作者:公社社员 -- 发布时间:2009/11/13 14:01:09 -- 戥子桥记录着永明马灯兄少年读书求学、沧桑岁月的经历。 我怀着应该说与作者同样的心情读完此文,引起了内心的共鸣……我们都有相似的青少年。 谢谢永明马灯兄对戥子桥知识性的介绍。 说来惭愧,第一次路过“戥子桥”,“戥”字不认识,是回家查字典才读出来的。 |
-- 作者:知足长乐 -- 发布时间:2009/11/13 15:57:35 -- 以下是引用阿瓜在2009-11-13 12:33:58的发言: 戥子桥--一个让我倍感亲切与温暖的地方。七一年秋天,下乡三年,拼命干了三年的我,招工无望,远走新疆,离开家乡的前夜,就是留宿在戥子桥一位世交的伯伯家。虽然那时生活请贫,伯伯却尽全力招待我,当时的他也因为政治迫害,被开除公职,遣返回家。是夜与我长谈,鼓励我不要沉沦,身处逆境,要努力学习。八十年代回故乡,我登门拜访致谢。后又去贺老伯八十寿辰。而今老人已作古,戥子桥却永远在我心中。。。。。。
当年初中有位老师叫“谢和”,是位印度尼西亚的归国华侨,也住在戥子桥。上历史地理课时,一个调皮同学故意大声说:“郑和下西洋,谢和下南洋”。逗得我们哄堂大笑。 |
-- 作者:岩利 -- 发布时间:2009/11/13 15:58:04 -- 马灯兄的文章又使我想起了并不快乐的童年,我小时候在惜字公庄、衡清试馆、北墙湾一带都住过,小小年纪即寄人篱下,戥子桥很熟悉,谢谢这篇荟萃人文历史的好文章。 |
-- 作者:潇湘之子 -- 发布时间:2009/11/13 16:15:26 -- 戥子桥,说来在我的心里一点也陌生,当年为了帮衬家里的生计,极小便“破帽遮檐”的游走于城内的大街小巷,做作各种获取蝇头小利的营生,其中,戥子桥也可算是常来常往的“根据地”之一。 但是,对于戥子桥的历史、掌故,却孤陋寡闻。读了 |
-- 作者:孟晓 -- 发布时间:2009/11/13 20:33:36 -- 正如岩利所说,马灯兄的文章勾起了我许多童年的回忆,因为我从六十年代起(至现在)就住在与戥子桥相邻的街巷,那一片有许多小学和初中同学,但当时并不认识马灯兄。 真如潇湘之子所说,回忆也勾起了我“破帽遮颜过陋巷”的往事……其中还有许多幼稚可笑的事情。谢谢马灯兄介绍的人文地理知识。 |
-- 作者:布谷催春 -- 发布时间:2009/11/13 20:47:05 -- 谢谢马灯兄点拨,戥子桥众多的人文历史典故。我只知道戥子桥小学的足球队六十年代初在长沙小有名气。 |
-- 作者:放牛娃 -- 发布时间:2009/11/13 20:49:55 -- 请问马灯兄有没有戥子桥附近的照片?能发上来看看就更好了。谢谢! |
-- 作者:朵朵 -- 发布时间:2009/11/15 23:38:46 -- 楼主的文章勾起了我的好多回忆,从小学四年级起,每个月的8号,我都要到戥子桥省参事室帮外公领工资。外公是民主人士,那时就有一百几十元,在当时可是高工资,每次我将钱一分不少的取回交给外公,最喜欢我的外公总是要夸我能干还要亲我几下,再奖励我几块钱的“劳务费”买糖吃。那是我最开心的日子。我记得,我从来就不坐车,几时都是走路去的,所以对那条小巷特别熟悉,真的好想再去那里看一看。 谢谢楼主好文,让我了解了我小时曾走过无数次的古城小巷的历史今天 |
-- 作者:沙漠一棵树 -- 发布时间:2009/11/17 7:10:36 -- |
-- 作者:双江 -- 发布时间:2009/11/18 10:57:39 -- 戥子桥在我的记忆里,仍是个伤心之地。 岁月的叹息都被深深的埋在小巷的地底下,也将我少年时的恶梦和忧伤留在了这叫桥却无桥的古城小巷里。 怀旧,也就更珍惜今天。 谢谢永明马灯兄,又让我们认得达长沙这一个叫桥却无桥的古城小巷戥子桥。 |
-- 作者:知足长乐 -- 发布时间:2009/11/18 11:05:06 -- 以下是引用朵朵在2009-11-15 23:38:46的发言: 楼主的文章勾起了我的好多回忆,从小学四年级起,每个月的8号,我都要到戥子桥省参事室帮外公领工资。外公是民主人士,那时就有一百几十元,在当时可是高工资,每次我将钱一分不少的取回交给外公,最喜欢我的外公总是要夸我能干还要亲我几下,再奖励我几块钱的“劳务费”买糖吃。那是我最开心的日子。我记得,我从来就不坐车,几时都是走路去的,所以对那条小巷特别熟悉,真的好想再去那里看一看。 谢谢楼主好文,让我了解了我小时曾走过无数次的古城小巷的历史今天
当年,这个“又亲脸、又给钱”的劳务“美差”,我们到哪里去找罗? |
-- 作者:永明马灯 -- 发布时间:2009/11/18 16:40:22 -- 原来这戥子桥还有这麽多朋友曾经走过,看来我并不孤独。这戥子桥还不是一“独木桥”。回阿瓜兄;你远在株洲,还记得戥子桥,可见你是一情感真挚之人。你的那位世交伯伯,我可能还认识,因为我在戥子桥多年,而戥子桥又只那麽大。回以太兄;你讲得好;过好每一天比甚麽都重要。让我们抛却烦恼,快活每一天。回夜兄;戥子桥见证历史的桥!正如此,让我们记住此桥。回毛先生;现如今,还有多少人愿意记住长沙的“桥”呢,放眼都是肯德基,麦当劳------。回公社社员;能引起你的共鸣,也算有了一个“红颜知己”,感到高兴。回知足长乐;你的回忆最愉悦轻松,你真是个乐天派。回岩利;我总觉得我们似曾相识,极有缘份,原来还是老邻居。回潇湘之子;最佩服你的过日子奋斗不服输的精神,逢山越“岭”,遇水搭“桥”,冇得麽子难得到你,长沙话“港”;再不发财,就是块“镂铁”哒。回孟晓;茅亭子和戥子桥紧相连,我和孟晓的习性和思维又何其相近。这世界真奇妙。回布谷催春;我的满老弟听说还是当时足球队队长,你对戥子桥小学足球队印像还蛮深哦。回放牛娃;你在大洋彼岸还好吧,【在他乡】越写越好,常使人掩卷长思。希望它及早结集出版,记得给我留一本哦。戥子桥的照片如能办好,当发上给你看,谢谢你对家乡的记挂。回朵朵;朵朵的外公可是个名人啊。朵朵乖巧灵慧,外公宠爱有加,一点也不奇怪。朵朵在戥子桥参事室行走时,我已滚到江永作田去哒,无缘认识朵朵。后来在知青酒楼认识朵朵,也算一弥补吧。回沙漠一棵树;我们都有着难忘的童年,少年。但愿我们的晚年也精彩。回双江;一见面,就晓得你是一个达观快乐的人,也是一个善于沉思的人,虽然你总称自己是一“还要够学”的人。但我们已觉得你是一个很真诚得体的人。希望我的“戥子桥”不会给你带来郁闷和忧伤。 |
-- 作者:笔架山人 -- 发布时间:2009/11/18 18:07:21 -- 戥子桥,也是留在我记忆深处的一条街。 61年,我从河西的小学毕业,报考了一中,考试是早上8点开始,当时,从河西到河东,要坐轮渡,为了不耽误考试,头天晚上,我父亲带着我,就住在了戥子桥的参事室里(那时好像参事室还是民主党派的办公室),接待我们的是个姓“梅"女同志,当时我少见多怪,很为这个怪姓惊讶了一番。后来,一中六年,回河西的家中,有时也走戥子桥,过局官祠,走教育厅,到又一村,再走中山亭到五一路轮渡码头过河。 我有个一中高中的同学住局官祠靠戥子桥这头,家里是开豆腐店的,姓赵,马灯,你认识他吗? |
-- 作者:然哥 -- 发布时间:2009/11/18 21:37:14 -- 长沙的老地名,肯定有一段过去的故事。我们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就很多。马灯兄对戥子桥的叙述,非常有厚重感,上朔好远的年代。要是常常有人将这种题材拿出来晒晒,可以增添新的内容。如今报纸、杂志经常登这类短文。怀旧——也是一种文化,对于人们认识昨天,对比今天,展望明天有积极意义,至少在人居环境、城市规划、历史保留等等,不仅仅是专家们的事情。马灯又出新意了。 |
-- 作者:灰姑娘5183 -- 发布时间:2009/11/18 22:48:15 -- 戥子桥记录着永明马灯兄少年读书求学、沧桑岁月的经历。 我怀着应该说与作者同样的心情读完此文,引起了内心的共鸣……我们都有相似的青少年。 ![]() 谢谢马灯兄对戥子桥的叙述,看来我们应该是校友了。想不到这么多网友都熟悉戥子桥,我也是在戥子桥读完了小学,然后考进师大附中的。由于那时年龄太小,没有多少记忆,但我们班有许多同学现在还经常在一起活动,下面就把我们和老师在一起庆祝我们60大寿的合影发上来,看马灯兄或其他同学有没有认识的人和老师。 刘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