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原创]无言的结局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37625)

--  作者:浩宇
--  发布时间:2009/5/9 10:59:49

--  [原创]无言的结局

无言的结局

                                                                     下乡40周年系列文章之一

   今天是我下乡40周年纪念日,与此相关的一些事,一件件、一幕幕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令人深思、令人感叹。

   记得68年下半年,工人宣传队进驻学校,大规模的红卫兵运动已进入尾声,复课闹革命有一日没一日的流于形式,随之而来的是间断的枯燥无味的政治学习。我们是68届的,照理是毕业了,但大学的门早已关闭,剩下似乎有三条路,下乡、待业、招工。那些日子的课堂学习班上,工宣队和政治老师只是说“一颗红心,两种准备”,除了下乡可能性较大以外,没有其他好消息,同学们心神不定,三五成群的猜测着种种可能的去向,也有人说某某工厂要招多少工,某某机关要补多少员,不言自明纯属道听途说聊以自慰。

   命运啊!到底向何方?临近年底形势已经完全明朗,大家心中明白只有下乡一条路了,随着老人家发出知识青年下农村接受再教育的号召,下乡已成定局,有的地方有的学校已有人先行一步。城里气氛压抑得很,整个社会都在动员,居委会的人多次上门催促。更可恼的是我家隔壁住着个居民小组长,留着短发、一张蜡黄的脸,嘴里刁着纸烟,手里端着茶杯,不男不女阴阳怪气的,根本无视我家嗲嗲娭毑年迈多病,一天上门串得好几次,催促我下乡,顺便要东要西的,搞得我晚上都做恶梦,唉,真的呆不住了,只有下乡的命啦!

   69年1月3日,我们班几个同学聚集在彭同学家,光线暗淡的小屋里,我们围着烘罩坐着,寥寥数语只是商议如何结伴同行,究竟到华容还是到资兴,实在说不出哪个地方好些,最后决定去华容也只是随学校的大队伍走罢了。

   屋里煤气很重,我不时地起身走动,显得焦躁不安,同学们却相对平静,没有笑语,没有叹息。

   我跟他们说:“我必须回去跟父母道别(父母在外地)要过几天才能回来。”另外我还有一句话没说,我必须把我的决定告诉她,因为她一直在关心我的去向。

   她是长沙一所中专的学生,那学校处在半停课状态,只有部分学生留守学校。正是吃晚饭的时候,我很快在食堂找到了她。

   “吃饭没有?”她见面就问。

   “肚子饱,不想吃。”我不痛快地说。但她还是拿起盆子打好满满一盆饭菜送到我手上。

   “是吃饭的时候,怎么吃不进。”她疑惑地望着我说,我只好慢慢地一挑一挑吃起来。

   “快点吃,饭会冷啊!”她催促着。

   我瞥了她一眼,忽然发现她旁边有两个男生,其中一个瘦高个子皮肤白皙。啊,又是他,这个小白脸,干嘛老缠着,心里顿时冲出一股无名火,我把手一摊说:“我不吃了。”

   “不吃啦?浪费粮食啊!”她急了,冲着我就一句。

   “什么浪费粮食,不吃就不吃!”我提高声调,猛地将饭盆往桌上一砸,饭菜匡哒一桌,我遂起身甩手而去。

   “不吃算哒,莫跑啊。”她边喊边追。

   我已走到校门外,听到她还在追喊,情不自禁地放慢脚步。她气喘呼呼地追上来说:“你以前不是这样,不吃就不吃嘛,我是怕你饿啊!”我没答话。

   她无奈地说“同学笑我的饭盆子给砸扁了。”

   “谁说的?那个小白脸?敢当我面说小心我揍他。”

   她知道我不是那样蛮撞的人,但还是解释说:“他是同年级的,都是校篮球队的,学校没课上又没多少人了,他好像就来得多一点。”

   她拉着我的袖子盯着我说:“今天你怎么啦,一定有事要跟我讲。”

   “我要下乡啦,你说急不急。”我叹了口气,把这几天的情况和下乡决定全吐了出来。

   她不时地安慰我,我俩边说边沿着学校旁的乡下小路走去。路两旁的蔬菜地泥土飘香,小土包上树木杂草包围着几栋土砖房,窗外散落微弱的灯光,再远一点有一口鱼塘,一棵早已落叶的老树,旁边一栋破旧低矮的土砖屋孤独而没有声息,惟有一群麻雀叽叽喳喳的像是呼唤同伴归巢……

   这儿,就是她的家,去年搬过去的。

   那天我们围着一炉火,谈下乡的事,谈中专毕业分配,重复聊着过去的故事,肚子饿了,又弄了点洽的,直到很晚我才离开。

   第二天我赶到外地父母单位,父亲已被揪斗,母亲战战兢兢维系家庭,宿舍外墙上尽是批斗父亲的大幅标语,弟妹们过早地没了欢笑,惊恐地不知所措。那儿也在动员下乡。父母知道下乡是不可逆转的,只是跟我准备些旧衣物,嘱咐要和贫下中农搞好关系,力所能及做事,自己照顾好自己。随后几年我们家一共有四个子女下乡,那段日子无疑是父母最担心最难过的日子。

   等我回到长沙,大批的下乡的同学已于1月8日走了,水哥对我说:“不是等你,我们也早走了,下一批1月14日。”他们没丢下我,这使我好感动的,现在我还十分留念我们同时下乡的7个同学在乡下朝夕相处的日子,直到6年后,我最后离开乡下时,生产队会计账户上还是一个户头 — 长沙知青。

   她从不穿军装,平时她喜欢穿(也不是很显眼的)花衣服,14日那天她穿着花布衣系着红围巾在清一色的黄蓝制服里,显得特别起眼、靓丽。她给我买了一些必备的生活用品和一包点心,用网袋和一个大脸盆兜着,还有一个封面印有“红卫兵”三个字的日记本,本子里夹着她的两张近照,扉页留下她清秀的字体,末尾一句是: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保重身体,早日归来。说实话,当时我就对“早日归来”这句话感觉相当沉重,对“早日归来”的美好祈愿并没有信心。

   我告别了我的嗲嗲娭毑开始了新的征程,只有她送我一起到了学校,操坪里有很多人却没有走的动静,也没有遇见同伴,一打听,原来去华容的日期已改为1月18日

   那些日子,每天不是我去她家就是她来我家。她很勤快,以往每次来见我有家务事总要帮忙搭上一手,有时跟我嗲嗲娭毑聊上几句,两老熟悉她喜欢她,这回她见我在屋里升火搞得满屋是烟,她连忙说我最会发(炉)火,便接过扇子提起火炉在外面升起火来。几分钟后提着通红的炉火进来了。娭毑禁不住当面夸起来:这同学就好,又高大又漂亮又能干。我担心老人说多了搞得她不好意思,把娭毑拖到一边说:“你老莫讲哒,我早就跟你老讲过我是下乡的,她将是城里有工作的。”

   “那冒缘分喏。”老人小声地自言自语,脸上流露出遗憾。

   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她匆匆过来对我说,学校要她明天到H市去,因此不能来送我。就要分别了,我突然感到很不是味。

   我俩在外面走着,多少次在林荫大道,在小巷里,在乡间小路上。但这次的感觉大不相同,马路上行人稀少,茫然地走,默然不知哪里是要去的地方,昏暗的路灯照着浅浅的影子,寒风吹来,很冷。我执意送她到她家门口,要分别了我们似乎没有分别的意思,我感觉心跳得特别快,有好多话要说又不知如何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半响,结结巴巴冒出一句:“你真好,如果我不下乡……。”

   “如果?你不会回来吗?你肯定会早日回来的!”她的话总是充满温情而善解人意。相比之下我感觉自己说得有些俗气、多余。

   我不好再说什么,脑子里稀乱的,直到她拉着我又往回走。

    天公也有意捉弄,一会儿北风夹着雪籽呼啸而来,吹得全身冰凉。不能再走了,我担心她受冻又要送她回去,但她坚持要独自回去。她握住我的双手久久地凝视着:“你到了华容一定要来信呀!”这句话她已经重复了几遍。

   回答是绝对地肯定“好嘞,会来信的,怎么会忘记呢?”

   然而我没有守约,下乡后我一直没给她写信。

   我虽然知道她毕业后分配在s市的某个大型企业,但却不愿意刻意去见她。91年我到s市参加企业负责人会议,会议之余便抽空到她厂,那个厂蛮正规蛮气派。蓦然回首,她早已在厂门口等着,我看见她老远就在扬手,她不再是穿花衣服的年轻女生,此时的她身着工作服,头戴安全帽,显得清爽干练。她告诉我她任厂技术部主任工程师,家里……

   参观工厂,听她介绍设备及生产情况,因行业不同所学专业各异,我不感兴趣;轰鸣的机器声冲淡了回味往事的气氛,我有些踌躇,思绪飘零,感觉此行差矣,不如留住回忆比见面要好。

   临别,她送我一程,闲谈中像是不经意似的突然冒出一句:“你说下乡后给我写信,怎么冇来信呢?”

   我沉默着,她接着补上一句。“我知道你不会给我写信的,这就是你的性格,但没想到你会来看我。”她轻轻地说着,把头稍稍偏了过去。

   我没有回答,我真的讲不清当时为什么没有给她写信……

   也许因为乡下日子过于辛苦沉闷,要操心的事情也太多,心情压抑有些透不过气来;

   也许因为前方的路太凄迷,周围的同学一个个地招工招生离去,而自己返城的希望却一次次泡灭;

   也许因为如她所说的性格使然的缘故,我理解为不愿追求自己认为没有答案的事情,深信忘却其实更美好;

   也许因为上山下乡本身就是无言的结局,让人不明就里,找不到理想的归宿和有意义的答案;因而随之发生许多事也注定是无言的结局,淡淡的没有颜色,静静的没有浪花,默默的没有声响。

   40年过去了,仿佛一切都已随风而去,然而一旦提起却猛然发现,那个年代,那些事儿早已深深的留在记忆里萦绕不退,从来不曾忘却。

            (此帖写于2009年1月18日,今应好友要求发此帖)












--  作者:蔡家湾
--  发布时间:2009/5/9 16:48:34

--  
   浩宇是能人,浩宇能写会算,这是我知道的。浩宇有这样一个故事,我却一无所知,谢谢浩宇今天把这段往事告诉我们。
      这是一段无言的结局,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也很正常。浩宇不忘此事,还去看“她”,说明浩宇是大丈夫,更是性情中人,我们赞美你,夸奖你。
            谢谢浩宇的文章,祝福浩宇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  作者:笨笨牛
--  发布时间:2009/5/9 19:22:57

--  

  浩宇出大作品了,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更想不到有这样一段浪漫而伤感的经历,不知是幸福还是痛苦?或者说是幸福与痛苦的交织?

  “ 40年过去了,仿佛一切都已随风而去,然而一旦提起却猛然发现,那个年代,那些事儿早已深深的留在记忆里萦绕不退,从来不曾忘却。

  这样的事儿怎能忘却?


--  作者:东方之河
--  发布时间:2009/5/9 20:05:53

--  

     浩宇兄的这帖凄美的结局,看来不是无言,而是有很多很多的言啊.

     曾经发生,曾经美好,曾经错过,曾经伤痛,曾经惋惜,到头来四十年,想说的话,还有一句:有下辈子么?

     于此帖,我很感动,很惊讶,很佩服-----也对浩宇兄.


--  作者:古潭静子
--  发布时间:2009/5/9 20:11:31

--  
楼主浩宇的故事,虽不算悲剧,但读后感觉是绵绵无尽的酸楚,有道是有情无缘。那场声势浩大的下乡运动,如同一条无声的银河,隔断了天下多少牛郎织女的情缘,淹没了人间无数痴情男女的情梦。可慰藉的是40年后,当年的记忆没有忘却,红尘结局无言,瑶池为之叹惜。愿浩宇君心中的鹊桥载着美好回忆,幸福快乐的生活。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9/5/10 0:30:11

--  

   无言的结局,40年回首,因为前途迷茫,也许因为在她面前自卑。。。

  【闲谈中像是不经意似的突然冒出一句:“你说下乡后给我写信,怎么冇来信呢?”】
  【我沉默着,她接着补上一句。“我知道你不会给我写信的,这就是你的性格,但没想到你会来看我。”她轻轻地说着,把头稍稍偏了过去。】浩宇兄你啊,你让她,盼啊盼着你的来信,最终让她失望,让她内心痛苦,40年来,她同样像你一样深深的留在记忆里不曾忘却,只是不说而已,你可知道?

   凄美的故事,无言的结局!




--  作者:尾巴
--  发布时间:2009/5/10 11:55:31

--  

昨晚<<佳片有约∶西伯利亚理发师>>,简用十年时间从美国到西伯利亚,找莫斯科军事学院士官生托尔斯泰。在他家二十分钟,没有见到他更没有说上一句话,令他俩凄美爱情无言的结局。

浩宇兄<<无言的结局>>谈及他和她的恋情时,认为也许因为上山下乡本身就是无言的结局,他才真的讲不清当时为什么如此那般做,从而使他自己爱情无言的结局。其实,与其说浩宇兄说也许因为上山下乡本身就是无言的结局,不如说浩宇兄是在说上山下乡本身就是无奈的结局。若指上山下乡本身就是无奈的结局的评判是中肯的。

但从严格意义上讲,上山下乡运动本身其实应该是有言的结局,而且是振奋美满的有言。因为,时代已经摈弃文化大革命运动,已经摈弃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历史进程巳明确告诉世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已不再有。这就是定论,就是有言。

此外,既便是浩宇兄的<<无言的结局>>,虽他自认为无言,但<<无言的结局>>却也是一种有言。他以沉思者身份、采用深切触动感染当年当事人们心灵的细腻描叙,从一个微细视角给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一个细微注释。这,恐怕是浩宇兄自己没有想及的。

听,耳边飘过<<无言的结局>>,这是一首卡拉歌厅比我们年轻十岁的人才去点唱的歌,是和我们选歌有所不同的。但是,<<无言的结局>>歌声却已飘过浩宇兄心头四十年,现在人到花甲激昂深情唱出,是喜乐哉,更是悲欢哉!

今天的浩宇兄心态年轻,大概也与坚持不懈长年眷念那铭心刻骨爱情的<<无言的结局>>健身养心有关罢。

<<无言的结局>>(原歌曲<<无言的结局>>)

原曲改词

女:曾经是对你说过
这是个美满的结局
随着那岁月结伴而去
我曾经说过如果有选择
我永不离开你
脸上只会有笑涕

男:但我要如何如何能
继续再想念你
我怎么能够怎么能够
坦露一切祈语
啊 让我再回忆你
让我再祝福你
只要你倩影留住

女:回忆时候说回忆
请不要说难记住
就让那分手轻轻地深藏住

男:也许我会记住
也许会更回忆
也许又会有也许





(点击按钮  即可播放)

附录:

<<无言的结局>>

原歌词

女:曾经是对你说过
这是个无言的结局
随着那岁月淡淡而去
我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
我将会离开你
脸上不会有泪滴

男:但我要如何如何能
停止再次想你
我怎么能够怎么能够
埋藏一切回忆
啊 让我再看看你
让我再说爱你
别将你背影离去

女:分手时候说分手
请不要说难忘记
就让那回忆淡淡地随风去

男:也许我会忘记
也许会更想你
也许已没有也许




--  作者:尾巴
--  发布时间:2009/5/10 11:55:46

--  


--  作者:淮羽
--  发布时间:2009/5/10 13:13:21

--  

    平日看到浩宇那副职业经理人的派头、听到浩宇那些勇猛过人的故事,真还不知道他也有这么一段儿女情长的经历,难怪说“无情未必真豪杰”。

    读过浩宇一些文章,认为这一篇最是用心写的,到底是“早已深深的留在记忆里萦绕不退,从来不曾忘却”的“事儿”!

    是的嘛,怎能忘却--“因为她一直在关心我的去向”;
    “那天我们围着一炉火,谈下乡的事,谈中专毕业分配,重复聊着过去的故事,肚子饿了,又弄了点洽的,直到很晚我才离开”;
    “14日那天她穿着花布衣系着红围巾在清一色的黄蓝制服里,显得特别起眼、靓丽。她给我买了一些必备的生活用品和一包点心,用网袋和一个大脸盆兜着,还有一个封面印有“红卫兵”三个字的日记本,本子里夹着她的两张近照,扉页留下她清秀的字体,末尾一句是: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保重身体,早日归来”;
    “我执意送她到她家门口,要分别了我们似乎没有分别的意思,我感觉心跳得特别快,有好多话要说又不知如何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半响,结结巴巴冒出一句:你真好,如果我不下乡……”;
    “她握住我的双手久久地凝视着:“你到了华容一定要来信呀!”这句话她已经重复了几遍”……

    不怕你平日里有多“傲”!一旦坠入爱河,心也会变得格外温柔细腻,就连周边的景物也显得格外亲近--“路两旁的蔬菜地泥土飘香,小土包上树木杂草包围着几栋土砖房,窗外散落微弱的灯光,再远一点有一口鱼塘,一棵早已落叶的老树,旁边一栋破旧低矮的土砖屋孤独而没有声息,惟有一群麻雀叽叽喳喳的像是呼唤同伴归巢……

    爱情是自私的,即使你是特别大度的人,只要发现有插足意图者,都会醋性大发--“我瞥了她一眼,忽然发现她旁边有两个男生,其中一个瘦高个子皮肤白皙。啊,又是他,这个小白脸,干嘛老缠着,心里顿时冲出一股无名火,我把手一摊说:我不洽了”;“谁说的?那个小白脸?敢当我面说我就冒他一砣”……

    一双情深意笃的恋人,只可息不幸被娭毑言中--““那冒缘分洛。”老人小声地自言自语,脸上流露出遗憾。”事实上,凄婉结局的导演者并不是这位老人家,而是“发出知识青年下农村接受再教育号召”的“老人家”!对这一点,浩宇说得透彻--“也许因为上山下乡本身就是无言的结局,让人不明就里,找不到理想的归宿和有意义的答案;因而随之发生许多事也注定是无言的结局,淡淡的没有颜色,静静的没有浪花,默默的没有声响”。我想,这也就是浩宇此文的立意之所在。

    还是搬来牛哥的那句话作为本读后感的结尾吧--“浩宇出大作品了,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  作者:行者无疆
--  发布时间:2009/5/10 21:27:40

--  

落叶无声,掷地有声,为浩宇兄下乡四十周年系列文章之一叫好,期待看到之二、三、四.....


--  作者:仁义士
--  发布时间:2009/5/10 21:56:42

--  
十六岁的花季
--  作者:铁哥
--  发布时间:2009/5/10 22:28:34

--  
少年初恋的往事,既不轰轰烈烈,也不缠绵凄美,却由浩宇兄娓娓道来,竟也回肠荡气,令人感慨万千。遥想浩宇当年,英雄初长,豪情勃发,原也是白马王子,难怪有又高大又漂亮又能干的少女钟情。只是在那封闭保守和混乱的岁月,这段情事的结局注定无言。我和浩宇少年同学,促膝并肩,相交数十年,却对他的罗曼史一无所知,今日拜读此文,方知其健壮俊朗的外表之下,也有儿女情长,乃真英雄也。四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人生的无数往事,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然有些刻骨铭心之情,却挥之不去,深埋心底,不经意间却浮上心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人生!愿浩宇和那位曾经的美少女各自幸福安康!


--  作者:九澧山鬼
--  发布时间:2009/5/10 23:28:31

--  
     无情未必真丈夫。浩宇是个外刚内柔的男子汉吧?很多的优秀男人,其实在年轻时不知道自己的潜能很高,总是压抑自己。我不认为是知识青年下乡运动造成浩宇的无言结局,是浩宇自己人格的缺失,或是太傲,或是太卑。遗憾,那就只有信命吧,好好珍惜,总之,那也是一种缘分。我为你唏嘘,为你叹息,亦为你无言。


--  作者:尾巴
--  发布时间:2009/5/11 13:00:57

--  

我之所以引用巧遇的<<西伯利亚理发师>>,原由简单,就是西伯利亚,这个世界知名的沙俄时代流放地。

如果士官生托尔斯泰不被流放西伯利亚,也许他和简成婚,因为简答允求婚;如果士官生托尔斯泰不被流放西伯利亚,也许他和简...,

更进一步的问题是,士官生托尔斯泰为什么被流放西伯利亚呢?为什么呀?

难道浩宇兄真正的"无情未必真豪杰",难道浩宇兄真正地人格缺失?

人的爱情,尤其青年人的初恋,成就的缘由的确复杂多层次且多变化。但是,成因主线是男女双方感情基础的牢靠与否。回过头讲,既使男女双方感情基础牢不可破,也可能由于外界关系而痛失日久天长,成婚了也可能劳燕双飞。

直接认为是知识青年下乡运动造成浩宇兄的无言结局,当然难以令人信服,牵强附会?或夸大其辞?但是,如果浩宇兄当时不上山下乡,他和他的她会走入婚姻殿堂。这应无疑义,因为他俩彼此深情相爱。至于婚后如何,能否执子之手到老,另当别论。

请看男女双方当时处境:

浩宇兄,父亲已被揪斗;四个兄妹下乡;家在外地;寄居祖父家;下乡6年。

她,她中专毕业后分配在s市的某个大型企业。

此情形之下,浩宇兄最佳办法是"绝"情,爱她就离开她,祝她幸福。才是真君子,浩宇兄这般做是对的。

浩宇兄是"傲",那是他的人性不是他的爱情。若是三国时代,小小乔不初嫁浩宇兄,才怪矣。

如果当时浩宇兄不上山下乡,他和他的她会走入婚姻殿堂。中饭后,我又想到。




--  作者:游客晏生
--  发布时间:2009/5/11 21:21:56

--  
  浩宇这篇美文说明一个道理:有缘无份。但几十年后回忆那段情感也是一种精神上发泄和放松。
   这么长的一篇文章令人一口气读完还嫌段,还跟得冒看得过瘾一样,我可是眼巴巴的望着你的下文喔!

--  作者:浩宇
--  发布时间:2009/5/11 23:05:53

--  

      谢谢蔡家湾、笨笨牛、东方之河、古潭静子、夜深人静、尾巴、淮羽、行者、仁义士、铁哥、九澧山鬼、游客晏生、杨头、天涯倦客、毛先生、晓峰等网友们关注此帖,谢谢各位用心的点评和拍砖。

    此帖原发在华容栏目,不意被东方版主“相中”转至茶座,加精置顶,弄得我怪不好意思。我想丑媳妇也要见公婆,让他去吧?遂引起多方高手评点,使我多有收益,难得,难得,借此也谈点体会;

    此帖主要为自己下乡40年而作,把下乡前那段日子的一些事情写出来以留着记忆。好久未发帖亦可练练手嘛,看看评点可知在学校学的那些作文知识忘记没有,是否对得住老师的教诲。仅此而已,别无他意。    

    为表达主题,帖中写有一段40年前纯朴友情的故事,我一直认为既非“初恋”更非“堕入爱河”。但如果条件具备,这段友情可能会朝那个方向发展,发展得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我说的是“可能发展”。开句玩笑,情场上对手多变数也多,我是摸路数不清的。那段友情由于下乡而自作主张止步,道理很简单,下乡就存在一个对未来事项的选择,确切地说面对这种情况有多种选择,有人顽强地追求,可能成功可能失败,不过我的好友有成功的例子;有人继续维持和缠绵,也可能成功可能失败。我本人不会这样做,因为对我来说,傲也好卑也罢,我的直觉告诉我,此举路太长、心太累;还有人选择放弃,或是“有言”的放弃,或是“无言”的放弃,我选择了“无言”,我以为无言胜有言,我至今认为当初的决定是明智的。所以叫“无言的结局”。套用了有名的流行歌曲《无言的结局》的歌名,实在是一种巧合,并非有歌词那么浪漫。

    选择“无言的结局”的命题还有一层意思,正如淮雨君所说:“对这一点,浩宇说得透彻--“也许因为上山下乡本身就是无言的结局,让人不明就里,找不到理想的归宿和有意义的答案;因而随之发生许多事也注定是无言的结局,淡淡的没有颜色,静静的没有浪花,默默的没有声响”。我想,这也就是浩宇此文的立意之所在。”

    我用的是“也许因为……”并无肯定语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人的理解不同,自有各人的道理。

    对上山下乡是否定的,下乡时宣传得轰轰烈烈,并达不到预定目标不得不收场,结局就是集体返城,但因为这个结局及其过程,它却改变了千万知识青年的升学、就业、生活乃至命运。

    我的同窗好友尾巴、杨头就此帖策我,我既发此帖就准备你们策,但要小心不要让我抓了牛尾巴牵了羊头啊!不过同时启示我,以后要找点资料(最好你们也提供些趣事)写个小小说,大家策,又像张三又像李四,那可能更有味,我站在一边,看你们如何对号入座。

    报告行者版主,之二、之三还没写,写了即发,写得好可要加精啦!但很可能让你失望。

    有网友电话建议此帖中用普通话代替长沙方言,我以为有道理,故作此修改。还有网友说可惜结尾太急……,我只能说:没戏啦,该收尾啦,如果写小说,放大五倍没事。

    谢谢!不一一回帖啦,谢谢。祝各位网上玩得开心,注意休息,晚安!





--  作者:九澧山鬼
--  发布时间:2009/5/11 23:37:26

--  

好的,最好是整合一下,搞成言情小说,可以了却大家羞羞答答的面纱。


--  作者:浩宇
--  发布时间:2009/5/11 23:54:17

--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是我们下放在一个队的同学,40年后相聚的合影

在乡下我们一个户头——长沙知青


--  作者:夏悸
--  发布时间:2009/5/12 18:13:27

--  

  没有缠绵悱恻的描述,没有怨天尤人的悲叹,平平淡淡却震撼人心!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无言的结局?


--  作者:金麦彭姐
--  发布时间:2009/5/12 23:41:27

--  
以下是引用古潭静子在2009-5-9 20:11:31的发言:
楼主浩宇的故事,虽不算悲剧,但读后感觉是绵绵无尽的酸楚,有道是有情无缘。那场声势浩大的下乡运动,如同一条无声的银河,隔断了天下多少牛郎织女的情缘,淹没了人间无数痴情男女的情梦。可慰藉的是40年后,当年的记忆没有忘却,红尘结局无言,瑶池为之叹惜。愿浩宇君心中的鹊桥载着美好回忆,幸福快乐的生活。

    9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