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原创]知青生活拾缀(七、学农活)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32204) |
-- 作者:白水 -- 发布时间:2009/3/11 15:39:29 -- [原创]知青生活拾缀(七、学农活) 学 农 活 在农村,光有一身蛮力,不懂得基本的农田耕作技术,或者说没有一手漂亮的农活,是得不到认可的。 一下乡,我们就不服这个输。堂堂七尺男儿,又是知识青年,有什么农活学不会! (一) 我们学的第一件农活,也是争了一口气而让我们扬眉吐气的第一件农活,是“搭田塍”。 开春以后,首先要将田塍上的杂草锄去,叫做“铲田塍”。铲田塍时最难难受是两只脚。茅草芽尖尖的、从田塍土里钻出来,象钢针一样锐利,赤脚一踏上去,茅尖刺入足底,痛得我们叱牙裂嘴地眼泪直流。再看社员,也有被茅草尖刺得跳脚的情况。当地多是“冬水田”,因为随时要下水田,又不能穿鞋,怎么办呢?我们琢磨着,慢慢地、双脚在田塍上拖着挪动,尽量将茅草尖横着踩下去,情况才稍许好一点。 一条田塍铲下来,两只脚板底已经麻木了。 铲去了田塍上的杂草,还须将田里的泥巴再被覆在田塍上,并荡平修光、修整齐。田塍搭得好,可以防止田里的水向外渗漏。我们跟着社员一招一式地学起来。下到田里,侧对着田塍,挖起一大耙泥巴放在田塍面上,再一耙泥放在田塍内侧,右脚随之跟进,并顺着刚搭的内侧田塍踩下去,然后反身用耙头将田塍拍实、修平。要搭好田塍,诀窍在于这一脚,既可以把田塍边的杂草踩到泥里,又可以使刚搭到田塍内侧的泥与田泥融合,防止漏水。 社员们搭田塍都很熟炼了,但没有在理论上进行归纳。我们在他们的介绍下,再经过仔细的观察、揣摩,归纳、总结出这一套经验。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我们的脚板皮也磨厚了,手掌也磨出了茧子,田塍搭得越快越好。原来教我们干活的几个年轻社员暗地里卯上了劲,拉开了架势跟我们比试起来。与他们相比,我们也差不了多少。到后来我们还能超出他们一、两个人来,觉得特别有劲,很是长脸。 等到月底评工分时,社员们都一致同意给我们三个男知青评上了9.5分。这可是主要男劳动力的工分。下乡四个月,我们就从刚开始的每天7分涨到了9.5分。 (二) 要拿到满分10分工,还必须学会“用牛”。 使牛犁田或耙田要根据田块的形状确定开始的路线,使牛尽量少走空路。 一次,我独自一人背着铁耙、牵着牛,到一个叫沙山排的地方耙田。我小心翼翼地栓好铁耙,套上牛辕,唤着牛,在田里来回往返地耙起田来。这个地方的田丘很小,有的地方连牛都转不过身来,我使劲拽住牛缰绳,强迫它按照我的意图行事。它红着眼睛、喘着粗气,极不情愿地返头瞪着我,一动也不动。我扯住缰绳不松手。突然,它瞪圆了眼睛,低着头,对着我抵冲过来。吓得我一步跨上田坎,挥舞着手里的竹枝条,对着牛头、牛脸一顿抽打。好一会儿,它才老实下来。 幸亏这仅是一头黄牛,体型不大,牛角很短,而我腿脚还快,否则,后果真是难以想象。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牛如此反常,发在这么大的脾气呐?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牛耕田已经很熟悉了,可能是我耙田的顺序方法不对,耕牛无所适从,而我又强行使唤它 ,以至发了脾气。 原来,牛也欺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学习。我终于能够根据田块的形状来决定开犁和开耙的路数、 顺序。使用犁、耙也逐渐得心应手。比起老农来,虽然没有那么熟练,但也算是能够使牛了。当然,工分也拿到了10分满分 。 (三) 山区多种单季稻 。“小满”以后,插秧开始紧张起来。原来在中学时,我们每年要下乡支农两次,扯秧、插秧已经是比较熟悉了。扯秧在于一小撮、一小撮有顺序地扯,插起田来,分秧就不会粘连。洗净泥巴,系上活结,就可以下田插秧了。一下田,我们就摆开了架式,吆三呵四地与农民比试起来。倒也像模像样地插到了头。 插秧必须弯腰,而我个子高,弯腰更辛苦。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得象要断了一样,直都直不起来。于是,我又瞄上了“打轮子”。“打轮子”就是用一排木制的圆轮在田里拖过,压出一排排横的和竖的线条,在田里划出格子。按照格子插出秧来则整齐划一。 轮子虽然很重,但是比起长时间弯腰,还是能够承受的。在拖轮子时,我看准对面的一个标志物,笔直地淌过去,线条拖得很直,社员也很支持和认可。 (四) 秧苗插下去以后,很快扎根、转青。又得开始中耕、除草,当地人叫做“涞田”。这是相对轻松的一种农活。田里先撒一遍石灰,杵一根撑手的棍子,三、五人一排,顺着禾苗逐行用脚将田里的杂草踩入泥里。 涞田时,大家三五成群,社员们相互插科打诨,我们知青就趁机学习本地方言,也跟他们说一些逸闻趣事。 由于田里撒了石灰,泥鳅都钻出泥来,有些窜了几窜就死去了。有细心的社员就把这些泥鳅收集起来,带回家做菜。我们也捡了两次泥鳅,带回去炒熟吃了,真是美味佳肴,只可惜太少了。 没想到涞田还有这样的收获。 涞田虽然轻松,却也很辛苦。 涞田时,双脚在禾苗旁不停地摆动,禾叶将一双腿拉出无数道血丝口,田里掺了石灰的泥水糊在上面,十分难受。傍晚收工洗脚时,发现小腿布满了一层黄色的泥釉,非得使劲搓洗方可去除。这样,又将满腿的伤口搓出血来。个中滋味,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五) 捱到秋收,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山区那时还没有使用打稻机。直径不到两米、高约半米的圆形禾桶,围上用竹篾编成的围蓆,放入用竹片做成的“打槎”,割下一把禾,双手握紧、举起,向“打槎”上摔打,将稻谷脱下来。这是一个既要体力又要技巧的活儿。割禾时,要顺着一个方向把禾翼甩出来,再用禾翼将禾把包抄起来,才能握得紧。在摔打脱粒时还要用一点托力,尽量把谷粒脱干净。 割禾、打禾时,很多穗屑和粉尘落在身上 ,落到衣领里,脖颈、腹背痒悉悉的,挠都无法挠。割下来的禾把带着泥水,举起禾把时,泥水顺着手臂流下,在摔打脱粒时,泥水又甩到身上。整个衣服前襟都是泥水,水蒸发了,泥巴就结成了一片片的泥壳。 随着收割的推进,禾桶要不停地向前移动。禾桶里的稻谷逐渐增加,又汲在泥巴里,拖动禾桶要很大的力气。 临近收工时,把禾桶里的稻谷装到箩筐里。当一担箩筐装满时,就要挑上田塍,送回晒谷坪晾晒。一担刚收获的稻谷起码有两百多斤重,跌跌撞撞地挑到田边,我是怎么也不能从田泥里一步迈上田塍。这是一个绝对需要很大力气的活,不是短时间能够锻炼出来的,我不得不拱手认输。 一担稻谷挑回队里,早已是精疲力竭,还得去挑水、烧水洗换浑身的泥巴和衣服,再到自己种的菜地里胡乱摘些蔬菜、做饭、吃完,不忙到天黑是收拾不完的。 那是一段特别艰难的岁月。 多少年以后,回想起来仍有很多感概。 在当时,农村的生产技术还比较落后,生产环境和条件还非常艰苦。我们赶上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但是,我们没有抱怨,也没有放弃。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地融入当地社会,学习农活,并掌握了基本的农业生产技术,没有成为当地农民的负担和累赘,自己养活了自己。 干农活虽然没有高深的技术含量,但也有一定的窍门和规律,也需要用心和思考。学农活的过程中,也使我们养成了用心和思考的习惯。这个习惯一直伴随着我们走过以后的路程。 这也算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另一个收获吧!
|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9/3/11 18:58:29 -- 白水白文,朴实文字,叙事熟悉,开春“铲田塍”、犁田、插秧、涞田、收割,坂禾,四季农活作业程序跃上屏幕。知青生活不去说那些说腻了的艰苦悲壮而是说农活,实际农村生活的确也给了我们收获,学会过去闻所未闻的农活,懂得农村24个节气,学会农谚观天气。 |
-- 作者:冬去春来 -- 发布时间:2009/3/11 19:53:49 -- 以下是引用夜深人静在2009-3-11 18:58:29的发言: 白水白文,朴实文字,叙事熟悉,开春“铲田塍”、犁田、插秧、涞田、收割,坂禾,四季农活作业程序跃上屏幕。知青生活不去说那些说腻了的艰苦悲壮而是说农活,实际农村生活的确也给了我们收获,学会过去闻所未闻的农活,懂得农村24个节气,学会农谚观天气。 |
-- 作者:孟晓 -- 发布时间:2009/3/11 20:54:20 -- 楼主的农村生活经历非常丰富,写得也非常朴实无华. |
-- 作者:东方之河 -- 发布时间:2009/3/12 20:16:34 -- 坚苦磨练,经验之谈,感慨之深,永世不忘!!! |
-- 作者:宇尘 -- 发布时间:2009/3/13 22:45:52 -- 回复 在当时,农村的生产技术还比较落后,生产环境和条件还非常艰苦。我们赶上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但是,我们没有抱怨,也没有放弃。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地融入当地社会,学习农活,并掌握了基本的农业生产技术,没有成为当地农民的负担和累赘,自己养活了自己。 朴实的文字,深刻的体会,能面对现实,敢于挑战自我,值得我学习. 谢谢白水好帖. |
-- 作者:九澧山鬼 -- 发布时间:2009/3/14 10:31:46 -- 向白水君学习,我就是没学会使牛耕田,有时间跟你学,补考个使牛执照。 |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9/3/14 15:40:11 -- 以下是引用九澧山鬼在2009-3-14 10:31:46的发言: 向白水君学习,我就是没学会使牛耕田,有时间跟你学,补考个使牛执照。 呵呵,学会驾牛很重要,我也加入补考队伍! |
-- 作者:东方之河 -- 发布时间:2009/3/14 20:33:18 -- 农活啊农活,很苦也快乐.苦在被贬时,乐在彰自我.在农村近七年,最辛苦的农田活我都干过,甚至开莆滚机耙过田,开小四轮拖过粪.只是不想再提起. 谢谢白水君,让我又一次回味农田的辛勤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