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原创]麵的ABC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30953)

--  作者:风铃
--  发布时间:2009/2/24 8:49:23

--  [原创]麵的ABC

麵的ABC

     记得小时候,一年365天,要吃上一碗麵真难,但也有特殊的时候,那就是非得过生日不可。那一天,妈妈不管怎样忙和累或是手头拮据都会想方设法买碗麵回来,并且还会在自家的灶上煎三个荷包蛋盖在上面。满脸堆笑地送到我的旁边,并嘱托兄弟姐妹们任何人不许来抢。为防止发生万一,她一直会目不转睛地陪伴着我吃完这碗麵,然后拍拍我的肩膀收拾碗筷笑眯眯地离去。我那时什么也不懂,嘴巴一抹,只知尽情地享受这该得的酬赏,而且洋洋自喜。过后,还要在兄弟姐妹及朋友们前炫耀一番。

       六十年代初期,每天都只知道饿,心里总想着那生日何时到来,好吃碗盖蛋的麵。众所周知的原因,那时连吃饭都成大问题,何况我家姊妹又多,要想吃盖蛋的麵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记得生日那天,妈妈噙着眼泪,手里端着12分钱一碗的“改良粉”,这种粉是由海草和葛根捣碎成粉拌和制作的。颜色是灰的,形状象现在的“小根麵”。只见碗里清汤寡水,几滴油星可怜地飘在水面上。我迫不及待的抢过来端在手里,眼冒绿光,狼吞虎咽地一口气就吃完了。过后还眨巴眨巴地回味了好一阵。妈妈见我吃完了,照例拍拍我的肩膀,一声不响地离去。

      七十年代下放在农村,那时由于经济不宽裕,物资匮乏,家中如果有客来,有时麵也作为一道菜上桌,好凑齐那六碗八碗的。麵在当时也是一种紧俏物,所以家中最多也只存有二三斤。记得有一次去砍柴回家来,已经下午一点多钟了,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家中其它人又不在,我图方便,开燃柴火就拿了一把麵煮了吃,大概有七两多干麵吧,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豪吃,肚子撑得圆鼓鼓的,挺高兴。到了晚上妈妈把我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妹崽你也老大不小了,要懂事了,家中什么状况你还不清楚吗?你一餐吃去那么多麵,你真是……”我转身跑回自己的房中,后悔自己真的不该一餐吃那么多,不想想家中和大家。

       八十年代,凭粮折。起个清早去粮站排队每月可买到几斤麵条,或找熟人开点后门。虽还不能作为主食,毕竟是方便多了。人们开始对吃麵有讲究。

       进入九十年代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物资充裕. 麵条已成为大部分人的早餐主食,并且开始在麵食上大做文章。方便麵、凉伴麵、炒麵等呼之而出,佐料也更是挖空心思花样百出,五禽肉丝、香菇,笋等琳珑满目. 土味的吃腻了,盘算着换换口味赏点野的. 汤必定是柱子骨头汤、蛇肉汤、鸡肉汤等不一而足。

        然而, 每天的早餐麵当我耐心地变换各种做法摆在桌上,叫女儿来吃时,可得到的是一句“不吃,见到麵我就作呕”,连不满五岁的小外孙也稚声稚气地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跟着起哄:“外婆,我也真的不想吃麵。”







--  作者:沙漠一棵树
--  发布时间:2009/2/24 9:11:57

--  
  风玲的一碗面反映了几个年代的变迁,文笔流畅,读后回味多多......
--  作者:永明马灯
--  发布时间:2009/2/24 11:16:16

--  

      风玲的面用人生的苦涩酸辣作盖码,吃下来,心酸心苦,五味俱全,“放下碗”,才晓得吃了此“面”,方能淡定神闲。尔后我想风玲外婆,一定是位大爱柔情的好外婆。


--  作者:东方之河
--  发布时间:2009/2/24 11:30:27

--  

      一碗面,盛着历史的进程,盛满人生辛酸,我们都能品味出当时的心境.

     好在我们从那碗面条的苦涩中走出来了;现在,别人不想吃,我还是把这生日的寿蛋寿面的传统保持下去,对自己,对亲人,甚至是遇到朋友的生日时.


--  作者:陌生鱼
--  发布时间:2009/2/24 11:58:30

--  
阅读朋友的文章,是很温暖的事情
--  作者:麟敏女
--  发布时间:2009/2/24 12:32:31

--  
  一麵可见时日变迁,好构思,好立意!

  喜欢看风铃的文章,那旧日陈事,总能勾起我对那年,那些人,那份情的深深追忆。

  走过来的人啊,还是凡事多作比较,便很知足常乐。

  至于后代人啊,就顺其自然啊,因为他们所处的是又一个新时代呢!


--  作者:风铃
--  发布时间:2009/2/25 14:10:27

--  
     感谢各位回帖.我只是想用最朴素的文字从一碗看似平常的面,反映人们生活与国家贫富密切相联的关系.国宁则民安,国强则民富.不折腾则民乐,瞎折腾则连吃碗面都困难哦.
--  作者:九澧山鬼
--  发布时间:2009/2/25 14:25:01

--  
我喜欢吃麺。农村祖父家的新鲜麦子磨的面粉做的麺好吃。部队的面条我是后来吃得作呕,因为经常吃,以至于我复员后好几年不吃面。那时县城饭店的杂烩面、红油大面、阳春面,是改善生活的好东西,而今的方便麺确实方便。风铃《麺的ABC》好,我过几天再专门呼应一篇:《麺的DEFG》,好么。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2/25 16:52:13

--  

   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条件逐渐改善,饮食的口味就刁些了。记得79年第一次去济南出差,所去的单位食堂一天到晚都是面食,早是面条、油条、馒头等,中晚主食还是馒头——就像我们有些单位食堂蒸屉的饭分格卖,那儿馒头是2两1格,每餐4两是2格。南方人吃了一周尽面食就有嘴里未吃饱不想吃的感觉,兼之菜口味偏咸,觉常肚子咕噜响未吃饱。跑到市内几家饭店竟未买到米饭——据说当地大米是限量供应的。我所去的单位食堂买10斤全国粮票的餐票只售1斤大米饭票,而且那北方油粘米特好吃不出饭,1斤饭票1餐就吃光了。带的20斤全国粮票只享受了2餐米饭,而据那些老出差油子说一次带近百斤全国粮票,就可多享用几餐米饭了……

   回来说给曾在沈阳和北京工作过数年的老父听,他说,你一天到晚吃白面还不是福?我们50年代在沈阳一天到晚吃棒子面等粗粮,哪有几餐细粮吃?大跃进调回南方前在北京也是搭配许多粗粮,还是定量供应!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作者:夏橙
--  发布时间:2009/2/25 20:00:54

--  
以下是引用沙漠一棵树在2009-2-24 9:11:57的发言:
  风玲的一碗面反映了几个年代的变迁,文笔流畅,读后回味多多......

               面条对我来说也有风玲同样的感受,那时候的美食哦!谢谢你的美文让我回忆起儿时吃面条的种种趣事。
--  作者:九澧山鬼
--  发布时间:2009/2/25 22:58:56

--  
谢谢!风铃让我失去的对面条的记忆又恢复了。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9/2/25 23:39:13

--  
   “不吃,见到面我就作呕”,这也是实话实说,现在条件好了,腻了,过去,不是这样,物质匮乏,来客或过年有面就饱食一顿,要不然,妈妈:“妹崽你也老大不小了,要懂事了,家中什么状况你还不清楚吗?你一餐吃去那么多麵,你真是……”的一句怎会让你内疚好久!唉!
--  作者:孟晓
--  发布时间:2009/2/26 0:06:13

--  

  每天的早餐麵当我耐心地变换各种做法摆在桌上,叫女儿来吃时,可得到的是一句“不吃,见到麵我就作呕”,连不满五岁的小外孙也稚声稚气地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跟着起哄:“外婆,我也真的不想吃麵。”——不说儿女小孩们不爱吃面食等,连我们自己也对一些食物减少了兴趣。

  其原因究竟是现在吃的东西多了呢?还是过去的食物味道好些呢?——我经常与人闲聊此话题,却没有一致的答案![我记忆中最香甜的却是“苦日子”中母亲用晒干的老包菜叶子和米煮出来的香喷喷的米饭咧]


--  作者:九澧山鬼
--  发布时间:2009/2/26 12:32:26

--  
风铃麵的ABC,引发我的麺的DEFG,再次谢了。
--  作者:风铃
--  发布时间:2009/2/26 15:26:57

--  

    简单的一碗面,从大的层面看只是沧海一粟,而酸甜苦辣咸尽在其中.再次感谢各位的抬爱,真是受宠若惊.

   感谢九澧山鬼君的美文.拜读了


--  作者:公社社员
--  发布时间:2009/2/27 22:23:33

--  

   “一碗面”反映了几个年代的变迁。

   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都幸福了。


--  作者:九澧山鬼
--  发布时间:2009/9/16 7:00:33

--  

国庆60周年,再回忆过去缺吃的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