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原创]山西平陆槐下村的鄍城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36549) |
-- 作者:中条山人 -- 发布时间:2009/4/29 19:37:30 -- [原创]山西平陆槐下村的鄍城 山西平陆槐下村的鄍城 平陆县南村公社槐下村,有一个鄍城----当然现在没有了,现在只有遗址。古时候有,三四千年吧。这个城全部在地面之下,远远看去,黄土高原,平平展展,远处是中条山。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很繁华的地下小城市,不过这是相对当时而言。因为在地下,称为鄍城。古代“鄍”和“冥”通用,指暗地。所以,鄍城就是“暗邑”的意思。 这个小城市是个长方形,南北长约450米,东西宽约400米。其实按当时的人口数量来说,也不算小。鄍城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南北门居中,东西城门偏南一点。门门相对,形成了十字街,也就是现在我们遍布全国的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十字街中心有一棵古槐树,所以千百年过去之后,这里仍叫“槐下村”。 在城南边,地下挖了一个很大的池子,然后盖起一些宽房大屋,是贵族居住的地方。城北边是平民区,都是四合院,也就是我们现在仍能看到的平陆地窨院。但是这个地窨院是连在一起的,并且经过规划,出门来就是街道或者胡同。那时的奴隶和平民不一样,奴隶大部分种地,住在城外;而平民中有手艺人和生意人,基本居住在城内。鄍城排水系统规划得科学合理,四通八达的排水渠能够把雨水迅速排到沟里,而不会让地下城遭灾。 进鄍城有地下通道,从平地下行,缓坡到达城门。现存的东门通道长约200米,北门通道长约160米。路宽4米左右,上口宽5-6米,最低处距路面6-7米。两辆贵族马车在这么宽的路上会车,将不会发生任何剐蹭,相当宽松了。 鄍城东西北三面有护城壕,宽8米,深12米,足以使来犯的敌军望而却步。城外东南方向500米处有烽火台四座,之间相距50-60米,北门外400米处有烽火台两座,之间距离和城东南的差不多。烽火台上有战士昼夜守望,发现敌情立即燃放烟火报警。这就是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 几千年过去了,鄍城只保留了一些遗址。城南因长年的水土流失已成深沟,南门旧址不复存在,只能估计在沟里的某个地方。但是北东西门的旧址还在。原来的西北护城壕在上个世纪的60-70年代“学大寨”中,因“平整土地”运动大部分被填平;东护城壕也因长年雨水冲刷,一段成为深沟,仅有北段50米左右还基本完好,底部平整,宽约8米,深12米左右。 上个世纪60年代,在槐下村东北约3公里处,发现了当时鄍城贵族死后埋葬的墓地——滑里墓群。但是由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之后来文革十年之乱,一直到80年代中期,这里都是盗墓分子经常光顾之所,以致大批文物丢失,有些已经流失到国外。尽管如此,考古学家还是在这里先后出土了青铜鼎、编钟、编磬等重要文物。经卫斯先生考证,他认为此墓群当为“鄍邑”贵族的墓地。 据考证,槐下鄍城这样的地下古城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4/30 0:52:40 -- 鄍城就是“暗邑”的意思。 谢谢中条山人介绍。记得以前有个记录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叙全国行动紧急抢运急救药支援山西抢救中毒民工,故事就发生在平陆? |
-- 作者:甜蜜的笑 -- 发布时间:2009/4/30 13:43:24 -- 看山西的历史遗迹应该有很多很多,中条山人君的介绍,对山西平陆有了些了解。 |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9/4/30 14:42:49 -- 欣赏中条山人笔下的山西鄍城,历史的印记,地下城堡,独特的地理、历史环境形成了山西独特的民俗风情,人们称之为“黄河文化”或“黄土文化”,这特有的文化如今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
-- 作者:中条山人 -- 发布时间:2009/5/1 21:58:51 -- 谢谢朋友们关注。 过去我在平陆县工作的时候,经常可以见到文物的,文化馆有一个专门摆放文物的屋子,地上堆满了盆盆罐罐,残损的字画,我甚至见过半张圣旨!放到现在,都是很值钱的东西,但那时不懂,也没有动过要据为己有的念头。 有一次,一个大队的贫协组长到了文化馆(那时三馆合一:文化馆、图书馆、文物馆),找馆长,馆长不在,我接待的。他手捧一个粗布手帕,里面包着十一二个古钱币,都是布币和刀币,刚出土的,要交给国家。我当时只觉得老人是个党员,有觉悟,没有想太多。我说:交给我吧,等馆长回来,我转交给他,连个条子都没打----他也没要。馆长一回来,我马上交给了他,就像转交他一封信那样的木然。现在这些东西哪里去了,谁也说不清楚。 那时我们还能看到上百年前的大水车,虞坂古盐道上的锁阳关还有残墙断壁,还有石碑,现在都没有了。离县城10公里的地方有一条沟,农民们经常在下面挖龙骨,卖给药材公司,都去挖都去卖,但谁也不知道,他们正在拆卸、肢解恐龙的遗骸! 我们当时想的是:谈恋爱,涨工资,调动工作离开这个鬼地方!人心惶惶,根本不可能关注别的。离开了28年,又牵挂、怀念,老想回去看看;回去后听说一些事情,心里又疙疙瘩瘩不舒服,可现在自己却又像一个“托”一样,到处忽悠人们关注这个贫困小县----也不知道自己这是一种什么心态。 呵呵,不说了,今天是五一劳动节,我们是劳动者,祝我们快乐! |
-- 作者:东方之河 -- 发布时间:2009/5/2 7:37:00 -- 对珍贵的古文物怀着一种最复杂的心理:惊叹?幽怨?遗憾?怀念?好象都有.毕竟都过去了,这才成为了历史.看完此帖,我还在深深的思索. 谢谢好文介绍. |
-- 作者:中条山人 -- 发布时间:2009/5/2 20:41:29 -- 以下是引用东方之河在2009-5-2 7:37:00的发言: 对珍贵的古文物怀着一种最复杂的心理:惊叹?幽怨?遗憾?怀念?好象都有.毕竟都过去了,这才成为了历史.看完此帖,我还在深深的思索. 谢谢好文介绍. 谢谢!我们继续贴照片: 鄍城中的古槐(约明永乐年间,原古槐已死) 贯通鄍城中心的南北巷道北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