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讨论]诗歌,真的死了吗?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53419)

--  作者:80个知青娃
--  发布时间:2009/10/27 12:46:11

--  [讨论]诗歌,真的死了吗?

诗歌,真的死了吗?

——————————————

    当今中国,经济不断攀升,文艺也逐步走向繁荣,而诗歌却独显式微之态,引得国人啧啧有声。10月25日,长沙晚报、星辰在线、星沙之声等几家媒体,联合举行“诗歌,真的死了吗”讨论会,邀请一些名家和诗友,共同为诗歌把脉,探讨诗歌的发展。我应朋友力邀,参加了这次讨论会。现将在会上所见和所记得的片言只语,呈于知青诗友们,以期抛砖引玉。

——————————————

1、诗友们济济一堂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讨论会的主持单位领导和主持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长沙晚报副总编李万寅(右):我们今天带着一颗炙热的心,共聚一堂话诗歌,我代表长沙晚报社对各位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我想,只要有人在,只要江河还在流,诗歌就不会死。

3、北大才子,出版家邓映如:空洞的口号和无病呻吟,败坏了诗歌。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4、知青名人、社会学教授王林:诗歌应当勇于担当,担当社会的责任。

        现在中国的文学非常疲软,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诺贝尔奖,诗歌更是低迷。第一个原因是随着新媒体和新的文学形式的出现,我们对诗歌的消费逐渐缩紧。第二个,我们的诗人也同样感到诗歌被边缘化了,从而使诗歌创作热情受到了伤害。
      好的诗歌要有担当精神,中国诗歌自古主张“兴、观、群、怨”,比如天安门运动时期的诗歌高潮,比如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借小草来悼念张志新烈士。比如2008年冰灾、“5.12”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的时候,诗歌正在逐渐回暖。古人说“不到潇湘岂有诗”,湖南长沙的诗歌发展目前呈现高歌猛进的态势,尤其是《长沙晚报》用这么多的版面来发表诗歌,主办各种诗歌主题活动来扶持诗歌,再次体现了湖湘文化“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5、著名诗人谢午恒:最近涌现的万行长诗《湘江颂》,再次点燃诗歌的热情。

       为什么大家对诗歌有这么大的意见呢?是大家对诗歌的期望值太高了,难道我们的小说就一定写得好吗?大家是太关注诗歌了,但诗歌创作又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因此我们心理上出现了巨大的落差感。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作者:80个知青娃
--  发布时间:2009/10/27 12:51:11

--  

6、著名青年诗人远人:成为诗人之前要做一个伟大的读者。

好的诗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诗歌鉴赏家。

  做诗人之前首先要做好一个读者,一个优秀的读者,一个伟大的读者。我们在参加万人“湘江颂”写作的时候,你是否理解它的主题?如果一个诗人只读诗歌,它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诗人,写诗不是单纯写一些“分段的句子”,我们要吸收更多的东西,才能写出有意义的诗歌。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7、旧体诗诗人,老干部文建虎:诗歌的形式和语言要革新。

       中国的诗歌发展方向应该是古体新诗与自由新诗的相互融合,同时要开拓好的载体。在市场经济快节奏的生活条件下,应突破单纯的案头文学的老模式,与演唱结合,与书法结合,与音乐结合,与影视文学、戏剧文学、网络文学、舞蹈艺术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地繁荣。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8、著名老作家、诗人杨里昂:诗歌要创新,要求新求变。

       诗歌是得病了,但还不是癌症。从内容上说,有的诗纯属歌功颂德,没有写自己真实的感受。香港回归的时候很多人写诗,有的人连香港都没去过,是怎么写的呢?有的诗就太不食人间烟火了,还有一种叫“下半身”的诗歌,感觉是在写黄色小说一样的。《湘江颂》就不同,它的最大特点是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所以受到欢迎,《长沙晚报》用这么多的篇幅来刊登诗歌,是一个壮举,应该载入诗歌发展史册。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9、文艺评论家,诗人危大苏:诗歌不会死,我们当努力。

       我用一首诗来表达我对诗歌的感情。《诗,就是虫子》——突然觉得/我们就是一群虫子/远处/有一亿块钱/我们好像看都不看/因为我们是虫子/等我们结束说话/也许会有一条虫子很快地离去/我理解他/他不知道/他明天的早饭米在哪里/但我们的诗就是一条虫子/是一只地地道道的虫子/你以为虫子就丑啊/虫子/可以是蜻蜓 蝴蝶 蚕/飞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0、浏阳市文体局局长、诗人朱玉喜:写诗是一种生活方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诗歌会不会死?回答是否定的,不会!第一,诗歌是最高的文学形式,它的跳跃性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写诗和读诗的;第二,它是最精美的文学,它通过短小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情感,是人民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

11、著名播音家,女诗人刘东娅激情朗诵《湘江颂》,其声穿云裂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2、80个知青娃(罗村)在会上发言

             诗歌死了吗?请让我用普希金下面这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不,我绝不会死去,只要这个月光下的世界上还有一个诗人。”
    但是,当今的诗歌,确实正在发生一场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诗歌的社会背景很糟糕,当今的社会方方面面都在走向繁荣,唯独诗歌在滑坡,诗歌的社会价值正在缩水。二是诗歌本身的走向和审美取向很糟糕,诗歌的铁肩担道义不见了,代而取之的是下半体、口水诗,诗歌的路子越走越窄,审美取向越来越向下滑行。三是诗人的境遇很糟糕,由于诗歌价值下滑,许多诗人贫困潦倒,为五斗米折腰,甚至有诗人因生活无着,愿意被人包养。
    认清诗歌当前面临的困境,找出改善的途径,这对改变诗歌的境况有着积极的意义。




--  作者:知足长乐
--  发布时间:2009/10/27 14:44:09

--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失敬,失敬!

    可惜我只认识一人---邓映如,因为我们单位

的老总是他的北大校友。


--  作者:80个知青娃
--  发布时间:2009/10/27 16:05:33

--  

    谢谢知足兄跟帖,王林也是我们知青,也数次参加我们的活动,应该不算陌生。危大苏是位特殊的知青,他是大学毕业被强制下乡的,他参加知青活动比较多,是音乐专家。但是近年他改行写诗,短短几年,其诗艺的成熟令人惊愕!我觉得,他已然成为我省最有底蕴的诗人。

    既然谈诗,下面我也贴几首新诗,供大家消遣:

1、

很是殷红

(危大苏)

苍白的城市
毁灭了一朵想飞的红花

在来来往往的脚印上
赫然着殷红的它

虽然早就被踩成一叶红泥
但仍能听见它游丝般的叹息

它问我索要几粒音符
我掏出伤痛里所有的惊叹号

                     很是殷红  

2、

远人:

  在日子后面
  组诗《声音的抚摸》之三
  

    在日子后面,等待
  拉长着它的影子
  几只蚂蚁
  在里面爬进爬出
  我察觉不到的路线
  绕过钟点和记忆
  我的嘴唇
  和浮起来的沉默捆在一起

3、

谢午恒

直  白

  把对祖国的爱浓缩

  我爱的是长沙

  把对故乡的爱放大

  我爱的还是长沙

  从长沙乡下到长沙城里

  以我短暂而又平凡的一生

  三十年河西

  四十年河东

  心中是一条千里湘江



--  作者:80个知青娃
--  发布时间:2009/10/27 16:12:29

--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梁小斌

     那是十多年前,
  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
  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
  后来,
  我的钥匙丢了。
  心灵,苦难的心灵,
  不愿再流浪了,
  我想回家,
  打开抽屉、翻一翻我儿童时代的画片,
  还看一看那夹在书页里的
  翠绿的三叶草。
  而且,
  我还想打开书橱,
  取出一本《海涅歌谣》
  我要去约会,
  我向她举起这本书,
  做为我向蓝天发出的
  爱情的信号。
  这一切,
  这美好的一切都无法办到,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天,又开始下雨,
  我的钥匙啊,
  你躺在哪里?
  我想风雨腐蚀了你,
  你已经锈迹斑斑了。
  不,我不那样认为,
  我要顽强地寻找,
  希望能把你重新找到。
  太阳啊,
  你看见了我的钥匙了吗?
  愿你的光芒,
  为它热烈地照耀。
  我在这广大的田野上行走,
  我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
  那一切丢失了的,
  我都在认真思考。

《饿死诗人

(伊沙)

那样轻松的 你们
开始复述农业
耕作的事宜以及
春来秋去
挥汗如雨 收获麦子
你们以为麦粒就是你们
为女人迸溅的泪滴吗
麦芒就像你们贴在腮帮上的
猪鬃般柔软吗
你们拥挤在流浪之路的那一年
北方的麦子自个儿长大了
它们挥舞着一弯弯
阳光之镰
割断麦杆 自己的脖子
割断与土地最后的联系
成全了你们
诗人们已经吃饱了
一望无边的麦田
在他们腹中香气弥漫
城市中最伟大的懒汉
做了诗歌中光荣的农夫
麦子 以阳光和雨水的名义
我呼吁:饿死他们
狗日的诗人
首先饿死我
一个用墨水污染土地的帮凶
一个艺术世界的杂种


--  作者:易山
--  发布时间:2009/10/27 21:35:30

--  

   于诗歌,我本就是真正的外行,再一看都是权威在说话,更不敢插言了。但看娃兄在那里说话又不那么发怵了,我跟娃兄说话就是。

   写文章必须是灵感做主的(当然那些说套话的官样文章不算),诗歌尤其少不得这个东西。但灵感不是消化食物得来的,也不是别人可以赠与的,它是现实与思想撞击的炫美花朵,只开在具备冥思苦想的韧性和豁然开窍的灵光的大脑沟回里,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时代,来源于矛盾和斗争。

   我读诗不多,尤其新诗,猛然说这个话题,心里完整的诗真还没几首,但不想让娃兄的“阳春白雪”过于寂寞才来插言的。“诗言志”“歌诗合为事而作”现在人们不太提了,但我还是赞同它。“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我初读这诗的时候,非常震撼,现在还是震撼!

   浪漫是个好东西,写文章的人大多喜欢它,但也不是都喜欢,也不是都拥有它,但诗人断然少不得浪漫,“假如我是一只鸿雁,
我将展翅飞上九天。去看望日夜思念的周总理,为我们可又把白发增添?假如我是一尾银鳗,我将把五湖四海游遍。去丈量连绵不尽的流水,可深过人民对总理的眷恋?”这首追念周总理的诗也可能不算顶级的佳作,但那种平民百姓都能接受的浪漫想像把当时中国大地驱之不散的茫然和悲情表现出来了,被经久的传唱并被选为中学的课文。

   就说娃兄吧,我们知网公认的诗人,他的代表作(当然指我们网)《出旗》之所以经久不衰的被我们称赞。一是因为它的应时而作,二是因为它的奇美的想象绽放出浪漫主义的华彩:把年轮劈成柴火,把叹息推下山冈,把皱纹撕成碎片,把鲜亮的红领巾系起来。

   还有就是诗人,没有一点痴狂怕莫也难得成为流传经世作品的主。一次娃兄说起普希金二十来岁就死了,说他如果去做诗人三十多岁就可能死了。我当时就打趣:你是不会死的,也不会成为普希金那样的诗人,因为普希金还冒想过他要好久死就死了,他被激情烧坏脑壳的时候不死不行,你的脑壳不会被激情烧坏,所以你安然无恙,就作些《出旗》这样的诗来赚我们的喝彩吧。不过也不尽然,郭老娶那么多的老婆,活那么久,还不是写了那么多有名的诗(据说要他的儿子去念他的诗,他儿子情愿去给人提鞋,但愿是谣传)。

     那个时代有名的诗人,我比较喜欢艾青的诗,雅致,隽永。

   最后我也想说说我对这个话题的看法,我先讲个故事吧:一个孩子问妈妈:妈妈,你为什么爱我啊?妈妈说,因为你是妈妈的太阳,是妈妈的海洋,是妈妈的花朵啊。这是文学家想出来的。有个真孩子问他当伦理学家的父亲,我妈妈为什么爱我啊?父亲说,因为把你养大了,你才可以养她。那诗歌怎么说我是她的太阳和海洋和花朵啊?父亲想都没想就说:文学家就喜欢胡说,你看你妈妈爱太阳还是爱你?爱太阳她干嘛出门就裹严实自己啊,再说你看见你妈妈喜欢去海边么?她更喜欢进烤鸭店呢,你见她养花么?

  诗歌死了?这是哪个想出来的话题?当然如果把诗歌量化称一些文化机构(如么子协)的单位产量,那么对诗歌就有些霸蛮了,因为过去没有谁去人为的催生它,它的繁华完全是自然而然的。

      长沙晚报副总编李万寅:我想,只要有人在,只要江河还在流,诗歌就不会死。

      我看也是的。“诗歌死了”这话本身就很诗感,也很有些痴气在里头,这些高谈的人们其社会地位不低,不说富贵,也不至贫穷,看上去也不失意,尚且诗意盎然。那没一大群又草根、又相对窘迫的人们中又焉知没有诗人?古代落第和放黜能产生绝句名诗,现在就不行了么?










--  作者:孟晓
--  发布时间:2009/10/28 21:54:57

--  

   只要蓝天在/ 白云就不会散//

    只要绿叶在/ 红花就会开//

    只要月光在/ 恋人就会来//

    只要诗人在/ 缪斯就会吟唱……

    一诗人说:“诗掀开帐幕,露出人间隐藏的美……”——诗是最美丽的女神,诗是最激情的艺术细胞,诗是最勇敢的生命基因。

    波德莱尔则说:“正是通过音乐和诗,我们的灵魂才能瞥见坟墓背后的光辉。”——诗是最真诚的心灵,诗是最善良的胸怀,诗是最美德的天使。

    所以诗歌不会死,她只是暂时休息一下,等恢复精力后又会重新冲刺!


--  作者:椰风海韵
--  发布时间:2009/10/28 23:17:58

--  

     诗歌是诗人思想火花的绽放,虽然没有文章的长度,却以它独特的表达方式和韵律,给人们带来真善美的享受,带来心灵的共鸣和震撼!然而诗人的付出却是巨大的:古人就有三年得一字,一吟双泪流的感叹!

    好诗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深厚的生活基础,深刻细致的观察,更需要瞬间产生的灵感。

    从古至今,写诗是很难养家糊口的,诗人都是寂寞和穷困的。一是因为曲高和寡,更因为当今社会,世人都忙于现实生活而忽略了文化精神追求。真希望诗歌创作繁荣起来,希望更多的人品味到诗歌独特的魅力!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9/10/28 23:46:34

--  

   诗歌,我外行,十分欣赏作诗的,好有才。

   诗歌的审美标准是什么?我常常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我总感觉唐诗宋词那才有经典。在现代诗歌里真难觅经典,所谓现代诗歌的经典,我认为毛泽东的诗歌诗词那才是经典、大气磅礴,更具有有历史价值,文革期间毛主席的诗词家喻户晓,如今80、90后喜欢的少之又少。

   当今诗坛有几个既精通古典诗歌又精通现代文学的?要拯救诗歌,必须得到教育界与政府的支持,从学生开始,有了千千万万的青少年的普及,就有了诗歌的未来,诗歌就会兴旺繁荣。失去了千千万万青少年,能够出现伟大的诗人吗?那是自欺欺人。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10/29 18:21:53

--  

      知青娃关于诗歌有许多灼见。前2日观生活频道,原籍本城有位与余光中齐名的赴台老兵、诗人洛夫,人称“诗魔”,刚从海外回湘。虽不擅诗词,但从这些成功的诗人作品中读到真性情,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增其现代诗的韵味。相关转帖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68&ID=53296&page=1

  诗言志,歌咏言。真性情的诗永远有生命力,如余光中咏三峡,洛夫的边界望乡…… 害死诗歌的,只会是那些无病呻呤的浅薄诗人。而偏偏现在此辈泛滥,更有些充斯文的“官员诗人”的“大作”坏人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