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讨论]一字不识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30907)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2/23 13:05:25

--  [讨论]一字不识
楚人兄在轶事发了益阳三台塔片片,左门联第三字很冷僻,不知茶座各位大虾可识之?

这个字不认得,请帮忙辨认。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2/23 13:07:05

--  
     在湖南也走过几个县市,基本都有宝塔,但此“宝塔镇河妖”立在河床边的似不多。

       把那左边门联放大了看,第三字也不认识。明清皆用繁体字,此字却是简体的“门”内有个“井”字?手头只有本89版辞海,遍查“门”部无此字形相近字。看来有待识者答楚人兄此考题了。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9/2/23 20:47:42

--  

   楚人、灯火都不知,只有问老天,的确有这个字,但无法查到简体,可惜音义失传,找不到读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2/23 23:14:10

--  

    谢谢夜深兄帮忙搜寻。刚见旅游版风铃草答案,似有一定道理:

  

  

是“开”字。因为行书对笔画的要求不是那么严格。可出头,可不出头;多一点少一点都没关系。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2/23 23:25:36

--  
    

     我与一些网友查了“门”部皆未把这“井”(開)挖出来。风铃草的考证与笔教授补证有一定道理。那照片未放大前门联不太清楚,楚人原文说明门联如下:

    塔门有副对联:“风云拥地腾宵汉,山水χ人焕日星”。其中有个字不认得,请哪位帮忙辨认。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2/24 12:14:13

--  
    有朋友在轶事栏对“开”说有些质疑,忽然想到这网上搜索的捷径何不一试?百度上查到,益阳有2座临河(湖)塔,除了沩水边此三台塔,还有位于洞庭湖的内湖“烂泥湖”的奎星塔。看了些博文或帖子,可惜都未提三台塔此门联,不知是否皆“知难而退”了?

  

益阳的三台塔/老子爷  文


..

       在益阳市资阳区和赫山区资水下游的两岸各立有一座塔,这就是许多益阳人都知道的益阳二塔。但这二塔益阳多数人都叫不上名字,查资料,也只能查到资阳区水北的塔名---- 三台塔。

        三台塔,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七层八面,该塔目前保存完好,看来,也是乾隆盛世建塔热的产物。其实,三台塔的前身并不是塔,而是叫三台阁,虽地基也是现在塔的原址,但却不是水北,而是在水中的贺家洲上,于明朝万历三十年由知县王德坤所建,那时的资江可不是现在这种拉直河道的模样,因益阳地处资水下游,故这中间的河流也有些象湖的味道,中间没有明显的航道,却有许多洲,象贺家洲依次而上便是庆洲,青龙洲,萝卜洲,菜家洲,李家洲等,明朝建三台阁于贺家洲的用途,原本是用于秀才聚会,在此吟诗作对比文的地方,因万历二十八年,益阳铜工之女姚氏入选为妃,这也是几千年来益阳唯一一个被选入妃的美女,所以显得是件轰动地方的大事,事后风水先生总结出一句话;“庆洲露一拳,益阳出状元”,所谓“露一拳”,是因为那时期洞庭湖的水位已经抬高,庆洲被淹在水中,如果冬季水位低的话,庆洲就会露出来,但“出状元”却显然是一个地方的希望,把人的希望和自然反常现象联系起来,这则是中国传统的推测判断方式,自然,当时的县令为实现地方的这种希望,便起了这个三台阁。  

        三台阁,史无具体模样记载,但于建阁二十五年后,于崇祯年间,秀才谢锡贤考上了进士,自然,庆洲事先也露出了水面,于是,益阳人更是坚信“庆洲露一拳,益阳出状元”的说法了,在崇祯11年,益阳名人罗喻义、郭都贤又重新将此处修建。可这不久之后,便是满州人的天下了,朝代换了,三台阁的作用也就失去了,因这时还聚会在此吟诗作对比文的话,有暗喻嘲讽满人靠武力征服天下的嫌疑,因此,以后就衰败下来了。

        至于乾隆四十八年建三台塔,那则是一个半世纪以后的事了,其实,在乾隆时期的建塔热中,益阳的沿河两岸包括许多支流两岸还建了许多塔,但都因为规模和等级质量的问题未能留名和入志,就是三台塔也因质量的问题,曾几经重修,这样看来,乾隆时期作为政治任务的建塔工程,也有许多是应付的豆腐渣工程。

        但要补充说明的是;现在保存完好的三台塔则是同治八年(1870)重新修建的。那时,益阳大码头的商业水运文化已经崛起,自然,下游的河道也已经疏通,本来在江心贺家洲的三台塔也就到了北岸,但此时,历经多半个世纪的三台塔也快倒塌了,于是,益阳富起来的老板们便自动捐款重新翻修,据载;“修石岸三十丈以围固,塔七层,高二丈,峻丽牢固,雄伟壮观。虚其中,婉蜓曲折,旋至塔顶。上辟四门,纵目远眺,一望无垠,远山近水,皆入眼帘,历历可数”。

        本来,这只是一次自发的,保质保量的翻修,原本是地方的好事,谁知,这却惹恼了南岸的另一个人,那就是前面说过的益阳新崛起的酒厂老板,那个酒洗汉口码头的徐志潭,此人天生爱斗豪,他见北岸翻修三台塔,认为是把河妖镇到了南岸,于是很不服气,虽然他没有托塔天王晁盖那种拆对岸的塔建过来的霸道,但他却有用一人之财力对付对岸所有老板们的豪气,于是,在同治九年,在现今益阳市二中的河边,建了一座比北岸质量更坚固的塔,自己命名为“斗魁塔”,有明显挑斗北岸的意思。

当然,徐志潭的性格是敢于挑战和斗豪,而大多数的益阳人则不是这样,久而久之便觉得这“斗魁塔”有伤两岸和气,于是,便把它改为“独魁塔”(益阳话‘独’‘斗’同音),但这“独魁塔”也有挑衅的意味,益阳人是不喜欢窝里斗的,于是,连这名字也被人遗忘了,这座塔也没能入志,似乎益阳人连谈论它都不愿意。(作者老子汉)


--  作者:九澧山鬼
--  发布时间:2009/2/24 13:28:11

--  

这个字也许就是开,从上面各位朋友分析文章看,似乎是古人在乎字格的风水寓意,是不是寓意那地方人才不会被門关锁住,门字头上简化,不压头了,开字少一竖,是少了一根关门的门杠,人才有开放的环境走出去。乱说的,拆字游戏,形而上,玄学思维。



--  作者:不知天命
--  发布时间:2009/2/24 17:59:23

--  

    按文意和字形理解,应该是“开”字,“开”字在篆体中的很多字形中,繁体“门”字内是“井”字,“开”在草书中,也常见下部写为“井”字,但在此处,简体“门”内加“井”字,似不多见,但又可有说法,因为此简体“门”不是我们常见的简体“门”,写法上较常见“门”字多了一点,个人理解为是民间自造字,是否别字,不好下断,但作“开”字应无异。“开”“井”的来去渊源,从“刑”字好像可找到一些相关说法。凡字,应以字典为据,字典中没有的就是错别字,但中国文字渊源流长,说不定某朝书家曾这样写过,国人也常说:“有书可对”,如此,又有何法?以上老夫自忖,不一定对。

   灯火兄出题,为“考证”,“害得”老夫花了两个钟。



--  作者:楚人
--  发布时间:2009/2/24 18:50:29

--  

老灯火兄、笔架山人兄、九澧山鬼兄、不知天命兄、元宵兄、风铃草姐、乡音姐,谢谢各位的回帖。为了辨识这个古怪的字,劳动了大家,又是查字典,又是“形而上”的分析,还有笔教授从做对联的规律进行推断。我查了《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辞海》、《汉语大字典》,都是无功而返。夜深人静兄找到了这个字,但读不出音,也不知其义。我也同意这个字是“开”,比较好解,对仗工整。


--  作者:不知天命
--  发布时间:2009/2/24 19:43:54

--  
    这不识的字,何止千万,我等为一字费如此多劳动,也是属于有蛮“酷”的一族。哈哈。
--  作者:孟晓
--  发布时间:2009/2/27 21:59:03

--  
  “把那左边门联放大了看,第三字也不认识。明清皆用繁体字,此字却是简体的“门”内有个“井”字?手头只有本89版辞海,遍查“门”部无此字形相近字。”——我亦查了手头一本民国版的《康熙字典》,结果也如灯火兄一样。
--  作者:游客晏生
--  发布时间:2009/2/28 11:36:18

--  
我怀疑是当地人的字,我们乡下有些“文人”也喜欢写一些自造字。也许就是“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