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江永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48)
----  [原创]浪迹大西南(连载)(二)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48&id=33354)

--  作者:火土重生
--  发布时间:2009/3/22 22:35:22

--  [原创]浪迹大西南(连载)(二)

                   浪迹大西南(续一)

       (二)起程

   自从父亲去世后,原本不善言语的母亲话就更少了,我非常理解老人的这种心情;相儒以沐三十七年,莫说吵嘴,相互间连脸都没有红过一次,忽然一下少了一半,那种空落落的滋味我完全能够体会得到。

   大姐从北京来信让母亲去她那里养老,但是母亲不愿意,首先他离不开与父亲同住几十年的老屋,二则离不开几十年的老邻居,再则大姐一家白天上班去了,母亲不愿过幽居似的日子。对于母亲的坚持大姐也就没有办法,只能在信中给予一些安慰了。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陪伴在母亲身边,母子俩无话不说,她老又提起了我那初恋的女朋友,因为当时母亲就很喜欢她。其实这时她己转点到宁乡煤炭坝并与一名矿上的人结了婚,而且还生了一个儿子,住在长沙自己的母亲家里,我曾经去看过她一次。但是我不敢告诉母亲,怕她老又为此而难过,只说她在农场没有回来。

   与母亲相依的日子非常温馨而适意,一日三餐由母亲安排而由我执行,但时间长了又在经济上产生了困难,父亲去世后大姐仍然是每月寄回20元生活费,我在家陪伴和照顾母亲这段日子二姐也寄点钱补贴家用,然而她们都有各自的家庭和另一半,曕养母亲无话可说,但一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弟弟就不同了,为这些事我也向母亲提出过,母亲总是再过几天、再过几天的推迟分开的日子,我既不能让母亲产生我有想离开的意思而让她老伤心,但在两个姐姐来信的字里行间明白了她们的意思,极度两难中的我该何以自处?矛盾的心情从此日夜困扰着我。

   忽一日,一个农场知青朋友范细夫来家找我,邀我一同前往云南省去建房子,他说有个知青朋友小辉上个月就去了云南,拿到了一个建筑工程,而且还拿到了图纸,但是他们都不会看图就没办法开工,一下想到我是学机械的,能看懂机械装配图那么看看建筑图就是小菜一碟了,一番吹捧、许愿加好话把我的心说活了,心想在农场也是下苦力,并且说话做事还要处处小心,精神上的压力比体力支出还难受得多,如今能到四季如春的云南去散散心,同时还能得到比农场多得多的报酬,何乐而不为呢。

   我虽然己经动了心,但怎么向母亲说呢?思前想后,还是觉得应该和母亲明说,这次回家己经向母亲撒过几次谎了,尽管是善意的谎言,但仍使我感到内心不安。一天晚饭后,又与母亲坐在一起聊天,慢慢把话题转到去云南的事情上,母亲首先想到的是“安全”、“把握”上,问到同行的人名、工程的难度、什么时候完工……,她老根本没谈到今后一个人生活将有什么困难。我心中又是一阵无名的激动,多好的母亲啊!难怪人们常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他(她)们心中装着的永远只有儿女,却从来没有自己的一丁点事情。我向母亲说我会尽力安排好家里的事情的。

   第二天,我找到表哥,请他尽力帮忙照顾我母亲,当时表哥也正在卖苦力,在时间上有绝对的自主权,表哥满口答应,并表示每天下午到姑妈家去一趟。然后我又找那些几十年的邻居老太太们,请她们多陪陪我母亲说说话,让母亲心情能开朗些,那些老太太们是看着我长大、父亲“划右”、我参加工作、下放、读书、卖血、直到下农场,她们对我家从心底里是同情的,不用我多说,全都一口答应下来,并嘱咐我注意安全、多给母亲写信……等等。又应了一句话“远亲不如近邻”,近邻的照顾毕竟方便得多啊。

   父亲去世后,在家里陪伴母亲住了半年。一九七一年九月初,与范细夫、冷湘尧、黄宏力一起带着简单的行李,从长沙动身取道贵州往四季如春的云南去了。


--  作者:笑对人生
--  发布时间:2009/3/23 21:25:06

--  

一九七一年九月初,与范细夫、冷湘尧、黄宏力一起带着简单的行李,从长沙动身取道贵州往四季如春的云南去了。

漂泊的生涯,从这里出发,祝你好运,

文章娓娓道来,入情入理,丝丝相扣,总是人记起那艰苦的日子,那是谋生真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