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忆昔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52856) |
-- 作者:沪平 -- 发布时间:2009/10/20 19:18:25 -- 忆昔 序 上世纪一九六九年初春,“上山下乡”运动的浪潮席卷全国大地,都市青年均被赶绝一空,吾亦不能幸免。尊父命,从喧闹的东方大都市上海,孤身远赴祖籍--湖南平江,开始自己长达十年的农村“插队”生活。(在湖南四年后,我复又转插到了江苏,在江苏农村苦捱六年,始回到了上海)。吾之十年“插队”生涯,常饥馑难熬,艰苦备尝……俱往矣,四十年来家国,翻天覆地,换了人间。每忆至此,不禁涕泪长流,感慨良多。借博客这个平台,拟小诗一首,以诉当年的情怀。 忆昔 四十年后忆春秋, 难忘心结胸际留。 上海泪离慈母去, 平江独伴伯父游。 田间劳作多辛苦, 荷锄挥汗对荒丘。 凄风苦雨常做伴, 一腔愁绪对壁吼。 白日有暇书为友, 墨夜无人泪长流。 每有家书真惊喜, 向隅而泣凭谁诉。 终有言语千千万, 依然无语独登楼。 关山千里遥相望, 烟波一片更添愁。 (一点说明)我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我的父亲19岁的时候从湖南平江来到上海,我的母亲是邵阳城里人,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初二的学生,69年初春,我来到平江投奔伯父,在当时是所谓的“投亲靠友”成了知青中的另类。回忆当年,伯父对我关心备至,可惜天不加人寿,70年伯父去世,我尝尽了人间的辛酸苦辣,阅透了人情的虚伪造作。感悟了人生,也磨练了意志。从69年至今,已经整整四十年,四十年在历史的长卷中是短短的一瞬,可是在一个人短暂的生命史上却又是多么的宝贵啊。无奈时光已逝,青春不再,如今的我,经常在思考的是该如何去度过自己的余生? |
-- 作者:哥巴 -- 发布时间:2009/10/20 19:22:00 -- 沪平——上海的平江人。你也是湖南知青中的一员。 |
-- 作者:沪平 -- 发布时间:2009/10/20 19:50:54 -- 转摘“哥巴”之语: 沪平——上海的平江人。你也是湖南知青中的一员。 我感到很荣幸,能够融入湖知网,成为湖南知青中的一员,是我很久的愿望,我会珍惜的! |
-- 作者:峭壁松 -- 发布时间:2009/10/20 20:21:23 -- 田间劳作多辛苦, 荷锄挥汗对荒丘。 凄风苦雨常做伴, 一腔愁绪对壁吼。 白日有暇书为友, 墨夜无人泪长流。 每有家书真惊喜, 向隅而泣凭谁诉。 终有言语千千万, 依然无语独登楼。 关山千里遥相望, 烟波一片更添愁。 知青当时的那种彷徨,惆怅,无奈的心境在这短短的诗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回首共同走过的青春岁月,不胜感慨唏嘘。沪平,谢谢你的好诗。 |
-- 作者:沪平 -- 发布时间:2009/10/20 20:57:08 -- 谢谢“峭壁松”君!作为“知青”中的另类(我是投亲,我们平江也没有大批的知青队伍)我没有同伴,没有知音,开始甚至连语言都不通,那种孤独,那种彷徨,至今想起都会涕泪交加,何况自己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一个弱小的女孩子那种凄苦情景是如今的年轻人无法体会的。所幸一切都已过去,那种岁月已经载入历史的史册一去不复返了。 |
-- 作者:孟晓 -- 发布时间:2009/10/20 21:39:06 -- “……四十年在历史的长卷中是短短的一瞬,可是在一个人短暂的生命史上却又是多么的宝贵啊。无奈时光已逝,青春不再,如今的我,经常在思考的是该如何去度过自己的余生?”——何止是楼主,我们差不多都是这种心情呢!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9/10/20 22:00:43 -- 友情复:(沪平 哥巴 峭壁松 孟晓) 以下是引用友情周末在2009-5-15 2:38:41的发言: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85&replyID=2018&id=38091&skin=0 俺们非主流知青,多年来感叹自己没有“话语权”,而知青群体经历丰富、能人颇多。 如今完全可以凭借“网络吉祥三宝”---文字、图片、影象,回忆、记实、表达。。。 有感如是,2005年底用3d创作"让我们记住历史 让历史记住我们 gif ", 亦自励亦呼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