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师嫣专栏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36) ---- 寻找湘剧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36&id=4414) |
|||||
-- 作者:师嫣 -- 发布时间:2008/2/5 9:13:08 -- 寻找湘剧 |
|||||
-- 作者:蓝天秋水 -- 发布时间:2008/2/5 12:40:14 -- 谢谢关注湘剧! 记得小时候曾经跟随大人看过湘剧《生死牌》, 我至今还记得两个玉环(亲生女和养女)在黑暗中摸生死牌,抢着摸“死”牌的场景......。 据我所知,政府已经意识到湘剧的继承问题。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我姐姐的孙女在5年前就被选去学习湘剧,今年已经毕业,分配在湘剧院,年轻的一代正在成长。问题是观众的培养,没有观众,再多的演员也只是“一头热”。 |
|||||
-- 作者:浏阳河人 -- 发布时间:2008/2/5 16:16:17 -- 作为梨园弟子,我的心也在流血! 我的父亲,12岁开始学戏,后拜师贺华元唱大花脸。母亲是唱靠把的,也是十多岁就从乡下进城市学戏,两人为湘剧活了一辈子!可我几个兄弟姐妹都没有接这个脚。 湘剧,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现在列入国务院颁布的保护之列。用不着我耽心,还过几十年,肯怕就要到博物馆去看看资料,才知有一个什么湘剧了! 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地方大剧种(比京剧还早),我是从小到大,看着她从兴旺到衰败的见证人之一,小时候,我就坐在台上,看着父辈们演出,至今也喜欢听,高兴的时候,也哼一两句的。老一辈的艺人都早已作古,还留下了几颗"活化石",也不久于人世了! 谢谢师嫣领衔发掘如此冷酷的题材,找到了像范正明、董武炎、左大玢、曾金贵等老一辈的艺术家,应该说,还有像曹汝龙、王守信等58年学戏的另一班人。 这篇很不错的《寻找湘剧》的视频,只是抛砖引玉之作!我想,应该由政府出面,抢救性的好好的整理一套湘剧的资料片,才对得起历史!因湘剧艺术的消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
|||||
-- 作者:灵灵仙子 -- 发布时间:2008/2/5 21:42:20 -- 我从小就受到越剧和湘剧的熏陶。她给了我很多的启迪,教我怎样做人。在改革开放后湘剧还兴盛了一段时期,由于外来艺术和经济利益的冲击,使湘剧濒临灭绝!多年没看了,我只在早几年看过陈爱珠演的《李三娘》,那真叫绝!不是现在的那些所谓的“星”们可以比的。 |
|||||
-- 作者:行者无疆 -- 发布时间:2008/2/5 22:22:34 -- 遗憾湘剧---也是湖南剧种的悲剧性局面,同时也遗憾这个视频没有去过或没有展现现在坡子街的F1本色酒吧,即原来的湖南湘剧院、后来的的湘江剧场,那里还有一个小剧场,也还有一些介绍湘剧的图文..... |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8/2/6 12:03:42 --
|
|||||
-- 作者:好玩 -- 发布时间:2008/2/8 16:29:37 -- 寻找湘剧,我想起了四十六年前的往事,1962年由于一个特殊原故,我认识了一位老湘剧艺人,他叫潭丙圭,是一位唱大花脸的.由于放假我没事,一天到晚要他跟我讲湘剧,我也跟他学了不少湘剧.之后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
|||||
-- 作者:浏阳河人 -- 发布时间:2008/2/8 17:44:12 -- 好玩你好! 你说的那个大花脸,叫谭炳奎,原来是老湘剧二团的,后来在长沙市湘剧团(现在的长沙市湘剧院)退休,九十年代后期因病去世,家人都到湘潭去了。 |
|||||
-- 作者:铜豌豆 -- 发布时间:2008/2/8 19:04:53 -- 前两天就看到师管录制的[寻找湘剧]视频,心里颇有些震撼,当即跟帖感概了一番。不料电脑突发故障,几百字瞬间就丢了。 我也是个梨园子弟,打小就喜爱戏曲,对湘剧算是情有独钟。父亲自小迷恋湘剧,虽未入科班,造诣颇深,解放初期,能登台主演[黄鹤楼][讨荆州]等剧目。浏阳自古也是个\'\'戏窝子\'\',出了不少名票名角。据有关史料记载,湘剧的发源地就是浏阳金刚的\'\'老岸堂\'\'。父亲解放初期本想去长沙加入湘剧团,因家庭拖累,只好在本地组建花鼓剧团改唱花鼓戏,一唱唱了几十年,一肚子的湘戏埋没了。父亲嗜戏如命却不要我们接班,七兄妹没一个唱戏的。八十年代末父亲退休后,我总想为他整理一些湘剧资料出来,特别是高腔剧目,如他演唱的[伯牙摔琴],听了真叫人珠泪双流。怎奈当时我工作太忙,等我有了时间,父亲又撒手人寰了,成了永远的遗撼。 回想起七十年代未开放传统戏的时候,我们县有三个湘剧团,都是由长沙湘剧界的名老艺人来组建的,着实红火了几年,可现在的状况确实悲哀。想听湘剧除非到\'\'弹四郎\'\'的地方去听,而且还是变了味的\'\'四不象\'\'。 我九七年下岗后总想找门乐子,玩湘剧无门,于是邀了一班人玩京剧玩到现在,虽玩出了一些门道,可心里总还是惦记着那耳熟能详的湘剧。 概而言之,现在倍受冷遇的不仅仅是湘剧和一些地方剧种,被尊为国粹的京剧也好不了多少。传统剧种之所以不太受社会的欢迎,这不是上一辈人的错,也不是年青人的错,而是教育,宣传方面的失误。如果能用\'\'超级女声,超级摩特,超极选美\'\'这些宣传造势的十分之一,湘剧等一些传统剧种的现状何致如此?如果我们的教育系统和宣传机器紧密配合,如果年青一代有了解它的机会,有接触它的途径,相信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和我们一样,会十分乐意并很快能接受传统艺术。 只要湘剧的根还在,这棵古树就一定会有枝繁叶茂的那一天,我坚信! |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8/2/8 19:20:53 -- 友情复:(铜豌豆)收在6楼啦... 收在6楼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