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原创]逃缅国民党残军纪实(之三)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46114)

--  作者:江程浩
--  发布时间:2009/7/31 8:48:07

--  [原创]逃缅国民党残军纪实(之三)

                                               南国风雨路
                                           ——逃缅国民党残军纪实                              
                                                         江程浩

                                                          第三章
                                            李弥到来,残军沦为鹰犬

      1950年8月,刚刚逃到台湾不久的蒋介石,军队残破,内政混乱,外交萎缩,前途十分渺茫。除了6月份爆发的韩战让他看到了一点点希望以外,几乎没有一件让他值得高兴的事。年初的时候甚至还传出美国通过各种渠道正在与共产党建立联系。如果失掉了美国的支持,他蒋介石这日子就肯定过不下去了。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有人出来给他争一把面子,争得了面子才会得到美国人的支持。如果失去了美国人的支持,也许他连台湾这一小块地方都会守不住。
       逃到缅甸的数千残军一仗把缅甸国防军打得大败,得到这个消息,蒋介石感动得涕泪纵横。这几年在大陆与共产党军队作战,他的几百万由黄埔弟子统领的军队就没打过几场象样的胜仗,不仅丢了大陆政权,而且在美国人的心目中也完全失去了信誉,认为他的军队都是些不知道打仗,只知道贪污腐化的熊包蛋。

       经过了解,蒋介石搞清楚了那支在缅甸打了胜仗的国军部队是李弥的第八军一部,领头的是个叫做李国辉的团长。如果多有几支李国辉这样的军队,他也不至于沦落到现在这种地步,更不会受美国人的窝馕气呀。
       蒋介石立即把国防部长顾祝同找了来。蒋介石今天的心情看上去明显比以往要好一些。他提高了声音对顾祝同说:
       “墨三啦,国军在缅甸打了大胜仗你知道吗?”
       顾祝同一个立正:“报告总统,卑职也是最近几天才知道的。”
       “是啊,想不到我还有这样能打的部队!你去调查一下,是哪些王八蛋把他们丢在缅甸的?娘希匹!我要撤他的职!马上去把李弥叫来,我要亲自接见他。还有,立即派一架飞机,去为这支英雄的部队空投武器和给养!”
       蒋介石一连下了几道命令。
       接受了蒋介石的召见,李弥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与蒋介石一样,逃到台湾的李弥同样需要有一件事来提高自己在台湾的地位。现在的李弥与在大陆时的地位相比可是天上地下两重天。长时间手握重兵的李弥,过惯了呼风唤雨的日子。失去兵权的他,什么事都只能自己去办,甚至上街买点小物件也得自己走着去。如今的台湾,兵团司令、省主席一抓一大把,军长师长更是多如牛毛。自从李弥在淮海战役中丢失了第十三兵团,在云南又丢失了第八军,他觉得自己的命运真的太不济了,这么多年来,几乎就没发现一个能打仗的部下。
       李弥在大陆当兵团司令时,他手下姓李的师长、团长倒是有好几位,但他怎么也想不起来这个叫李国辉的团长是什么样子。他根本想不到他手下还有这样一位姓李的团长在这个关键时刻能够狠狠地为他争一把面子,让他重新有了掌权的机会。

       “这个李国辉既然这样能打仗,怎么当初就没想到好好重用一下呢?看来还是自己用人不当啊。”
       李弥觉得现在后悔也还来得及,受了蒋介石的重托,正准备着前往缅甸去整顿和扩充这支国军劲旅的李弥想好了,去缅甸以后一定要把这个叫做李国辉的团长好好重用一下,把这支部队训练成反攻大陆的主力军。
       1950年8月16日,残军搜索大队大队长马守一派人从泰国送来一封信,第八军老长官李弥将亲赴缅甸残军总部。
       听说李弥要到缅甸来,李国辉激动得几天都睡不着。残军刚刚从大陆撤到缅甸时,李国辉盼望见李弥真如同离家的幼子盼见爹娘,久旱的禾苗盼逢甘霖。现在虽然残军拼着性命在异国的土地上打出了一片天地,但异国必竟还是异国,不是自己真正的生存之地。这会儿老长官李弥要来,肯定会为残军带来好消息,残军的处境也许会从此得到改善。幸许还会把这些跟着自己九死一生逃到缅甸的弟兄们 一起撤到台湾去。这可是李国辉最希望听到的消息了。
       李国辉命李弥在大陆时的贴身护卫邓克保率一个营前往缅泰边界迎接李弥。在缅泰边界,邓克保见到了分别近一年的李弥。李弥明显老了许多,虽然他在台湾不愁吃喝,生活也还算安逸,但必竟是个失意之人,心中那份苦闷可想而知。
       李弥跟着邓克保,一路小心到了大其力残军临时总部。李弥与李国辉两双手握在一起,久久没有松开。李弥那张布满皱纹的脸,早已流满了泪水。即使在淮海大战第十三兵团全军覆没李弥都没这样激动过。
       面对数千残军的李弥,抑制不住哽咽着说:“弟兄们哪,是我李弥对不住你们啊。让弟兄们受苦了!”
       晚上,李弥与李国辉、邓克保一同住在马守一在大其力开的一家商店楼上,这一夜他们谈了许久,从淮海大战的得失,谈到云南撤退,又谈到第八军的溃散。谈到李国辉率七0九团残部在缅北丛林中的生死逃亡之路,又谈到残军大战缅甸国防军时的种种艰难与惊喜。三个男人时而涕泪纵横,时而又哈哈大笑。最后李国辉才把自己的心中的想法说出了口:
       “老军长,咱们弟兄现在怎么办?这可是人家的地方,不是咱们的久留之地啊!”
       李弥回答:“现在咱们在缅甸东北部这块地方打出了名,也打出了威风,缅甸政府军奈何不了我们,这地方与大陆只有几天的路程,只要弟兄们振作精神,反攻大陆的首功就是咱们兄弟的了。”
       “还要反攻大陆,能行吗?那咱们不去台湾了?”
       “去台湾有啥意思,在这里谁也管不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多好!”
       听了李弥的这番话,李国辉心里可以说是全凉了。原来李弥到这里并不是来接这些流落异国的残军,而是要这些吃尽了苦头的残军弟兄们继续为国民党,为他李弥去卖力,去拼命。但又能有什么办法呢?残军这些弟兄都是一无靠山,二无钱财、三又无家可归的人,不靠台湾的国民党又能靠谁呢?
       李国辉满心愁怅地离开了李弥的住处。
       与李弥一同来到大其力的还有两个不得不提的人,一个是段希文,段希文是云南宜良人,与李弥是云南同乡,是李弥从香港力邀而来的。另一个是吕维英。李弥准备来缅甸之前在台湾由保密局头子毛人风保荐的。
       (段希文(1912—1980):宜良县大渡口村人。系国民党在大陆时昆明行营兵站中将总监长,台湾国民党“监察委员” 段克昌长子,段希文于1929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9期步兵科,先后在滇军4团、5团任职,由准尉见习官升任少校副区队长。1937年调滇军58军11师1旅1团3营任中校营长。1938年8月初,从云南开赴抗日前线,参加抗战,晋升为上校团长、少将副师长、师长等。至1945年6月抗战胜利后,奉命代表政府在九江受降。1948年任12师师长。1949年任白崇禧华中军政长官公署下属第58军265师师长兼武汉卫戍区司令。1949年11月,随第58军军长鲁道源退入越南。1950年,段希文抵达香港。1951年被李弥约来缅北进入残军部队。成为残军后期的灵魂人物。1980年病逝于泰国。)
    (吕维英:字人豪。广西陆川人,黄埔七期毕业。抗战时的1942年任277团团长,1949年吕任26军93师副师长兼277团团长。1950年滇南战役后,吕维英由93师副师长接任第193师师长,随26军最后一任军长彭佐熙逃往越南,后去台湾,是国民党军统安排在军队的人。1951年随李弥来缅北,后任残军第一军军长。离开残军后长期居住在泰国、香港等地。1982年回到大陆云南省定居,1992年在云南去逝。)
       李弥在大其力呆了三天,然后回到泰国,住进了曼谷的一家高级宾馆,他在那里通过无线电台遥控指挥残军的一切。台湾的蒋总统可是给了李弥不少的钱,叫他把李国辉这支英雄部队好好整理一下,今后还要派大用场呢。可李弥却把这些钱抓在自己手里。李弥是发了,可残军仍然是残军。在残军、李弥与蒋介石三者之间,蒋介石是顾用者,李弥是猎手,残军不过是李弥手上的一只狗。
       就在李弥到达大其力的第二天,从云南通向缅甸公路的终点姐告口岸开来一辆客车,车上的乘客有三十来位,吃的都带在身上,渴了只在路边要一点水,他们一路颠簸、风雨兼程,终于达到边境线中国一侧。解放军边防部队人员上车盘问,这一问才知道,车上的乘客竟然都是在云南和中原被俘的国民党第八军高级军官和家属,这群人也不回避身份。都一一如实作了回答:其中有国民党第8军副军长柳元麟、第8军237师师长李彬甫、第六编练司令部副司令傅克军、整编第二十六师第九十三旅旅长李则芬、第8军参谋长杜显信......还有一位是李弥的妻子龙慧娱。这批人如此行色匆匆,但目的却是非常明确,就是竟外的国民党残军总部,因为听说李弥已经达到那里。这批人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聚在一起的。
       解放军边防人员知道事关重大,不敢怠慢,立即向上级报告了此事。没想到上级的答复很简单:“既然他们不想留在国内,那就放他们过关吧。”
       守关的解放军负责人感到大惑不解,如此多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为何都痛快地放其过关呢?答案只有一个:这批人在被俘以后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对抗之情,也许都还有些立功的表现。全国正值刚刚解放,被俘的国民党高级军官数以万计,解放军的战俘管理所装不下这么多人。这批人都是通过云南军区解放军最高指挥员同意放行的,要不然他们根本走不到这里。没想到这批人后来都成了逃缅国民党残军的骨干人员。
       李弥离开大其力以后的1950年底,残军撤离大其力,这是残军与缅甸政府的协议中早就明确了的。在撤离之前 ,残军得到了台湾空投的物资支持,也得到了缅甸政府的交通帮助。残军先撤到小孟董,一个月后,李国辉选定了距泰国边境不远的孟撒为复兴部队根据地,并把残军司令部迁到孟撒。
       孟撒是个小盆地,有四十多个村子,人口约四五万。由孟撒向西到萨尔温江和向东到大其力都是80公里;向东北距离中国边界有两百公里,路途遥远,可怕的解放军部队对残军基本不可能造成威胁;向北距缅甸政府军团部景栋有一百多公里,也全部都是山路,便于防卫。最为重要的是,由孟撒向西与缅甸的人口密集区中间隔着一座小山和一条宽阔的萨尔温江,这两个障碍对于缅甸政府军将来对残军可能的进攻就是两条天然屏障。孟撒这个地方的选定充分显示了残军灵魂人物李国辉深远的战略眼光。正是这个选址,成了两年后的萨尔温江大战中残军再次战胜缅甸政府军的重要因素。
       1951年2月,李弥也到达孟撒,这次他又逗留了三天,并对残军进行了整编,还带来了台湾对残军的委任状。将三千余人的残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6军。其中709团改编为193师,委李国辉为193师少将师长;278团改编为第93师,委彭程为93师少将师长。
       李弥带来的委任状还有如下委任:
       委吕国铨将军为第26军中将军长、委叶植南将军为第26军少将副军长。
       (吕国铨(1903-1983):字保全,广西容县人。先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步科,中央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国防大学联战班第四期。
       抗战时期,历任第18军第98师第292旅旅长、1937年任第6军第93师师长。1942年,率部参加远征军入缅甸对日作战。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军队整编,作为编余军官入国民党中央军官训练团受训,结业后任桂东师管区司令。由于失去兵权,不久即离开军队,在缅甸做生意。因其是李弥的好友,1950年被李弥约来缅北出任逃缅国民党残军第26军军长。1953年残军撤离时去台湾。1983年8月在台北病逝。)
    (叶植南:广东梅县人。早年就读于云南讲武堂,后毕业于南京国民党陆军大学,原第26军93师师长,是93师在大陆时期最后一任师长。滇南溃败之后与26军军长彭佐熙一道退往越南。)
    (彭程:26军最后一任军长彭佐熙的侄子,原任第26军93师279团团长,抗战胜利后不久彭程即离开26军去香港作生意。因彭佐熙是黄埔二期生,也是李弥的老朋友。1950年彭程被李弥约来做了残军第93师师长。)
    
















--  作者:江程浩
--  发布时间:2009/7/31 8:49:04

--  

      

       在李弥颁发的这份委任状中,副师长以上的军官除了李国辉以外,其他人都不是残军原来的人。尤其是为残军建立小孟棒基地和打败缅甸国防军立下大功的第二号人物谭忠未得任何提拔,仍然是团长。残军上下对此极为不平。那些在国民党军队败退大陆时纷纷丢下患难弟兄逃离部队或是早早地投入商场做生意赚钱的人反倒是风风光光地回来做官了。但不平也没有办法,因为残军要想平安回到台湾,目前根本离不开李弥这棵大树。
       本来在残军这个群体中,第八军李国辉的人是最多的,作战的主力也是这部分人。26军93师只有一个多营不到四百人。但这个93师驻扎滇缅边境的时间在实在太长,在滇缅边境的影响实在太大,而且在整个抗战和国共内战期间,九十三师有大量军人流散在滇缅甸边境一带,这部分人是残军扩军的主要对象。所以整编后的残军没有使用第八军的番号,而是用了26军,也许目的就在这里。
       在1951年3月10日,李弥从曼谷再次回到残军设在孟撒的总部,这一夜他又与李国辉进行了深入交谈。这次交谈李弥只邀请了李国辉一人。
       通过与李国辉多次接触,他发现这个原来并不为他熟悉,甚至也许并不认识的第八军老部下李国辉,不仅思想深遂,行事干练果断,而且深谋远虑,要想长期掌握这支可以为自己带来钱财和地位的残军,李国辉确实是个不得不依靠的人。他虽然任命了一批自己的亲信当残军的各级高官,但实际上只有李国辉才是残军最核心的人物。
       李弥思忖着问李国辉:“以你现有的兵力,反攻云南有几分把握?”
       “反攻进入云南也许没有太大问题,但我们只能游击,不能坚守。”
       李国辉见李弥如此郑重其事,知道其事非同小可。便把自己一年来的经验和血的教训和盘托出。
       李弥轻轻地点了点头。李弥本就是滇南人,抗战时又率第八军在滇缅边界与日寇作过战,对这块地方他并不陌生。他觉得李国辉说的话很有道理,而且李国辉的话成了他日后反攻云南作战必须遵守的原则。
       第二天,细雨霏霏,阳光也不太明朗。李弥集合了残军连以上军官,代表台湾宣布了“云南反共救国军”正式成立。
       李弥咳了几声,提高声音说,“弟兄们!今天我们这支‘云南反共救国军’成立了!我们是国军的正规部队,也是一支光荣的部队,是我第八军的英才!‘云南反共救国军’任务就是反攻云南,把云南建设成一块反共复国的基地。我就是要带领弟兄们打回云南去,打回自己的家乡去。现在朝鲜战场上美国军队已经把共产党军队打退了,而且美国的部队已经进驻了台湾复兴基地。有了美国的帮助,我们反共复国就大有希望。大家一定要建立信心,打回家乡去!同共产党战斗到底!”
       李弥的话说得郑地有声,他用自己那张具有扇动性的嘴,竭力想把眼前这批反共义士搞得群情激昂,好象明天云南就是他们的天下了。
       反攻云南是蒋介石交给李弥的任务。蒋介石必须要在中国大陆实实在在地占有一块根据地,只是有这样才能说明他这个“中华民国总统”还有点意义。
       但李弥的讲话并没有在人群中激起什么反应,因为这些残军官兵已经厌恶了打仗,尤其是不想与大陆的解放军打仗。
       其实李弥内心的想法跟蒋介石有所不同的,李弥是个带兵之人,经历过北伐,抗战和国共内战,他最清楚一支军队应该靠什么才能取得胜利。更清楚国民党失败的真正原因。他知道反攻大陆已经不可能了,甚至反攻云南也只能是象征性地反一下,而且说不定又有很多弟兄要抛尸荒野。但不反攻,他李弥在台湾就没地位,没有钱,说话也就没人听,他也就会象刚刚到台湾那会儿一样,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虽然自己的想法与蒋介石的目的有很大差距,但天高皇帝远,到了缅甸的李弥怎么做,蒋介石已经管不着了。谁也不知道李弥在台湾时是怎样跟蒋介石吹牛皮的。
       李弥的部下们齐刷刷地站在一个刚刚整理出来的操坪内,这些都是经历过多次战争考验的热血男人,簇新的军装也是从台湾空运来的,颇有点蔡锷将军当年以一旅之众发动护国战争最终推翻袁世凯的英雄气派。
       残军反攻云南的作战方案是这样的:整个部队分成两个梯队。北梯队是主攻部队,由一九三师师长李国辉率领于3月18日离开孟撒,秘密向北运动,要求一星期后抵达滇缅边境缅甸境内的桑邦附近等待南梯队消息;南梯队是佯攻,在李国辉部出发一星期后大张其鼓地从孟撒出发,由军长吕国铨亲自率领,目标是一百公里之外中国境内的车里、佛海、南峤等地。李弥的计划是由吕国铨率领的佯攻部队能够吸引共军主力南援,然后北路李国辉部顺利夺取耿马与沧源两县。
       作战计划安排下去以后,李弥把邓克保叫到自己身边,让他仍然当自己的贴身护卫。李弥认为这个安排肯定会使邓克保感激涕零,没想到竟受到邓克保的婉言拒绝。邓克保要求到李国辉北梯队先锋营葛家壁部当助手。
       邓克保长得相貌堂堂,写得一手好字,反应又快,是李弥第八军调到山东以后专门从大学选来做自己贴身护卫的,李弥是想让邓克保在跟随自己的同时,把他大大小小的战功及时用华丽的文字报告给上峰,好为自己加官进爵增加点法码。当时的邓克保为人和气,书生气十分浓厚,可现在的邓克保眼睛中却总是露出一股阴森森的杀气,李弥觉得曾经跟了自己三年的邓克保现在竟然有些不太认识了。
       其实邓克保真正的目的是不愿意告诉任何人的。他的女儿安岱在从大陆逃出来的路上得了重病高烧不退,由于耽搁了治疗,烧坏了脑子,现在的安岱已经变得疯疯癫癫。可爱的安岱,她今年才六岁呀,今后的人生之路还相当遥远。作为丈夫和父亲的邓克保,觉得欠妻子欠女儿的太多了,是自己把妻子和女儿带到这个痛苦的境域,使她们过不上幸福生活。现在这些通过九死一生活过来的弟兄,又要去为别人拼命了。每当看到以前天真活泼的女儿变成现在这样,就尤如万箭穿心。他不愿意留在总部,更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他只想去拼杀,只有在拼杀的过程中,才会暂时忘掉女儿安岱那付可怜的模样。

     (二00九年五月十五日。本系列文章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或出版。)















--  作者:江程浩
--  发布时间:2009/7/31 8:49:59

--  
行了。
--  作者:云儿飘飘
--  发布时间:2009/7/31 9:28:20

--  
    这一段历史是我们不熟悉,也没看过类似报道的,谢谢江程浩,我在认真学习,等待你的继续。
--  作者:江程浩
--  发布时间:2009/7/31 9:35:19

--  
谢谢夸奖。这段历史在以前属于保密范围,见诸于文字的比较少,现在也还有部分内容没有解密。本人这个系列曾有出版社愿意出版,但在新闻出版署没有通过审查。
--  作者:李政协
--  发布时间:2009/7/31 10:33:00

--  

写得好看.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9/7/31 11:43:54

--  
以下是引用江程浩在2009-7-31 8:49:59的发言:
行了。

不错,多几次就好了!你的文章对流缅国民党残军十分清楚,花了不少心血调研,辛苦了!


--  作者:知足长乐
--  发布时间:2009/7/31 14:22:04

--  

楼主是搞文史研究的吧,一般人怎么写得出来?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7/31 16:07:36

--  
以下是引用江程浩在2009-7-31 9:35:19的发言:
      谢谢夸奖。这段历史在以前属于保密范围,见诸于文字的比较少,现在也还有部分内容没有解密。本人这个系列曾有出版社愿意出版,但在新闻出版署没有通过审查。

    以前《纵横》等杂志还是有过一些当事人回忆录的,但没有形成系列文字。谢谢发来此文。
--  作者:九澧山鬼
--  发布时间:2009/7/31 19:14:14

--  
看过,谢谢。
--  作者:孟晓
--  发布时间:2009/7/31 21:04:45

--  
以下是引用知足长乐在2009-7-31 14:22:04的发言:

楼主是搞文史研究的吧,一般人怎么写得出来?

    ——我觉得作者已经不是在写干巴巴的文史回忆录,而是有条有理、有章有节,且文字表达和结构都很富文学性了,所以看起来比较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