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白云悠悠专栏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39) ---- [原创]红色旅游—四川之行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39&id=54040) |
-- 作者:白云悠悠 -- 发布时间:2009/11/5 9:59:53 -- [原创]红色旅游—四川之行 红色旅游—四川之行 ----------------------- 2009年10月20日~10月31日,我经历了一次不同寻常的旅游,我们循着革命前辈走过的路,经过了雪山和草地。从成都出发,经雅安—二郎山—泸定—海螺沟—泸定—丹巴—马尔康,红原就是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路线,但是因为我们要赶路,没有停留,连下车拍片的时间也没有,紧赶慢赶去唐克拍黄河九曲第一弯。从红原—唐克—若尔盖,若尔盖也是高原的大草原,也是藏族人民居住的地方,高原气候,别有一番风情。从若尔盖—九寨沟—黄龙—松潘,然后从松潘—汶川—映秀—都江堰,再回到成都。因为原来对这段路程路况了解不多,以为那些公路与湖南的一样平坦,在定下路线以后就出发了。途中,我们遇到了很多事先没有料到的事情,给我们的旅游带来了很多没有预料的困难,真正的体会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是大家仍然团结一心,克服了困难,按计划回到了成都。这次驴友共8位,年龄最大的78岁,是抗美援朝的离休干部,我是快60的人,在这群驴友和色者之间,居然还算是最年轻的。经历了这次考验,我对自己更增添了信心。 |
-- 作者:白云悠悠 -- 发布时间:2009/11/5 10:23:12 -- 一、二郎山 从成都出发,在雅安吃中饭以后,我们经过的第一站是二郎山。同行的老革命高声唱起“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78岁的刘隶方老师曾经是工程兵,参加过抗美援朝,参加过多次道路抢修和隧道建设,他对二郎山的歌曲很熟悉跟着大家一起引亢高歌。查老师陈老师都是男高音,大家一路上,革命歌曲大家唱,一曲接一曲,弄得司机都好笑了,说这群老头老太比年轻人还活跃。 |
-- 作者:白云悠悠 -- 发布时间:2009/11/5 10:25:17 -- 二呀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羊肠小道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挡那个被它挡。 二呀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西藏。不怕那风来吹,不怕那雪花飘,起早睡晚忍饥饿,个个情绪高,开山挑土架桥梁,筑路英雄立功劳。 二呀二郎山,满山红旗飘。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发那福源,人民享安康。前藏和后藏真是个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篷帐变高楼,荒山变牧场,侵略者敢侵犯,把他消灭光! |
-- 作者:白云悠悠 -- 发布时间:2009/11/5 11:26:24 -- 二、海螺沟 海螺沟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贡嘎山东坡,是青藏高原东缘的极高山地。海螺沟位于贡嘎雪峰脚下,以低海拔现代冰川著称于世。 |
-- 作者:白云悠悠 -- 发布时间:2009/11/5 13:54:37 -- 三、丹巴甲居藏寨 到了丹巴,肯定要去甲居藏寨的。在中国最美的古镇古村中,丹巴藏寨名列第一。丹巴当地,人们都将其居住的村落称为寨子,这些寨子一般都修建在向阳的坡梁上,寨子由几十户甚至上百户人家组成。一幢一幢外形美观,风格统一的寨房依着起伏的山势迤俪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与周围茂密的树林,清澈的溪流,皑皑的雪峰一起构成一幅幅田园牧歌式的优美的乡村画卷。丹巴的山寨,旧称碉楼寨房。碉楼和寨房,原本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风格建筑,如今,在时光的流逝中,二者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外形上,既有寨房的特征,又有碉楼的形态。碉楼寨房一般为三层,也有四层的,一侧还配有厢房。但不论房屋和厢房如何建造,顶层外缘都环围着黄、黑、白三种色带,这是嘉绒藏寨的一大特征。
|
-- 作者:白云悠悠 -- 发布时间:2009/11/5 13:58:00 -- 这是米高阿加的家,一家人其乐融融目前正是农忙季节,她丈夫在外忙活,她马上也要出去的。藏家的房屋都很漂亮,可见藏族是相当爱美的民族。 |
-- 作者:白云悠悠 -- 发布时间:2009/11/5 14:03:42 -- 这是更登格西(小主人)的家,男主人是他爷爷,是2008年选出的“嘉绒之鹰”,对于他们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了。孙子更登格西因感冒在家休息。藏族人普遍都很帅气。 |
-- 作者:白云悠悠 -- 发布时间:2009/11/5 14:06:35 -- 藏寨风光 |
-- 作者:白云悠悠 -- 发布时间:2009/11/5 14:08:37 -- 农忙时分,正在种冬小麦,看劳动强度,比我们当年在乡下,要轻松很多。 |
-- 作者:白云悠悠 -- 发布时间:2009/11/5 15:43:34 -- 从丹巴到马尔康的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