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永远的李商隐(续一)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53401)

--  作者:动漫卡通
--  发布时间:2009/10/27 9:52:07

--  永远的李商隐(续一)
>24)&0xff;return this.FONTMAP.substring(2*(id-1),2*id);}" color=#000000 size=4>永远的李商隐(续)

           大中五年,即851年秋,李商隐的妻子王氏亡故。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请,赴梓州,今四川三台任节度书记,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幕府生涯。李商隐在《二月二日》一诗中写道“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李商隐的诗之所以晦涩难解,我个人认为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李商隐的诗句中常常出典;二是李商隐的诗文意境迷蒙。如果不知典故的出处,如果没有丰富的个人情感很难读懂李商隐的诗文。元亮井,语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陶渊明字元亮,故称元亮井;亚夫营,用周亚夫屯兵细柳营之事,暗喻幕主姓柳,即柳仲郢。李商隐妻亡的同年10月撇下幼女稚子赴梓州上任。“万里”写空间的阻隔,“三年”写时间的漫长,我们不难感知李商隐情感中蕴含的羁泊天涯不得归的精神痛苦。也就是这种“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的情感迸发,李商隐写出了他的传世爱情之作——《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 锦瑟》,今人无不乐道喜吟,爱情诗中堪称最享盛名。我个人认为这是李商隐悼念亡妻而写的一首诗。许多学者和爱好李商隐诗文的爱好者也有认为这是一首无题诗,李商隐借锦瑟暗喻自己喜欢某女子的苦楚。但从李商隐的生平考证,似乎不符合逻辑。唐人都有入世之思想,这点上杜甫最为突出。李商隐16岁就“以古文出入诸公间”,青年时考中进士,怀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远大抱负。因此,早年的李商隐不可能是这种缠绵爱情的心境,而是一心追求功名的意气风发。其二,从诗文的文义上分析,更符合悼念亡妻的意境。

               瑟是乐器,有50根弦,“无端”是指没有来由,有的唐诗解析注解成李商隐埋怨“锦瑟呀,你为什么没有来由地要有50根弦?”如果这样理解,恐怕一辈子也读不懂李商隐的诗。锦瑟50弦,意指音的繁复,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无端”,既不是主动,也不是被动,而是在无意识支配下,不由自主地弹出哀怨之曲。音律的繁复,勾起一曲凄婉之情,一弦一柱犹如一音一律,诉说过去的好时光,但人却是“阴阳割昏晓”,只有梦里相见。如是三、四句连用两个典故,表达凄婉之情。庄生梦蝶,出自《庄子》,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彩蝶,栩栩而飞,浑然忘却自己是庄周了。梦醒后,自己是到底是庄周还是蝴蝶?一时迷惘,分辨不清。望帝,是周朝末年蜀国的诸侯王,名叫杜宇,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魄,后人将该鸟名为杜鹃。这四句诗总体讲锦瑟弹出音律繁复的凄婉之曲,勾起似水华年的美好回忆,如梦如幻,人是阴阳两隔,只有梦里相见,梦醒后,徒有如杜鹃般的流血哭啼。

            梦里梦外两重天,李商隐继而把这种悲情送上更高的层次,“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这是古往今来的诗人难以达到的文笔境界。民间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月华养珠,始极光莹。月是天上明珠,蚌是海中明月,而梦醒后的泪珠恰似海中明珠。此时此刻,伤心的泪、蚌中的珠、天上的月也是交织一起,分不清楚,梦醒后的迷惘犹如庄周分不清自己是蝶还是庄周。蓝田是地名,今陕西蓝田,是有名的产玉之地。玉藏于山,日光煦照,玉气温蕴,冉冉腾升。但宝物的的精气远察如在,近看却无,因此,与李商隐同时代的晚唐诗人司空图说过一句话“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远察有,近看无;梦里见,梦外离,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积中怀,跃然纸上。

             每读至此,我常眼眶湿润,与李商隐有此同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往日情怀均成过往,回想那番感情、彼此的爱慕,依旧在回忆里期待,为什么还期待?李商隐用了“只是”来解读,就是在当时亡妻在的那些日子里,迷恋功名而忽略了对妻子的爱恋,才有妻亡后的如此叹息。许多人把李商隐此处的“只是”理解成现代汉语里的转折词,包括一些唐诗的注解,因而曲解了李商隐悼念亡妻的意境。正如许多人误解李商隐的《乐游原》一样,“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样理解李商隐的《乐游原》,就认为李商隐感伤哀叹,好景不多,是一种没落消极的心境。而实际上这里的“只是”不是转折,而是“正是”的意思。正是在黄昏,晚霞把大地照得如同黄金世界般辉煌,这样的夕阳才是最好的、最美的,将近黄昏的这一刻,夕阳尤为令人惊叹和陶醉。《锦瑟》中的“只是”和《乐游原》中的“只是”是同一个意思,正是妻子在世时的那份爱情,被追求功名所忽略,而有如此这般痛苦的回忆和渴望重来一次的期待。这样理解,当是体会了李商隐失去妻子而怀念的悲伤意境,也能体会出李商隐对妻子内心深处的爱恋。

              李商隐作了许多怀念亡妻的诗,这首诗是古往今来的绝唱,诠释了李商隐的第二个爱情故事,因自身一心追求功名,忽略了对妻子的关爱,妻亡后的回忆是如此地凄惘动人。这样的爱情,绝不同于我之前在湖知网写的《永远的李商隐》中的第一个爱情故事——李商隐对河南商贾之女柳枝的爱情,那个爱情故事是激情的等待、期盼和现实中柳枝成为别人的新娘的无奈。

                                           (未完,李商隐的第三个爱情故事待续中........)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9/10/27 11:17:25

--  
   才子李商隐的诗词流芳千古,他的很多诗词含义蕴藉,令现代人费解,成为千古之谜。如果回到李商隐的唐朝年代查阅史书记载,再读李商隐的诗文进行分析不难看出看出他的诗词饱含一条明晰的主线,大多都是他那爱情悲剧所引发的终身真挚情怀,以及唐代政治生活和文坛诗话鼎盛时期的写实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