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江永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48) ---- [原创]乡村随笔 从师与带徒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48&id=53322) |
-- 作者:宇尘 -- 发布时间:2009/10/26 11:03:22 -- [原创]乡村随笔 从师与带徒 从师与带徒 我学木工是跟了师傅的。我的师傅也是一名知青,他为人厚道,技艺精湛。在他的指导下,我这个一窍不通的门外汉,竟然只花了很短的时间,就可以独立完成作业,用行话来说,就是出师了。 师傅在技术上是精益求精的,他不仅追求作品的完美,而且讲究工艺的精细,动作的优美。他对我说,只有工艺精,才有作品美。这种美,既包括外在的观赏性,也包含内在的质量。他对客户负责,也对自己负责。他的作品件件都是无可挑剔的精美的工艺品,叫人看后爱不释手。难怪很多客户都点名要他的产品,尽管他接单多,他们也愿意排队等候。我欣赏师傅的作品,然而我更喜欢看他工作时的姿态,那一举一动都是一尊尊绝美的雕塑。看他工作,是一种享受。可惜我不是摄影师,不能将他拍下来,可惜我不是美术家,不能将他画出来,我只能将那些活的造型,装进自己的脑海之中,去回味,去感受。劳动中的美,真能与大自然的美并驾齐驱。 师傅对工具特别讲究。他的作品之所以精美,不仅因为他有精湛的技艺,还得益于他有一套好的工具。他的工具都是自制的,既耐看,又好用。用他的工具时,真有一种轻松自如的感觉。师傅非常爱惜工具,每天工作完了,都要对工具进行维修、保养。他的工具一般是不让别人随意动用的,我算是一个例外,因为我对他的工具也特别爱惜,这当然是师傅传给我的好习惯。我从师傅那里不仅学习做工的技术,还学会了制作、维修和保养工具的技能。师傅曾特意为我制作了几件工具,虽然我已有三十多年未做木工了,可这些工具我一直珍藏到现在。 师傅要求我很严格,别看他平时谈笑风生,和蔼可亲,一到了工作时,他就严肃认真了。他耐心地教给我每一种技能,纠正我每一个姿势,在技术上对我是毫无保留地传授。开始我只是模仿,在运用中逐步去把握每个动作的要领。从模仿到能熟练地操作,那是颇费了一番功夫的,没少流汗,也付出了鲜血。师傅反复强调,要做到技术上炉火纯青,就必须在学艺时有认真严谨的态度。师傅对我有着高标准的要求,他认为我是一块学木工的好料子。我按照师傅的指点,对每个细节都认真去琢磨,去领会,去把握,朝着那炉火纯青的方向去努力。他还说,正确的姿势不仅能帮助更好更快地掌握技术,还可以减轻劳动强度。这在我后来的实践中都有深刻的体会。师傅特别注重我的学习过程,不允许我在操作时有任何的马虎。我看出了他的意图,他是要通过对我的严格要求而重塑一个他出来,可我未能做到。 为了帮助我更好地把握技术要领,师傅教给我许多顺口溜。什么“拉锯不要忙,只要拉得长”、“千凿万凿,怀窝里一凿”,意思是拉锯时不要性急,要充分发挥锯片的作用,打孔时最关键的是怀窝里这一凿。什么“刨子一寸九,不推自己走”,说的是开刨子的尺寸,意思是按照这个尺寸做出来的刨子才最好用。当然这里是用了夸张的手法,因为刨子不推是不会自己走的。什么“锋口不见线,只见一个面”,说的是怎么判断斧、刨、凿是否磨利的一种方法,那就是要让肉眼看不见锋口的那条线,看到的两个侧面似乎成了一个面。什么“磨石两头低,走遍天下无人欺”,意思是不论你走到什么地方,行家们只要看你的磨石,就能知道你做木工资历的深浅,就能判断你功夫的优劣。有功夫的人,别人是不敢欺负的。如此等等,这些顺口溜通俗易记,寓意清晰,对我学做木工很有帮助。师傅还教给我很多技术上的诀窍(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这些诀窍是在关键问题上的一种点破。我常常觉得自己的作品总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总难于达到理想的程度,可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在苦闷烦恼之际,往往经师傅一点拨,就豁然开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师傅的技艺所以高人一等,我看与这些诀窍是分不开的。而这些诀窍是他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技术上的升华。 我感到师傅那里有我永远学不完的东西,是我在技术上取之不尽的源泉,要达到师傅那种技术高度,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然而完全没有料到,我这个技术上还不成熟,正处于学习提高阶段的学徒,竟在不经意间,成了别人的师傅。 我的学徒是一位个头不高,眉清目秀的学生。他高中毕业,成绩优良,但因为那年头还未恢复高考,求学无门,于是父亲就安排他学做木工。他原来的师傅是一位年龄五十开外的老师傅,衡阳人,是他父亲的同乡,由他父亲选定的。老师傅安排他锯板材,一天复一天,天天如此。他常利用休息时间,到我的工作台前来看我做工。久而久之,两人有些熟悉了。有一天,他突然提出要拜我为师,这让我为之一惊。那时,我是一心想把自己的技术练得象师傅那样娴熟、精湛,根本没有想过要收学徒的,我认为自己还不具备收学徒的资格,所以我拒绝了他。拒绝他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已经有了师傅,而且是他父亲选定的师傅,而且还是我们车间木工中资历最老的师傅。我怎么 由于学徒是有文化的青年,基础知识扎实,所以我带他还算轻松。我从两方面去指导他,一是教他基本功,砍、锯、刨、凿,师傅怎么教我的,我就怎么传给他,只是特别强调一个练字,熟能生巧嘛,这是我的亲身体会。学徒很刻苦,起早贪黑,经常干到深夜十二点,一天劳作近十二小时。通过他的不懈努力,练就了一手好功夫。二是告诉他方法,线怎么直,面怎么平,图怎么识,墨怎么下,无非就是这些。我在《木工》一文中说过,线和面是两个基本要素。两点成一条直线,两条平行线决定一个平面,这只是理论,可要怎么判断线直面平,那还得有方法。方法是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的必经途径。方法是一把钥匙,我将这把钥匙交给他,可怎样用好这把钥匙,就全凭他的理解和悟性。学徒人聪明,又有文化,理解能力强,悟性好,而且虚心,不懂就问,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这些方法在他手里也就逐渐地运用自如了。知识、动脑加刻苦,仅仅三个月,他就可以独立操作,做出来的东西,还真不比别人差。通过带学徒,我也巩固和提高了自己的技术。 若问我带学徒有何体会,那我最想说的是,文化知识对于学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在我带学徒的同时,另一位师傅也带了一个学徒,一个没有上过学的青年。我看他们教的很费劲,学的很费力,都一个多月了,连一根方料都出不好。开始我以为是师傅教的方法不对,就试着过去帮一下。可无论我怎么讲,他都不理解,无论我怎么比划,甚至手把手地教,也都无济于事。我带自己的学徒时,是讲得多,只须稍加示范,学徒就能领会,效果很好。可这套方法,对于那位学徒来说,根本行不通。我反复思量,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想来想去,还是有无文化的差别。看来,要把一个没有文化的学徒带出师,那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此,我更生出了对 在我带徒的过程中,有一件事曾引起了一些非议,那就是分配。一般学徒未出师前,都是帮师傅当下手,边干边学。厂里实行计件工资制,按通例,学徒是没有报酬的,有的师傅虽然也给一点,那不多,意思一下。我考虑,学徒虽然只是下手,但他的付出并不小,一般粗活苦活都落到了他身上,于是决定与他五五分成,按劳分配嘛,他拿五成,也是他的劳动所得。本来我认为,这只是我们师徒两人之间的事情,没想到其他师傅很有意见。一天,一位师傅很不客气地对我说:“象你这样,别人没法带徒弟了”。另外一位师傅更是借酒行凶,居然要来打我。可我觉得自己没有做错,我不看重经济上的得失,我看重人品。我在技术上是学徒的师傅,在人品上也应是他的表率。我这么做,赢得了学徒及其父母的尊重,也得到了师傅的支持和赞赏。 往事已过去三十多年,却还历历在目。我忘不了做木工的那段时光,虽然它短暂,也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忘不了与师傅和学徒相处的那些日日夜夜,在共同的劳动和生活中,我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
-- 作者:火土重生 -- 发布时间:2009/10/26 12:24:59 -- 我的印象中你学木工一事曾经发过帖,当时我回帖提到江永一知青木工,他是奶叉子师傅,从小跟父亲学的手艺,技术很好,好象是消江公社的,姓刘,爱人也是江永知青。你认识吗? |
-- 作者:宇尘 -- 发布时间:2009/10/26 14:30:41 -- 以下是引用火土重生在2009-10-26 12:24:59的发言: 我的印象中你学木工一事曾经发过帖,当时我回帖提到江永一知青木工,他是奶叉子师傅,从小跟父亲学的手艺,技术很好,好象是消江公社的,姓刘,爱人也是江永知青。你认识吗? 是的,我曾写过《木工》一文,上个月发的帖。姓刘的奶叉子师傅我不认识,知青中木工太多了。 谢谢火土重生 |
-- 作者:隐士安 -- 发布时间:2009/10/26 19:48:48 -- 学无止境; 艺海无涯; 名师出高徒。 |
-- 作者:宇尘 -- 发布时间:2009/10/26 21:49:09 -- 以下是引用隐士安在2009-10-26 19:48:48的发言: 学无止境; 艺海无涯; 名师出高徒。 学无止境,艺海无涯,这也是我的体会。 谢谢隐士安 |
-- 作者:淡淡秋月 -- 发布时间:2009/10/29 23:19:14 --
你师傅为人厚道,技艺精湛,对客户负责,对工作严谨,所以培养了 你这样的好徒弟.看的出你的徒弟也很优秀,这正验证了一句俗 话"名师出高徒"! |
-- 作者:绿碧岭 -- 发布时间:2009/10/30 13:58:04 -- 一个行业的优良传统和精湛的技术,通过从业者的流传,经过一代一代的积淀,就成为了这个行业的文化。一个民族所有行业文化的总和,经过升华就成为这个民族的文化。看过宇尘的有关木工的两篇文章,觉得宇尘是深得木工文化传承之人,更是中华文化的推广者。 |
-- 作者:瑶山人 -- 发布时间:2009/10/31 10:27:39 -- 引用: 可惜我不是摄影师,不能将他拍下来,可惜我不是美术家,不能将他画出来,我只能将那些活的造型,装进自己的脑海之中,去回味,去感受。劳动中的美,真能与大自然的美并驾齐驱。 可你是文学家,描绘得那么透彻,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