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旅游、休闲、运动、活动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19)
----  [原创]我们的西游-----磨西篇(红军从这里走过)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19&id=54847)

--  作者:蓝天秋水
--  发布时间:2009/11/12 21:05:23

--  [原创]我们的西游-----磨西篇(红军从这里走过)

我们的西游-----磨西篇(红军从这里走过)


从成都出发,用了8个小时终于到达磨西。

磨西镇位于泸定县南部,坐落在“蜀山之王”贡嘎山的东坡,两条河流中间一个凸起的台地上,两边沟壑百丈,四周群峰连绵,山路崎岖,海拨约1600米。

“磨西”的意思有几个版本:一说“磨西”是古羌语,意思是“宝地”。还有说“磨西”在藏语中是“不知道”的意思。据说是一位老外问路时,因语言无法沟通,被问的藏民回答“磨西磨西”,老外以为磨西就是要去的地方。一次误会,便留下一个这么美丽的名字。而当地老人却说是因为镇子在磨岗岭之西的缘由。

这个我从没听说的陌生小镇,却是始于汉代的磨岗岭古道之上,川、滇、黔通往藏区的的重镇,亦曾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在清代,远征准噶尔的入藏大道从此经过,至今依然可以通行。这里的土著居民是氐人的后裔,现今这里是汉族、彝族、藏族等12个民族的混居地。  

磨西镇不大,人口比较少,分为新街与老街两部分,新街比较宽。因为海螺沟近在咫尺,所以街上主要是为旅游者服务的商铺、宾馆、饭店,而且到处是用牦牛角或者牦牛骨做的工艺品,甚至有的牦牛角还是新鲜的。老街我们没有时间去参观,据说老街比较窄,但古朴而颇有特色,还有一座哥特式建筑的天主教堂。

据网络资料:磨西镇是红军进入甘孜藏区的第一镇。1935年5月27日,毛泽东从安顺场出发,经海尔洼、田湾、菩萨岗、猛虎岗,向磨西、泸定方向前进。5月29日傍晚抵达磨西。由于雨大天又黑,通往泸定的山路全是悬崖峭壁,毛泽东和军团部队夜宿磨西,当晚住在磨西天主教堂神甫楼。晚10时,毛泽东在神甫楼召集同行的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陈云、邓小平、秦邦宪、林彪等召开会议,史称“磨西会议”。

会议作出了几项重大决定:一是红军不去康定,因兵源、粮食得不到补充;二是通知部队有序通过泸定桥,先过人后过马;三是征求陈云同志意见,中央准备派他出川到上海恢复被敌人破坏的党组织,去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国革命情况;四是抓紧筹集补充军用粮食;五是过了泸定桥,中央和军委开会研究北上路线问题。磨西会议是泸定桥会议的预备会,对红军通过泸定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次日凌晨4点,毛泽东等离开磨西教堂,行进到到磨岗岭半山坡时,接到先遣团派人送来的红军飞夺泸定桥成功的消息后,很是兴奋,让身边的警卫员和马夫加快脚步,赶赴泸定桥。……

而5月28日至6月3日,红二师、红三军、红五军及中央军委机关等红军将士近2万人先后进入磨西。7天7夜,大雨如注。仅有20来户人家的磨西小镇,上至麻风院天主堂、下至磨西天主堂,台地上的粮户和农户住宅,以及街上的客栈都住满了红军。

现在,磨西天主堂已被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经风雨,它仍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在二楼神甫房里,还保存着毛泽东用过的床铺等家具。神甫楼前有块白色花岗岩石碑,上面刻有“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磨西天主教堂”,“毛泽东同志住地旧址”等字样。

我惊异地感叹,这个貌不惊人的小镇,竟有如此厚重的历史!

俯视磨西,它就在这样的一块平台上,地形很特别哟:



这座桥通往泸定:



--  作者:蓝天秋水
--  发布时间:2009/11/12 21:05:43

--  

地台下边的河流:





--  作者:蓝天秋水
--  发布时间:2009/11/12 21:06:31

--  

我们下榻的磨西饭店:



饭店前的停车场上有2辆这样的车,咱也为它做做广告吧:





我们就住宿在这栋楼中:









--  作者:蓝天秋水
--  发布时间:2009/11/12 21:07:44

--  

连续2天,我们都在这里吃早餐,因为这里的油条还蛮好吃:



街边水果摊:




手工制作的牛角制品,比如梳子,手镯之类。我一直不相信牦牛角制品:哪里来那么多牦牛。但这里,我发现了好多这样做牛角制品的作坊和牛角。就在街边上当场加工牦牛角。











--  作者:蓝天秋水
--  发布时间:2009/11/12 21:08:25

--  

由于没有来得及去老街,下面的照片来自网络:

 磨西天主教堂就坐落在古镇之上: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11/12 23:35:17

--  

    这个貌不惊人的小镇,竟有如此厚重的历史!

    读楼主帖长了不少历史地理知识。


--  作者:雪雪
--  发布时间:2009/11/13 0:12:20

--  
谢谢蓝天秋水版主的详细介绍,让我们重温了一段珍贵的历史。
--  作者:笔架山人
--  发布时间:2009/11/13 11:08:57

--  
不错,这个小镇,值得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