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沅江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47)
----  未曾远去的船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47&id=43128)

--  作者:笨笨牛
--  发布时间:2009/6/30 10:44:19

--  未曾远去的船

未曾远去的船


电视专题片《情缘》结束语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录像:尔康                   

 
                   仿佛不曾离去,仿佛就在昨天

                   往事涌上心头,回忆依然清晰

                   曾经抱怨过,也曾迷茫过

                   蓦然回首

                   乡情的缆绳竟还牢牢地拴在心尖

                   不管走了多远,不管还要走多远

                   纵使两鬓斑白,纵使千回万转

                   我们还是那从这里启航的船

                   我们的肩上

                   仍还有一根连接着这里的长纤

                   穿过岁月的云烟

                   饱经思念的缠绵

                   我们回来了

                   沅江,我们回来了

                   风吹浪打,颠簸万里

                   我们也还是那未曾远去的船



--  作者:菁菁
--  发布时间:2009/6/30 12:00:01

--  

在那迷茫的年代,

我们懵懵懂懂来到了这——

号称鱼米宝地,

然而十分贫瘠的水溃之乡,

在这,我们饱受风霜,

在这,我们感觉到前途极度渺茫,

在这,我们曾不止一次地在想,

离开吧!离开了,就再也不想这个鬼地方。

可人的情感是一种怪物,

当离开她的时候,

却朝朝暮暮地惦记着那个“鬼”地方,

因为那里有我们日夜思念的一草一木,

因为那里有我们日夜思念的的乡音乡情,

因为那里有我们日夜思念的的农民朋友,

因为那里有永不忘怀,

永远丢失而不可挽回的青春年华。

当回到那个“鬼”地方时,

心中荡漾着无法比拟的激情,

当重温旧地时,

那一草一木是那样亲切,

当听到那熟悉的乡音时,

脱口而出操着生硬的乡音,

当见到日夜思念的农民朋友时,

一股激情涌上心头,

我们相拥相抱痛哭流涕,

当回到自己工作过的场地时,

思绪万千,

久久不愿离去,

我们在寻梦,

我们在寻根,

我们在找回青春的记忆,

我们回来了,

难忘的第二故乡!








--  作者:隐士安
--  发布时间:2009/6/30 15:09:08

--  
两首抒情散文诗配上那副似曾相识、又似曾陌生的重逢,给人以遐想、回忆、留念……。谢谢笨笨牛、菁菁!
--  作者:湘子
--  发布时间:2009/6/30 17:08:29

--  

题时空的道标与农民扬德孝合影:

   40年离别,故土乡情魂牵梦萦在心田,

   仆仆风尘,治病携药千里迢迢回沅江。

   全神凝望,挚友乡亲辛劳耕作添风霜,

   依依惜别,祈盼珍重和顺安康幸福长。


--  作者:陈年旧事
--  发布时间:2009/6/30 20:54:14

--  

四十年;

相识是缘分.相见是缘分.

人生幸事.亦师亦友.

时间和空间给了我们发展平台.


--  作者:时空的道标
--  发布时间:2009/6/30 21:37:21

--  
谢谢牛兄及箐妹给我们奉上一道诗词的盛餐。有如酝酿多时的情感喷薄而出,真情之作,着实感人。
   由此我亦忆起去年返乡的一些前前后后。对于逝去的一段青春的回忆,对第二故乡的一份牵绊,可以说都存在于我们队上知青的心中.去年春节后我们的一次聚会,促成了"我们都去"的决心。其一为重回故土,其二为去看望我们尊敬的周支书及少时伙伴.在沅江一位市长助理{我们队出去的}来看我们,言及周支书及队上老一辈的人俱已作古,少时伙伴也星散四方,我们顿时燃起要去给周支书上坟的愿望.周支书是一位复员军人,我脑海中总存留着他戴着海军帽的英俊形象,他之于我确实也谈不上恩,但一些小事末节筑起的一座形象却总是那么伟岸.在知青屋前与牛兄偶然谈起这一想法,不意新闻神经异常敏锐的牛兄马上说要派人随同采访,故有尔康姐前后相随,将我们回乡来给支书上坟及看望支书的爱人__凤姑的情景俱摄入镜头,制成了碟,实感荣幸.
   但有人疑我们的那些女同胞哭倒于坟前为作秀,其实冤哉!实质上大家把乡亲们对我们的关爱的感谢都溶进了这叩拜之中,中国人人性的光辉就在于对于施之于自身的暴虐容易忘怀,而滴水之恩却铭记于怀.
   自沅江回来后感慨良多,牛兄、尔康姐等一些"插友"们不计得失,费力费钱还费神,为知青"事业"奔劳无怨无悔,而自己自04年患心肌梗塞后就自感生命无常,进入"无欲、无争、无为"的空灵境地,甚感惭愧!故想在家园中做点工作,但无奈打字、上网均不懂,还是看牛兄的课程一点点在捉,回复来迟,祈请谅解!

--  作者:飞宇
--  发布时间:2009/6/30 21:40:43

--  

    •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作者:笨笨牛
--  发布时间:2009/6/30 21:50:28

--  

各位别误会,《情缘》撰稿人为雄鸡报晓、文斗、易山,我只是编辑一下而已。应该谢谢他们几位和参与录像的众多朋友!

  今天才对上号,知道时空的道标就是尔康捕捉的上图那位与农民拥抱的北大二队的男知青。他们在周支书坟上体现出来的那种情萦,真是感天动地,由此组成本片许多催人泪下镜头中的一个章节。
  

    生活的感动从何而来,
  正如伟大来自平凡,
  感动也来自平凡
  正因为我们如此的平凡,
  如此不让人注意,
  一旦发现,
  感动才如此的真切和震憾。

这是我曾在华容知青电视专辑《长在红旗下》中所写的一段解说词,谨录于此,献给沅江知青兄弟姐妹们。











--  作者:阿瓜
--  发布时间:2009/7/1 8:59:34

--  

因为那里有我们日夜思念的的乡音乡情,

因为那里有我们日夜思念的的农民朋友,

因为那里有永不忘怀,

永远丢失而不可挽回的青春年华。


--  作者:乐闲
--  发布时间:2009/7/1 10:26:57

--  
在金色年华抛撒之地,有我们永远难以忘怀的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