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沅江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47)
----  二胡的由来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47&id=32339)

--  作者:乌托
--  发布时间:2009/3/13 11:11:25

--  二胡的由来

二胡的由来(小常识)  

    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琴”。宋朝学者陈蜴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羌笛”的诗句,说明胡琴在唐代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

  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宋代末学者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这样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说明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为皇帝大臣们演奏”嵇琴”时,断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没有娴熟的技艺是做不到的。后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又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去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说明在北宋时已有了马尾的胡琴。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从而充扩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很快,为了大力发掘民间艺人的艺术珍宝,华彦钧刘北茂等民间艺人的二胡乐曲经过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艺术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起来。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涌现了张锐张韶王乙等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们的影响下,又培养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王国潼等。二胡作曲家刘文金的《长城随想曲》等将二胡的性能超常发挥,并刻意创新,使二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异彩。

--  作者:沙江港
--  发布时间:2009/3/13 15:43:43

--  

  

     愽學多聞的“五它”將二胡的由來尾尾道來,領教了.你的同窗兼好友既愛二胡,又愛笛子,戲稱為他的二奶,三奶,早年需為生活而奔馳,多年未習,年老退休,有空重操,笛子吹奏進步較快,每天自我陶醉一番,因女兒已出嫁,兒子沒興趣,我是他唯一聽眾,有時還頗覺好吵呢!我們也苦了一輩子,應該放鬆了,年屇花甲還中氣十足,他喜愛的任由他吧.


--  作者:乌托
--  发布时间:2009/3/13 19:32:17

--  

回沙江港妹;我与皓既是同窗又是挚友,且有许多共同爱好。少时我们形影不离,我曾得到他不少帮助,感慨万千。他聪明稳重,能吃苦耐劳实是我学习的榜样。为生计我们各奔东西,虽远隔千山万水但不失思念之情。望同窗保重身体,万事顺心,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朋 友 是 生 生 世 世 的 牵 挂
缘 分 是 长 长 久 久 的 相 聚
知 已 是 完 完 美 美 的 深 交
知 音 是 贴 贴 切 切 的 默 契
被 朋 友 思 念 是 一 种 幸 福
思 念 朋 友 则 是 一 种 温 馨


--  作者:隐士安
--  发布时间:2009/3/13 20:26:03

--  

不管是什么乐器只要玩得好,给自己、给别人都是一种享受;它能使

人如醉如痴、留连忘返……。

二胡成为我们大家熟悉的民乐,它时而欢快、时而又沉闷忧伤;时而

如江河狂泄一发不可收拾、转脸又如涓涓细水述说衷肠……。

学二胡一般是喜欢乐器的第二步曲,第一步自然是非笛子莫属了。我想

基本如此。你说呢?


--  作者:青青
--  发布时间:2009/3/13 21:07:18

--  
能听听楼主拉二胡吗?那一定很抒情、
--  作者:一平
--  发布时间:2009/3/15 13:15:50

--  

  

    文艺应能陶冶心灵,懂得学习欣赏都会带来无限的力量.


--  作者:易山
--  发布时间:2009/3/17 23:00:08

--  
   沅江知青中应该不乏器乐演奏的人才,乌托兄应该是很有一些知音的。青姐,什么时候能有耳福听到你的演奏?乌托兄、沙姐夫既是圈中之人,什么时候你三人发起一个聚会,让沅江的丝管纷纷入云,让我等陶醉其中呢?
--  作者:乌托
--  发布时间:2009/3/18 20:51:12

--  

谢谢青青、易山、沙江港、隐士安、一平的回贴。若能有机会为青青妹,易山妹演奏,那我会感到荣幸,你们是知青中的优秀代表。你们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文学修养,在同龄人中间可谓是佼佼者了。因为工作忙,我很少有机会回湖南。也许再过两年,真正从工作上退下来会如愿以偿。我一直把自己认为是游子,做梦也会梦见回到长沙,可这仅仅是个梦。一睁眼全没了。真希望不久将来梦想成真。


--  作者:沙江港
--  发布时间:2009/3/19 9:29:17

--  

  

謝謝易山妹妹盛情邀請,正如烏托兄所言,我們都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因仍在職場,回家鄉的機會極少,渴望再過一段時間便能如願,等沙姐夫練好二胡及笛子後,有緣再與大家相聚吧!


--  作者:乐闲
--  发布时间:2009/3/19 9:43:43

--  
我对音乐一窍不通,但也极喜欢“二泉映月”等二胡乐曲,那深沉婉转的旋律让人感动。越来越羨慕有文艺细胞的人,不光自己快活也给他人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