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江永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48) ---- [注意]大漠孤烟兄请进 “谭亦农”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48&id=40625) |
-- 作者:绿碧岭 -- 发布时间:2009/6/6 11:44:14 -- [注意]大漠孤烟兄请进 “谭亦农” 读大漠孤烟兄推荐的由唐志龙所著的“留守远山”后十分感动,江永知青人才济济,令我们赞叹,也值得我们骄傲。 我不由得想起我们江永知青中的又一位才子“谭亦农”。 我是在源口水库知道“谭亦农”的,其实我也不知道他真正的姓名, 只知道他名字大致的读音是“谭亦农”,由于江永话中“谭”“唐”不分,“农”“龙”相近,所以“谭亦农”也可能是“谭亦龙”;“唐亦农”或“唐亦龙” 谭公当年高瘦身材,稍有驼背,讲长沙话时略带衡阳口音,年龄应为1943—1944年生人。 谭公的文字功底极好,在1970—1973年期间在水库工程指挥部政工组主持源口水库“工地战报”的编辑工作,应该是大漠孤烟兄的前任主编。当时水库工地向外的宣传稿,水库领导开会的发言稿有很多都出自谭公的笔下。 谭公为人善良,对人亲和大度,从不恃才傲物,对知青民工总是尽量的给与帮助,受到水库知青的一致推崇。我与谭公接触不多,但他的风范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离开水库三十多年,一直没有了谭公的消息,但我相信,优秀的人才总是不会永远被埋没的。不知大漠孤烟兄是否知道“谭亦农”后来的故事? |
-- 作者:大漠孤烟 -- 发布时间:2009/6/6 13:11:02 -- 回复绿碧岭:你所找的人是我们桃川农场的职工,他大约是衡阳那批来的最早的拓荒者.不在我们的工区,因而本人与之交往很少,谭亦农,大约是谐音.现在不知下落,但可以打听一下,到时再告知. |
-- 作者:笑对人生 -- 发布时间:2009/6/6 21:45:58 -- 离开水库三十多年,一直没有了谭公的消息,但我相信,优秀的人才总是不会永远被埋没的。不知大漠孤烟兄是否知道“谭亦农”后来的故事? 优秀的人才总是不会永远被埋没的 讲得好 |
-- 作者:傅伯健 -- 发布时间:2009/6/7 23:47:04 -- 绿碧岭: 你好。你要找的“谭公”是我们桃川农场的职工,他是1962年7月由衡阳市下放到江永的。当时带队的书记兼场长是一南下干部,叫李仲田,转业在省农业厅水利处当处长,他爱人姓傅,也是南下干部,在厅人事处当处长。1962年大办农业,两夫妇自动下农村办农场。社教前夕,零陵地委把李书记调任地区林业局长。他们的故事很多,我以后有空也可一叙。 “谭公”真名“谭一农”,身高1.85米左右,体重约158斤,身材适中,在农场专事烧石灰,人缘极好,和江永县原副县长唐日光也是好朋友。1979年11月招工在江永县第一建筑公司,后任经理,育有一女;1987年6月转至衡山老家某单位。他爱人也是长沙知青,下放在江永冷水铺,两人于1975年结婚。原来他在江永的时候,我经常去他家玩。如果要问具体情况,应该现在江永第一建筑公司的经理罗善长(小名萝卜)知道得更详细。因为“萝卜”既是长沙知青,又是同农场职工,还是和谭公夫妇一起招工到建筑公司的。我在“何清华国庆江永一游”中屡屡看到了“萝卜”的照片,想来“笑对人生”、“李姐”、“大炮”版主们应该也认识萝卜,如果有萝卜的联系方式,问一下即可知!看来好人还是能得到大家的想念的。比如谭公。容后再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