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原创】廖木匠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45594) |
-- 作者:峭壁松 -- 发布时间:2009/7/25 18:33:12 -- 【原创】廖木匠 廖木匠 提起江永知青,尤其是70年代初转点到浏阳的一些江永知青,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他们比我们早下几年乡,仿佛河床的卵石,硬是磨得比我们光滑园亮些。卵石是日夜奔流的河水冲刷而成,而这些老知青却是被多年艰难困绝的生活磨砺而成。他们下乡数年,有的年近三十,当时大多数尚未成家,但也有一些成双成对的栖居陋室,限于当时的居住条件,有的夫妻竟然与众多同伴同居一室,这是我亲眼所见。 一日,去另队看刚转点来的一组江永知青,只见堂屋里架了四张床,闲谈中得知其中一张床竟然是一对知青夫妻的,男的姓雷。见此情景,当时涉世不深的我,甚觉尴尬。 这些江永老知青,男的不少都会木工,比较知名的有易木匠、廖木匠等,其中廖木匠更是远近闻名,当时他已与一位一起转点的江永女知青同居。他转点到浏阳不久,其木匠技术在当地可谓打遍天下无敌手,请他做上门功夫的不论是老乡还是知青,络绎不绝。回想起来,当时他的粉丝或者说拜倒在他的脚下跟他学木匠技术的知青何其多也! 他做的东西不论是拼板还是逗隼,就像现在机器做的广东家具一样,其接缝几乎难以用肉眼辨别,特别是式样新颖,都是些最前卫的流行款式。看着他一件件精心制作的东西,与其说是家具,不如说是一件件珍贵的艺术品。当地的一些老木匠还纷纷向他学习呢。 说起来有点好笑,以前从未涉及过木工活的我,脑子里还一直以为衣箱是先做箱体,再另做箱盖,当第一次在知青组尝试做衣箱,正准备煞有介事的分两部分锯料时,廖木匠大驾光临,见我这七不懂八不懂的样子,于是传上真经,说做衣箱应该是先拼装成整体后再锯成箱体箱盖,这样箱子既上下严密,其工艺又方便快捷,我如梦初醒,拍着脑袋瓜子,连说自己三个“笨”字。 但凡跟他学技术的知青,他一般都毫不保留的豆真传(传授真技术),世间流行的“徒弟徒弟,三年憋气”,在他身上不见踪影。 他的烟瘾大,做上门功夫只要将他的香烟招呼好了,至于饭桌上有些什么菜,似乎没多少讲究。 喜欢打牌,这是他的一大爱好。每天辛辛苦苦做了一天木工,晚上邀上几位知青牌友挑灯夜战,打得难分难解。 他的木工技术虽精湛,但其牌技并不怎样,据说总是输多赢少,这也难怪,有些知青在研究牌技方面就如他研究木工技术一样发狠,他怎能赢得了呢? 知青陆续返城,如果谁能带上他做的一套家具回来,都会逢人炫耀说,这是廖木匠做的呢。 他后来与妻子返城后,我一直没见过他,原想他应该在长沙混得不错,一是有一套过硬的木工技术,二是早就有一本驾驶证。但据一些知情人说,他回城后一直没进一个像样的单位,后来落实知青政策,没有工作单位的知青也可办理退休。据说为了凑齐必须交的几万块养老金,他还到处找人借钱。 真没料到,乡下那困苦的日子还能咬牙学会乃至精通木工技术,脑袋瓜子相当灵活的人,回城后竟如此落魄。 其实类似这样的老知青,又何止廖木匠一个? |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9/7/25 19:19:23 -- 老知青廖木匠回城后的落魄,说来也不奇怪,随着现代化程度的迅速提高,现代家具业已不再是老木匠的木工活,你的木工手艺纵然无人可及,总要有用工者聘你才行。但是,近年来家具从生产方式到商品理念的变化实在太快,传统的木匠已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的木材加工设备,各种家具或木制品趋向于加工的简单化。我们都知道,在过去传统木匠工艺中,根本没有钉子,完全是靠各种楔形嵌套。象廖木匠这样水平高的匠人所制作出来的家具虽然其精度要远远超过现代家具,但大势所超,当今用的材料基本是合成木料,传统木工已经不适应社会需求,廖木匠落魄的困境更本原因就是没有及时改型从业。 |
-- 作者:潇湘之子 -- 发布时间:2009/7/25 20:03:26 -- 看来廖木匠没有与时俱进。也许当初回城后,凭他的手艺,至少应当给他一个技师的名份和待遇,可是我们国家当时应该是没有这种先例的。而作为一般的普工,他可能又觉得有点屈才,还不如在外面做点上门工夫,吃香的喝辣的惬意和划算。 谁曾想随着木材的枯竭,大量的夹板、纸板、装饰板等替代产品蜂拥而至。且制作工艺简单,虽不耐用,但价格低廉,时尚、前卫,更能迎合人们的消费心理。于是廖木匠的手艺和工具,更慢慢地只能束之高阁,而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当然,我这只是一种估计,也许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
-- 作者:双江 -- 发布时间:2009/7/25 20:29:14 --
廖木匠不懂得要与时俱进,要不然,凭他的真功夫好手艺,他现在应该过得不错。 他那么多徒弟,这时也应该挺身而出,帮帮他们的师傅呀 |
-- 作者:孟晓 -- 发布时间:2009/7/26 1:42:16 -- 木匠是个体力活行当,我进厂就是学的木工,但是机械木工,打眼刨方都是用机械做的,后来还是自己在家中慢慢做一些木器,才学会了这门手艺,可是又耗去了我的三年青春。 |
-- 作者:火土重生 -- 发布时间:2009/7/26 9:20:44 -- 我也学着做过木工,自己结婚的全套傢俱就是亲自做的,廖木匠混不下去是因为他和我们一样是沈(隼)师傅的徒弟,而现代木工全部是丁(钉)师傅的徒弟。一把短锯、一只小刨、一把钉锤就可打天下了。 |
-- 作者:金麦彭姐 -- 发布时间:2009/7/26 10:46:14 -- 什么行当都要与时俱进,才能适者生存。 |
-- 作者:峭壁松 -- 发布时间:2009/7/26 21:25:47 -- 谢夜深人静、潇湘之子、双江、孟晓、火土重生、金麦彭姐等朋友的友情跟帖。 像廖木匠这样的老知青,我是抱着对他在乡下精湛的木工技术的佩服以及对回城后处境的惋惜而写的这篇东西,谢谢朋友们的一些中肯评价。据我所知,知青群体中尽管有部分知青混得还不错,但绝大多数的处境并不乐观,不少知青尤其是一些老知青回城后,有的尽管有些手艺,但不一定能找到适合的工作,尤其不习惯8小时工作制,于是干脆在社会上打流,东一锤子西一棒子,人老了,要么身体不行了,要么所掌握的技术过时了,再难有稳定的收入,使生活陷入困境之中。还有不少知青回城后已分配在企业工作,由于企业或者个人原因导致离职下岗,加上年龄、身体、技术等原因,再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导致贫困潦倒。这样的情况在我身边可说举目皆是。
|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9/7/26 22:01:42 -- 唉,上山下乡,知青生不逢时,当年一屁眼劲接受再教育,一代人的牺牲。改革开放造就了一批富人,我们老朽了,一脸风霜、两手空空,又成为淘汰者,面对快速发展,一片茫然, 默默地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支撑着社会金字塔,还是我们“知青”! 日子,还得过下去...... |
-- 作者:游客晏生 -- 发布时间:2009/7/26 22:32:53 -- 读完峭壁松的<<廖木匠>>,我认为,人要跟上时代.社会在发展,再好的手艺哪里搞得赢机械化,如过他改行搞装修的话,也许会混的好些. |
-- 作者:笑对人生 -- 发布时间:2009/7/27 3:14:18 -- 世界上有很多个,廖木匠,没有想啊峭壁松讲的就是我们这里的廖木匠,他是江永红旗公社中桂大队的知青,和我同一公社,文章写得很好,很真实,后面的情况不好原因有很多,朋友们讲的基本是属实,我这里还有他的照片,我想,请峭壁松能不能将这篇发到江永版去,那里有他很多熟悉的人,这篇文章会得到很好的反应 |
-- 作者:酒鬼 -- 发布时间:2009/7/27 13:53:20 -- 说起廖木匠,在江永的那一段,不很了解,转到浏阳后,我们接触还真不少。我和我哥哥的家俱,就是他做的。正如峭壁松所言,手艺真的不错!其实他是一个大家族之后,家里曾富实得很,可惜都被他玩丢了。自已又无一正式工作,老婆身体一直不好。老了老了,情况就很差了。怨谁?呵呵,只有天知道! |
-- 作者:布谷催春 -- 发布时间:2009/7/27 16:59:34 -- 是金子一定会闪光,廖木匠应该改变思路向仿古家俱制作发展。紫檀.黄花梨.黄洋木制作的家俱很有市场前景。可观! |
-- 作者:九澧山鬼 -- 发布时间:2009/7/27 22:05:34 -- 可惜,廖木匠绝对是个心灵手巧的人,也许,他不适应现代高度市场经济的社会,或者,他没有遇到发挥他专长的机遇。想当年,我在部队最想学的是木工,因为我们连队有随军的八级木工技术工人骨干,他们做的木模好高级的。我觉得木工和厨师一样,是一门技艺,可以自己终生受益。 |
-- 作者:笑对人生 -- 发布时间:2009/7/27 22:08:10 -- 以下是引用酒鬼在2009-7-27 13:53:20的发言: 说起廖木匠,在江永的那一段,不很了解,转到浏阳后,我们接触还真不少。我和我哥哥的家俱,就是他做的。正如峭壁松所言,手艺真的不错!其实他是一个大家族之后,家里曾富实得很,可惜都被他玩丢了。自已又无一正式工作,老婆身体一直不好。老了老了,情况就很差了。怨谁?呵呵,只有天知道! 讲的实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