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转帖]有这样一位老知青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46916)

--  作者:金麦彭姐
--  发布时间:2009/8/12 10:37:14

--  [转帖]有这样一位老知青

        一个女知青能有这样的胆量,为千万个知青做了天大的好事,让我们非常敬佩。我本人就是受益者,为了感谢她,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她,本人转载了刚刚看到的文章。

                  她改变了八千万知青的命运

      

  1982年10月,一位女知青斗胆上书,请求把下乡知青的农龄改为工龄,此信惊动了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胡耀邦对这封信作了重要批示。1988年6月,中央365号文件明确规定:知青在下放农村劳动期间的农龄一律算作工龄。这年9月,知青农龄普查工作在全国展开。从此8000万知青的农龄全部变成了工龄。后来,这封改变了知青命运的信被人们称为“知青福音书”。斗胆写这封信的女知青名叫萧芸,她的人生历程颇富传奇色彩……  

    

                  她嫁给了大队支书的弟弟  

    

  1949年9月4日。萧芸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父亲是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系的高材生,后来在常德农校任校长,母亲则是长沙周南女校的才女,解放后在湘潭教书。  

  1957年。萧芸的父亲被打成“右派”,不久被送去劳教。1965年7月,萧芸报名下放。与89名知青来到湖南湘潭县姜余镇,在湘潭至韶山的铁路、公路沿线安营扎寨,组建了湘潭姜余知青茶场。  

  下乡时,萧芸年仅15岁,是知青中年纪最小的一个。男女知青们都到了恋爱的年龄,他们有时会让萧芸做·些传递纸条的事。那时。萧芸对男女方面的事尚不开窍,只是觉得挺有意思的,给单调和劳累的生活增加了一点色彩。没想到不久。萧芸自己也开始遭遇温情的撞击。  

  1968年12月31日,知青茶场解散,萧芸去了一个别人都不愿去的偏僻山村——湘潭县姜余乡老虎岩生产队落户。在那里。她认识了一个叫王开文的年轻人。王开文高中毕业后回乡。他经常来知青点帮萧芸做些事情,起先萧芸也是懵懵懂懂的,只是心里感激而已。那年。王开文入伍了,要走的时候。穿了新兵服来看萧芸。并且要让萧芸去县城送他。萧芸此时已经19岁,不知不觉地红了脸。萧芸没有拒绝他。将王开文送到县城,分手的时候,他竟然对着萧芸流下了眼泪,萧芸眼睛也潮潮的。王开文到部队以后,一直给萧芸写信,还在信中夹寄了邮票。他给萧芸寄毛线。有一年还给她寄来一条裙子。萧芸因为身体不好,大田劳作,常常累得躺在草地上。他就在信中叮嘱她。不要弄坏了身体。他还说要好好攒钱绘她买一台缝纫机,以后成家时少不了的。萧芸回信对他的好意表示感激。却从不敢往那上面提,她还借故拿别人说事,说某某因为家庭出身不好。家里不同意,最后弄得双方都很瘸苦等等。他就拿当时的那些“大道理”来安慰她:什么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家里管不了他。萧芸可不敢害他,就主动同他断了联系。他再来信。萧芸说什么也不回。这时,家里有五个兄弟的队长找上了萧芸,要萧芸做他们家最小的儿媳妇。萧芸多次拒绝仍无法摆脱,一次,她没好言语地说:“我是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不是来做你们家儿媳妇的。”队长威胁说:“萧芸你能,看你能不能逃出我的手掌心!”此后便处处为难她。有一天下雨,萧芸躺在床上。没有去劳动,队长带着一个人来找萧芸,在门外喊,说是她的“哥哥”。没想到开门一看,这人却是王开文,他已经转业到了公安局。王开文当着队长的面对萧芸说:“听说有人总为难你。我特意来看看。”队长的脸色立刻就变了,结结巴巴地说:“以后谁再为难你,你跟我说。”后来队长一家果然对萧芸转变了态度。那一次王开文还给萧芸送来了毛巾和肥皂,又留在萧芸的房间里,用二胡为她拉了一首蒙古族的《赛马》,听着那首浑厚而激昂的曲子,萧芸心里感到暖暖的。临走时,王开文望着萧芸说:“你给我写的信,我都保存着。”听得萧芸眼泪直流。  

  后来。萧芸认识了一个叫李开彦的人。他是大队支书的弟弟。比萧芸大两岁。南昌航校毕业后分配在株洲320厂。支书家里想为他找个对象,他们相中了萧芸。萧芸对他的条件还比较满意,同时她也想找个能够保护自己的人。可是谈了三年,两人只见过两次面。有一次,公社开批斗会。凡是五类分子、右派子女等等都被通知参会,会后要游街、挑石头。支书母亲闻知。悄悄地对萧芸说:“你今天在家种菜,我去开会。”老婆婆果然到会,并坐在五类分子中的第一排。公社书记见是支书母亲。吃惊地问:“你怎么坐在这里?”婆婆说:“我来替媳妇挨斗。”书记说:“你媳妇是谁?”婆婆说:“是萧芸。她犯了什么罪?我替她挨斗,要打要杀,随便来。”书记连忙上前,将她扶起,并连声道歉。公社十部几乎人人都认识她。她是“红色堡垒户”。干部下乡,常在她家搭伙吃饭。公社书记批评发通知的干部。说他黑白不分,怎么发到书记家里去了?遂叫他将支书母亲送回村里。萧芸真的由此躲过一劫。不久,萧芸去乡中学当了民办教师。第三次见面时,她与李开彦到公社领了结婚证,举行了婚礼。没有人再来骚扰她。1977年,萧芸在农村生下了一个女儿。她成了一位母亲。原打算就在农村这么度过一辈子,但知青大返城将这一平静打破了。  

    

                回城,冒险写下“知青福音书”  

    

  1979年7月中旬。已在乡中学当民办教师的萧芸碰到了大队管收发的人,那人说大队部有她的一封信。在此之前,她已多次向有关部门写信请求解决她的回城问题,但都石沉大海。这回,萧芸同样没抱什么希望。然而,她拆开信一看,信却是湘潭县公安局寄来的,里面附着一张表,同意萧芸和女儿将农业户口转为城市户口。等得心都快碎了的萧芸,在这突至的惊喜面前落下了眼泪。  

  结束了14年半的知青生活,萧芸被招工到株洲市湘江机器厂南华幼儿园当了一名老师。,那时,纷纷回城的知青所遇到的生活困难多得不可想像。大部分人虽然有了一份工作。但在工资级别、住房分配、福利待遇上都得从头开始。特别是那些下乡插队十多年的知青,有的像萧芸一样在农村成了家,如今拖儿带女,身无长技,干的是最差的工种,拿到手的工资也最低。难道知青在农村劳动的成果就这样轻易地被一笔勾销?难道他们那一段献出了人生最美好年华的“蹉跎岁月”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被淹没?  

  湖南省湘潭县的部分知青聚在萧芸家那几间平房里议论纷纷,后来知青们对她说:“萧芸,你有见识。文笔也好。你代表我们写一封信,要求把我们下乡的农龄改为工龄。写好信后,我们都签上名,如果闯了祸。你坐了牢。你的孩子由我们大伙照看。”萧芸何尝不希望这样。这些问题也同样困扰着她,但现在要她执笔这封信。她不能不有所顾虑。后来她还是同意了。1982年国庆节的傍晚,她经过深思熟虑,以凳子当桌,坐在门槛上,几易其稿,终于写好了这封后来人们称之为“知青福音书”的信。以下便是这封信的原文:各位领导:  

  我们都是1964年至1968年下乡、1978年至1979年回城的知识青年。奔赴广阔新天地的热烈场面历历在目,青春热血在胸膛里升腾的情景记忆犹新。在农村,我们日复日、年复年,泥水里滚,汗水里泡,一干就是十多年(最长农龄达15年)。在党的政策召唤下,我们流着热泪回到“娘家”。  

    

作为社会历史的一朵浪花,“上山下乡”成为了过去。并即将被遗忘。但作为我们这些亲历者对自己的不寻常历史却是铭心刻骨的。因为我们把人生最美好的一段献给了她,我们并不是什么牺牲品,也不是碌碌无为的庸人。犹如将军回首戎马生涯一样,我们常常回味那不寻常的“蹉跎岁月”。在国家机构几乎瘫痪、生产停顿的动乱时期,我们8000万知青在农村。在边疆,自食其力(不与城里同胞争饭吃,争穿用),身居茅棚(不与城里同胞争房住)。荷锄肩担(不与城里同胞争饭碗)。粮拂油里,我们曾经洒下了多少汗水?这对当时国家经济状况的平衡、社会秩序的稳定应当说是有积极作用的。若不如此,国家又会是何模样?这些看不见的、因而不被人重视的贡献,不应当随着历史的推移而被抹杀。  
  令人费解的是:在城里。复员军人的军龄算工龄,家属、闲散劳力转正前的合同期、临时期算工龄,而作为有组织、有号召、有计划的上山下乡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下乡知识青年的“农龄”却被一笔勾销了,这点我们无法理解,也不能忍受……  
  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最后回城的我们这些知青,几乎都是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干在农村的老实人,中国有句俗语:“不使老实人吃亏。”我们希望。国家在调整低工资、制订工资改革制度的时候,能考虑到我们的客观情况和实际困难,能在国家财政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我们的经济地位,使我们能扣全国人民一道富起来,不至于永居“第三世界”,更重要的是,要使“下乡,吃大亏”论无立足之地。我们真诚地希望,我们微弱的呼声能唤回国家领导传送的“福音”。  
  此致崇高的敬意  
  湖南省部分老知青  
  执笔人:株洲市湘江机器厂南华幼儿园萧芸  
  1982.10.7  
  信的落款本是“湖南省湘潭株洲部分老知青”,但当萧芸拿出写好的信请大家签名时,有人却露出了迟疑之态。萧芸看着绕了一圈一个名字也没签上的长达四页纸的信,一下子傻了眼。当时“文革”遗风尚存,人们担心因此而惹祸上身。但信既已写好,有好些句子大家都能熟背下来,如果有人去报告。她照样推脱不了“罪责”。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萧芸干脆一不做二小休,决定就由自己冒一回险。她把信的落款改为“湖南省部分老知青”。加上“执笔人:株洲市湘江机器厂南华幼儿园萧芸”。写好这封信后,萧芸又做了三件事:一是请三天假回了一趟老家,帮父母打了2000斤煤饼;二是把自己的毛衣毛裤拆了,又添了几斤毛线,给六岁的女儿织了几件毛衣;三是找丈夫坦言,如果出事了,让他马上提出离婚。以免受到株连,然后找一位善良的女子结婚,让女儿有个完整的家。萧芸已经为这封信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信虽然已经写好,但寄给谁呢?萧芸想到了从湘江机器厂调到湖南人民出版社《美育》杂志社当编辑部主任的潘运告,他是萧芸当时认识的最大的一个官。  
  此后,这封信便开始了它独特的旅程。潘运告接到信后,认为信中所提的问题非常重要并且带有普遍意义,遂转交湖南人民出版社有关领导,并建议以本社收集的一种社情民意的名义提交湖南省委。出版社党委在此信上附了呈辞,加盖了鲜红的印章,此信遂被转到湖南省委办公厅。当时正好湖南省有一批急件,派专人坐飞机到北京请胡耀邦总书记批示,于是这封信又加盖了湖南省委的大印,飞呈胡耀邦总书记的案头,成了胡耀邦落实政策“六年两千件”中的一件。  
  1983年元旦刚过。南华幼儿园园长突然通知萧芸到厂信访办去一趟。一进门,信访办主任就问:“你给省里写过信吗?”“嗯。”萧芸不知等待自己的是福是祸。“写的都是啥内容?”“要求把下乡知青的农龄算人工龄中。”信访办主任仔细打量了一下萧芸,僵硬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你真有两下子,省委办公厅来了电话,让我们信访办转告你,胡耀邦总书记对知青待遇作了批示,国家有关部门正着手调查解决知青的工龄问题。”听到这里,萧芸的一颗心总算落了地。  
  此举不仅改写了全国知青的命运,更为重要的是,全国8000万知青在广阔天地里摸爬滚打的青春岁月由此得到了一种肯定。自此,知青们在晋级、评职称、分房等方面,都享受到了农龄变工龄带来的种种便利和好处。
  

  

  


  


--  作者:知足长乐
--  发布时间:2009/8/12 11:04:44

--  

知青勇士,潇湘骄子!


--  作者:双江
--  发布时间:2009/8/12 12:48:40

--  
    如果冒看到金麦彭姐写的这篇她改变了八千万知青的命运,我还真的不晓得这种内情。

    我只晓得回城不久,劳资科的负责人就告诉我,说我们的工龄可以从下乡的时候算起达。因为我为此事到劳资科去反映过,我还以为是我的反映引起了厂领导的重视,才给我们解决的呢。

    谢谢萧芸!

    谢谢金麦彭姐!


--  作者:九澧山鬼
--  发布时间:2009/8/12 12:53:28

--  

    萧芸,为八千万下乡知青唤来了福音,不容易!人们应该感谢她,记得她。不知她而今安好?怎么她与王开文就没有成呢?帖子是对此避开了吗……

    谢谢彭姐转发此帖。



--  作者:厚哥
--  发布时间:2009/8/12 13:10:42

--  

回顾:2006年12月17日晚

在长沙市伍家岭华悅大酒店16楼会议室

湖南知青网

热烈欢迎叶小平,萧云回家乡
































2006年12月18月

叶小平萧芸夫妇又驱车前往百城巡讲

下一站河南洛阳市.

家乡的知青兄弟姐妹

祝他们夫妇一路安康!


湖南知青网

热烈欢迎叶小平,萧云回家乡

视频

http://2006.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3&ID=14665&page=1






--  作者:厚哥
--  发布时间:2009/8/12 13:19:33

--  

中国著名教育专家

叶小平,萧芸夫妇

成长110  全国百城公益巡讲

回报家乡

2006年于12月17日上午

在长沙田汉音乐厅举行

下午与众多家长进行了友流

热烈欢迎

叶小平蕭芸夫妇回家乡!



叶小平萧芸专家夫妇

12月16日下午在田汉音乐厅为明天上午讲座进行准备





















讲学专车跑百城

中国著名教育专家叶小平萧芸夫妇









--  作者:厚哥
--  发布时间:2009/8/12 13:20:13

--  


市团委书记致词











--  作者:厚哥
--  发布时间:2009/8/12 13:21:00

--  







政法报记者採访


叶小平萧芸接收众媒体採访




湖知网特派摄影记者老贺全神贯注录像


--  作者:厚哥
--  发布时间:2009/8/12 13:21:44

--  






接收各家媒体採访





叶小平、萧芸夫妇网站:火把部落

http://www.eeeing.com/index2.asp


--  作者:九澧山鬼
--  发布时间:2009/8/12 13:36:14

--  
    哦!萧芸的人生,萧芸的情感经历,一定充满了坎坎坷坷,不是一般人所能拥有的痛苦与财富。
--  作者:雕刻水
--  发布时间:2009/8/12 15:44:25

--  
以下是引用厚哥在2009-8-12 13:21:44的发言:


向萧云、叶小平夫妇鞠躬致敬!
谢谢金麦彭姐、厚版主提供的文、图!


--  作者:asd99999
--  发布时间:2009/8/12 18:21:42

--  
萧芸,为八千万下乡知青唤来了福音,不容易!人们应该感谢她,记得她
--  作者:天亮
--  发布时间:2009/8/13 1:26:22

--  

向萧云、叶小平夫妇鞠躬致敬!


--  作者:美人痣
--  发布时间:2009/8/14 10:28:26

--  
以下是引用天亮在2009-8-13 1:26:22的发言:

向萧云、叶小平夫妇鞠躬致敬!


仔细的看完了萧芸的经历,非常的感动与佩服。
--  作者:岩利
--  发布时间:2009/8/14 17:51:19

--  
谢谢萧芸女士,也谢谢金麦彭姐转来此文,许多内情我们原本不晓得呢.
--  作者:潇湘之子
--  发布时间:2009/8/14 23:44:23

--  

  

   萧芸,为八千万下乡知青唤来了福音,不容易!人们应该感谢她,记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