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江永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48) ---- [分享] 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48&id=47199) |
||||||
-- 作者:呱叽村溪流 -- 发布时间:2009/8/15 12:32:00 -- [分享] 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 1968年 2000万知青上山下乡 大串联旷课闹革命的几千万青年,终于让左派领导人也头痛起来。 在利用他们完成权力重组之后,几次复课的命令下达,却无法收拢红卫兵们的心。经济实际停滞,大学不招生,工厂不招工,“老三届”共有400万人在城市里无所事事。是年底,毛泽东一声令下,他们打起背包,“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1978年,全国共有20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在一篇报道的编者按语中传达了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此前,196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城镇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草案,这是上山下乡运动一个纲领性文件。1965年中央办公厅为此发布了通知。从此,上山下乡被列入党和国家重要的日常工作范围。《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的号召后,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高潮出现。“文革”期间,全国城镇知青下乡人数达1400万人。1978年12月10日,全国知青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结束。《会议纪要》和《国务院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被中央批转。这次会议及其形成的文件成为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转折。会议提出:还要坚持上山下乡,是为了条件成熟时不再上山下乡;要逐步缩小范围、有条件安置的城市不再动员下乡;尚需动员下乡的不再插队,要因地制宜举办知青场、队,国家给以优惠政策;已在农村插队的知青,要逐步给予解决,其中老知青要限期解决;城镇要积极开辟新领域、新行业,扩大就业门路。到1981年底,国务院知识青年办公室并入国家劳动总局,各省、市、自治区也仿照办理。至此,历时20余年的上山下乡运动宣告结束。 |
||||||
-- 作者:临风独酌 -- 发布时间:2009/8/15 14:05:18 --
其实一提上山下乡人们就说1968年,我们六几年时就自认是"刘少奇的知青",因为每次省委慰问团来也是这种口径,我们68年以前的知青都只能是吃"傍片". |
||||||
-- 作者:呱叽村溪流 -- 发布时间:2009/8/15 20:58:43 -- 1963年开始下放农场, 1964年打出上山下乡的口号, 1965年继续大批上山下乡。 而64年光江永县就下去了六千多! 这批老知青们现在还活着的不知还剩多少? 湖知网上能见到的更是难得!难得! 多希望他(她)们也能学会上网,来湖知网看看,说说心里话! |
||||||
-- 作者:呱叽村溪流 -- 发布时间:2009/8/15 21:18:34 -- 以下是引用临风独酌在2009-8-15 14:05:18的发言:
其实一提上山下乡人们就说1968年,我们六几年时就自认是"刘少奇的知青",因为每次省委慰问团来也是这种口径,我们68年以前的知青都只能是吃"傍片". 谢谢惦记! 这次回长沙一个多月,感慨万千!酒没少喝,话没少讲,累没少受!热得够呛,故土难舍。 唯有一事,让人难受:老知青老啦!健康差了,用了很多时间陪伴知青老友,他们都是主治医生背后告之:还有三个月的阳寿… 值得欣慰的是,心态都特别好,谈笑风生,充满活力!老知青似乎把什么都看透了,真的是过好每一天才是真! 让我们为老知青们祝福吧! |
||||||
-- 作者:火土重生 -- 发布时间:2009/8/15 21:32:56 -- 请问楼主是哪方知青?据文革时期的了解,江永知青共7000人,是62、63、64、65四个年份去的。 63年底铜山岭农场共下知青200多人,64年初退回长沙100来人,后来64年下来的学生国家就没有叧给“安置费”而用退的人费用作抵,农场还赚了一笔钱(63年标准是1000元/人,64年标准是350元/人) |
||||||
-- 作者:笑对人生 -- 发布时间:2009/8/16 7:48:38 -- 以下是引用呱叽村溪流在2009-8-15 21:18:34的发言: 谢谢惦记! 这次回长沙一个多月,感慨万千!酒没少喝,话没少讲,累没少受!热得够呛,故土难舍。 唯有一事,让人难受:老知青老啦!健康差了,用了很多时间陪伴知青老友,他们都是主治医生背后告之:还有三个月的阳寿… 值得欣慰的是,心态都特别好,谈笑风生,充满活力!老知青似乎把什么都看透了,真的是过好每一天才是真! 让我们为老知青们祝福吧! 哦哦,真的好牵挂你,今天看到你好亲切,好在你今天有一个交代,看了很使人欣慰,你讲的对: 值得欣慰的是,心态都特别好,谈笑风生,充满活力!老知青似乎把什么都看透了,真的是过好每一天才是真! 让我们为老知青们祝福吧! |
||||||
-- 作者:临风独酌 -- 发布时间:2009/8/16 12:53:38 --
|
||||||
-- 作者:永明马灯 -- 发布时间:2009/8/16 15:40:24 -- 几向看到相片,才证实溪流兄是何兄,三十多年前在浏阳七宝山老友鲁平处,见过何兄一面,印像特深,其诙谐幽默,常使人忍俊不禁。已居外地,还常念湖湘,便可知溪兄亦是一性情中人。常回家看看,常恰恰葱油粑粑臭豆腐,常念念潇水哥们情,也是溪兄的超然不了情。谢谢溪兄好帖。握手。 |
||||||
-- 作者:呱叽村溪流 -- 发布时间:2009/8/25 0:21:23 -- 以下是引用火土重生在2009-8-15 21:32:56的发言: 请问楼主是哪方知青?据文革时期的了解,江永知青共7000人,是62、63、64、65四个年份去的。 63年底铜山岭农场共下知青200多人,64年初退回长沙100来人,后来64年下来的学生国家就没有叧给“安置费”而用退的人费用作抵,农场还赚了一笔钱(63年标准是1000元/人,64年标准是350元/人) 六四年下放江永,圳井塔下闹革命, 安置费有240元整,没有到我们手中, 欢迎酒宴钱从哪里来? 安置费就这样使用! 第一次开支请点开看说明: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92&id=32659&star=1#32659 |
||||||
-- 作者:呱叽村溪流 -- 发布时间:2009/8/25 0:43:31 -- 以下是引用永明马灯在2009-8-16 15:40:24的发言: 几向看到相片,才证实溪流兄是何兄,三十多年前在浏阳七宝山老友鲁平处,见过何兄一面,印像特深,其诙谐幽默,常使人忍俊不禁。已居外地,还常念湖湘,便可知溪兄亦是一性情中人。常回家看看,常恰恰葱油粑粑臭豆腐,常念念潇水哥们情,也是溪兄的超然不了情。谢谢溪兄好帖。握手。陈年往事,涌上心头,何日重回故里, 定当举杯痛饮,共忆鲁平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