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原创]纪念光绪皇帝的度——谨以此文庆祝伟大祖国六十华诞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49153) |
-- 作者:骨架 -- 发布时间:2009/9/8 10:22:04 -- [原创]纪念光绪皇帝的度——谨以此文庆祝伟大祖国六十华诞 ---谨以此文庆祝伟大祖国六十华诞 纪念光绪皇帝的度 清末光绪皇帝的死因一直众说纷纭,许多人根据文献记载,从现代医学分析,认为体弱多病的他是死于肺结核、肝脏、心脏及风湿等慢性疾病,因没有发现突然性暴亡的迹象。但在光绪逝世一百周年到来之际,研究者公布了最新的科学报告,证明光绪确死于砒霜中毒。光绪是被人害死的,那么谁要害死他?一说是慈禧太后,一说是袁世凯。不管是谁,他们都是一个原因,就是光绪支持了“戊戌变法”,而他们反对并扼杀了这场改革,他们怕光绪一旦真正掌权,他们的一切就完了。慈禧其时已气息奄奄,她为什么在临死前还要毒死亲侄儿?是记仇还是怕翻天?不得而知。袁世凯当然既有动机又有可能,其嫌疑很大。只是现在来说,捉拿凶手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肯定光绪死于谋杀,他是为中国现代化改革事业而死去的,他应值得我们纪念。 光绪(1871-1908)名爱新觉罗载湉,同治皇帝死后没有儿子,慈禧为名正言顺把持朝政,亲自指定醇亲王次子、自己妹妹的亲生儿子、年仅四岁的载湉继承皇位。慈禧太后垂帘听政至光绪十六岁,便“归政”于光绪,但慈禧实际仍掌握着大权。光绪只有一后二妃。皇后叶赫那拉氏是慈禧亲弟桂祥之女,长得马脸高额,鼓眼暴齿,还瘦弱驼背。光绪很不满意,但是慈禧懿旨定下,无可奈何只能从命。两位妃子是十五岁的瑾妃和十三岁的珍妃,二人是亲姐妹。瑾妃相貌一般,性格脆弱,珍妃相貌端庄,性情开朗机敏。珍妃对光绪同情并体贴,激起了光绪对未来的热情,也引发了他想摆脱束缚有所作为的欲望。他们共同度过了一段亲密的时光。但珍妃花费无度,受贿卖官,被慈禧下懿旨降为七等贵人,并打入“冷宫”,不能与光绪见面。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带光绪出走西安,遂将珍妃沉井。尽管说珍妃也支持光绪搞改革,但她的悲剧主要与后宫争斗有关而与“戊戍变法”关系不大。 光绪亲政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遭逢日本侵略朝鲜,进而侵略中国。1894年战争爆发前,光绪出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一力主战”。他一面“请停颐和园工程以充军费”,一面严令李鸿章认真备战。 年轻的光绪皇帝亲历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耻辱,他“不甘做亡 |
-- 作者:骨架 -- 发布时间:2009/9/8 10:22:57 -- 谭嗣同深夜去见袁世凯,要他发动兵谏,逼慈禧支持光绪推行新政(不支持就杀掉她)。袁世凯表示坚决忠于皇上,一定照办,可随后就去向总理衙门大臣、兵部尚书、慈禧的亲信、变法的反对者荣禄告密。慈禧从颐和园得到荣禄密报(一说是慈禧此前已得知康有为的“围园杀后”计划),立即返回紫禁城,将光绪传到议政堂,迫其写下退位诏书,然后将他关进中南海赢台,从此断绝与外界一切来往。康、梁逃往日本,谭嗣同等“戊戌七君子”被杀,戊戌变法经历百日后宣告失败。 戊戌变法是一次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戊戌变法是对腐朽的中国封建制度一次猛烈的冲击,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资产阶级改良的尝试,并开创了现代政治改革的先河。 说光绪很值得纪念的人认为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最有希望和可能获得成功的改革。其中一个论据就是,为政者光绪对改革的认识与决心实际上超出了作为现代化改革成功者的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和日本天皇明治。光绪因甲午战败而“愤极愧极”,为“不做亡 慈禧真的不反对变法么?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真的最有希望和可能获得成功?戊戌变法究竟因何失败?仅仅是光绪、康、梁等领导者太年轻太激进太没有政治经验太不懂得要步步为营循序渐进么?当然不是,更主要的败因有三:一是慈禧表面支持改革但谋划的是如何巩固她的权位,改革一旦威胁到她的权位,她便会毫不犹豫地扼杀改革。变法要学习西方,其根本是要君主立宪,要实现议会制民主。但这一点在慈禧面前根本行不通,以致变法基本内容中完全没有提到。政治方面只是提到要“准许官民上书言事”,也没有关于人事任免权的改革。即使这样,当光绪“超越权限”罢免礼部六堂官时,慈禧便祭起了屠刀。慈禧是变法绕不过的鸿沟,有慈禧在变法就不可能成功。二是帝国主义的阻挠。戊戌变法前,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已完成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即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俄国彼得一世改革(1700-1721)要早一百多年,自不必说,就是早三十年的日本明治维新时期(1868)也没有形成殖民主义者对它大肆瓜分的态势。唯有中国,自鸦片战争后便陷入了列强的欺辱和抢夺之中并逐渐形成高潮。因此戊戌变法和之后的慈禧新政时期都遭到了洋人的阻挠和破坏,而日本的改革却受到洋人的扶持。这即是说变法时机极为不利,同时也是说,不彻底反帝变法就不可能成功,而变法领导者虽内心有反帝意愿,但在实际中却没有反帝行动,反寄希望于洋人支持,故变法不可能不败。三是脱离人民群众。尽管康有为最先提倡民权,“然,其言实施政策,则注重君权”(梁启超语)。理由是中国数千年陋习未改,民智未开,骤然给予权力,难以行通。经济上说是要“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实际步骤却忙乱无序,群众感觉不到什么实在利益,反而在一些具体措施上还侵犯了部分群众利益,引起误会和不满。资本主义在中国还不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也不够壮大,仅仅依靠一小部分激进的知识分子,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变法注定只有失败。 失败还有多种原因,但主要是这三点。这三点不以变法者主观愿望为转移,换一伙更成熟的领导者,变法照样会失败。这也就是说,中国当时没有和平改革的可能,辛亥革命必定要发生。所以说是戊戌变法不能成功才有了辛亥革命,而不是辛亥革命的爆发结束了和平改革的进程。 到了二十一世纪有位 |
-- 作者:骨架 -- 发布时间:2009/9/8 10:24:22 -- 且不说宣统是个亡 戊戌变法没 新中国的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中国人民“一天也不耽误,专心致志地、聚精会神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邓小平语),终于创造了历史,用几十年的发展在诸多方面赶超了西方资本主义一二百年的现代化进程。尽管犯过一些错误,尽管走过一些弯路,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中国的迅猛崛起和巨大成就,不仅我们的朋友,就是反对我们、敌视我们的人也是承认的,有的还感到震惊,甚至感到“威胁”。要知道承认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说明我们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理论和发展道路。我们正在全力以赴地搞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为什么还要回过头去搞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难道世界上就只有一条资本主义道路?就只有“多党轮流执政”“三权分立”一种民主形式?现实已经给出了答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抄袭西方所谓民主道路时都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许多国家至今还在混乱中挣扎和摸索。有拿印度做比的说:“一穷二白的印度也搞民主宪政。”这令人想起文革中一句口号的翻版,“宁要资本主义的草,也不要社会主义的苗”。六十年前印度工业基础和经济总量远在中国之上,六十年过去,印度现在GDP还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又说“民主可解决公正”,可印度现在还有三亿贫困人口,其贫困人口超过中国二十倍以上,印度政府无法以至放弃解决贫民窟的问题,这些穷人一辈子没有解决温饱,不知还可以找谁讨什么公正!即使是有几百年资本主义历史的发达国家,其资本主义的民主也隐含着“钱而优则仕”的潜规则。 |
-- 作者:骨架 -- 发布时间:2009/9/8 10:25:37 -- 不只是说西方或美国的总统、议员绝大多数是大富翁,就说一个贫民候选人要想竞选,也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而这些只有大财团才能提供,因此他当选以后必然要维护大财团的利益,这就是权钱政治。权钱政治扭曲了政界与商界、权力与经济、政党与民众的关系。多党制竞选标榜以政策为中心,结果却堕落为以金钱为中心;标榜代表人民的意志,结果却代表了资本的意志;标榜有益国家长远发展,结果却充斥着作秀、买票、黑金等丑恶,并造成国家政治生活不稳定。这些东西对“后发国家”危害特别大。至于在国际关系中,西方或美国就更没有什么民主可言,所有的游戏规则都由他们制定,即使是打着民主的旗号,那也只是用双重标准行殖民和霸权之实,随时维护他们帝国自身的利益才是他们的最高行为准则。 1946年,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无党派人士梁漱溟二赴延安,他向毛泽东及十几位共产党最高领导人发表了他的政见。他说他从年轻时起也曾一度欣赏和赞同西方的宪政制度,但面对中国的现实,却产生了疑问。这疑问源于中国的现状,其特点与西方很不相同。主要是经济建设落后,生产水平低下,与生产落后联系在一起的是老百姓贫穷,文化落后……因此,中国现在最迫切的事是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现代工业、现代农业,使中国在经济上接近欧美先进国家,才能谈得上其他。要进行认真的经济建设,则中国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而专心致志搞建设的政府,确立一个统一的建设方针,一口气搞它几十年以至上百年的经济建设。而不是两党轮流执政,互相攻击,你上我下,各搞各的。那样,中国的政局则势必不稳,不可避免要顾此失彼,统一的建设方针无从谈起,想一口气搞建设也就不能办到。他认为在中国照搬欧美政治体制,不合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也不合中国的国情和现状的需要,其后果将不利于中国迅即进行长时间的经济建设,致使中国摆脱不了贫穷落后的状况…… 不知当时的领导层是否受到梁漱溟的影响,但建国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实践证明,中国的发展已打破了西方经济和制度的模式,人类对社会制度发展道路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北京共识”和“中国模式”在全球金融危机中越发凸显已是不争之实。当然,我们还不够强大,还没有到中等发达,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我们在改革中仍然会遇到困难、问题、挑战,但我们也一定会在改革中继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迎接挑战。整个国家和民族正呈现出几千年来少有的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豪气冲天、突飞猛进的大好局面。温家宝说:“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而是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对这一切我们有着自己的解读和符合中国国情的并将逐步完善的实现形式。我们的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注重本国国情,就如当年幼稚的左派革命者坚持教条地照搬俄国革命道路造成重大损失一样,我们绝不应该再照搬西方那一套而付出国家动乱、倒退甚至分裂的代价。苏共的垮台给我们留下许多经验教训,苏联选择资本主义带来的国家迅速分裂、解体和经济长期停滞、衰退的恶果更是令人刻骨铭心。 在光绪逝世一百周年时人们提出要纪念他不无道理,但必须有个度。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向现代化进军的变革尝试,但近现代史上最伟大的变革却是辛亥革命、建立新中国、改革开放这三次。自鸦片战争后,中国就面临两大历史主题:一要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即救亡图存;二要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即振兴发展。凡紧紧围绕这两个历史主题做的就是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就会受到人民拥护,凡偏离这两个历史主题做的就是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就得不到人民拥护,资产阶级自由派在完成第一个历史主题过程中的表现和结局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现在我们正努力争取完成第二个历史主题,尽管目前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尽管一些思想理论披着绚丽的外衣被吹得天花乱坠,但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面前,我们一定要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胡锦涛语),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这样一个理论体系而不是别的什么理论体系,就是这样一个发展道路而不是别的什么发展道路。我们国家再这么发展三四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时,就一定能以更有说服力、更独特的辉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迎来中华民族最为灿烂的时代。 |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9/9/8 13:03:16 -- 光绪的葬礼 窥探史册 盖其一生 光绪皇帝载湉竟有四大悲哀 一、冲龄践祚,亲情尽丧 二、大婚不幸,痛失珍妃 三、大权旁落,山河日下 四、英年早逝,不得善终 |
-- 作者:孟晓 -- 发布时间:2009/9/9 0:32:47 -- “……但近现代史上最伟大的变革却是辛亥革命、建立新中国、改革开放这三次。”——这三次大飞跃翻天覆地,史无前例,尤其是新中国的建立推动了历史的进程,其间的历史教训特别值得我们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