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旅游、休闲、运动、活动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19)
---- [原创]到顶山的记录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19&id=47279)
|
-- 作者:立立
-- 发布时间:2009/8/16 14:52:53
-- [原创]到顶山的记录
两年前读过林敏的《到顶山上一家人》后便萌生了去到顶山看看的念头,今年暑假终于得以成行,感谢林敏大姐为我们预先通知了到顶山的乡亲,感谢曾经的到顶山人艾木地带着我们两个S5IJ雄纠纠地登上了山高林深路隘的乐群12队——到顶山。 队长再杰特地赶着马车到公社为我们接运行李,当我们满头大汗气踹吁吁爬上界时,迎接我们的是一张张质朴热情的笑脸,一杯杯散发出清香的糖泡茶,在到顶山的两天里,乡亲们把我们两个从未来过的知青当成了到顶山人,和我们聊家常,一遍又一遍地对我们讲,下次一定要再来啊,比起30多年前,到顶山的生活好多了,家家有了电灯电话电视,上山的路也拓宽了(到顶山知青捐款4万多),有5户人家添了马车,然而,这一切比起我所在的塘头大队,仍然是地域偏僻条件艰苦,同去的信马游缰也说,比起铺口金麦来,到顶山条件更苦,我不禁想到,当年的到顶山知青们需要多么的乐观精神和顽强毅力,才能数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并得到乡亲们的信任与喜爱! 当乡亲们拿着我们的手依依惜别,声声嘱咐时,一种情愫从心底油然而生,除了自己下放的塘头8队,在靖县在甘棠,从此,我的内心又多了一份乡情,多了一份牵挂,到顶山乡亲们淳朴的眼神,诚切的话语永远留在了我的脑海中。











|
-- 作者:立立
-- 发布时间:2009/8/16 14:54:20
--



[upl













|
-- 作者:乡音
-- 发布时间:2009/8/16 15:03:55
--
立立比我看到“到顶山上一家人”迟几年 但你却说走就走到了到顶山
羡慕 毛弟回娘家啦

|
-- 作者:哥巴
-- 发布时间:2009/8/16 16:32:53
--
到位顶山,山高林密人淳朴,好地方啊!
|
-- 作者:湖边士
-- 发布时间:2009/8/16 18:20:48
--
以下是引用哥巴在2009-8-16 16:32:53的发言:到位顶山,山高林密人淳朴,好地方啊! 有点世外桃源的感觉!
|
-- 作者:雪雪
-- 发布时间:2009/8/17 1:57:14
--
到顶山的老乡还是这种原始的生活习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还蛮遥远。 
淳朴的老乡,重情的知青! 
|
-- 作者:蔡家湾
-- 发布时间:2009/8/17 5:20:42
--
毛弟回娘家,人人喜洋洋。 
|
-- 作者:笔架山人
-- 发布时间:2009/8/17 10:32:33
--
心里有情,四处是景! 立立的照片拍得越来越好了,尤其那几张在屋里的照片,光线的对比使人羡慕不已!
|
-- 作者:蓝天秋水
-- 发布时间:2009/8/17 10:39:12
--

当年在乡下,我们也这样烧火炒菜,现在又见此情此景------亲切!感慨!
|
-- 作者:蓝天秋水
-- 发布时间:2009/8/17 10:39:56
--

回家的感觉真好!
|
-- 作者:李姐
-- 发布时间:2009/8/18 17:41:45
--
早几年就拜读了“到顶山上一家人”,今天又随你们几位参观到顶山,分享艾木地朋友回家的喜悦,见到朴实的到顶山人,遗憾到顶山人还没有进入小康生活,祝愿到顶山的乡亲们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早日进小康!
谢谢!谢谢立立精彩报道。
|
-- 作者:雪雪
-- 发布时间:2009/8/19 1:20:06
--
立立这几张室内的照片有油画效果,真好!不知道如何拍的?
|
-- 作者:张老三
-- 发布时间:2009/8/20 0:42:07
--
谢谢立的好帖子,有些照片油画一样。
因为阅读了太多的到顶山的故事,以至立立帖子中的山水,人物都似曾相识,40年前还在华容当知青时,我们同学金世雄就讲过他弟弟在到顶山的故事,一群年青人乌托帮的故事,后来又在一中校庆纪念文章中读到林敏的文章到“到顶山一家人”,文章后还附有一张同学录,都事业有成,中间果然有个姓金的同学。在知青网也读到该文,更有艾木地的许多好文章。
有机会到靖县,也去看看到顶山。
|
-- 作者:张老三
-- 发布时间:2009/8/20 0:59:40
--
到顶山地广人稀,靠林业应该都可以摆脱贫困,为什么变化不大。
|
-- 作者:犟牛
-- 发布时间:2009/8/20 9:17:47
--
好熟悉的场景。这里的地理环境与生活习俗与我下放的湘西差不多了。
|
-- 作者:艾木地
-- 发布时间:2009/8/20 11:21:42
--
以下是引用张老三在2009-8-20 0:59:40的发言:到顶山地广人稀,靠林业应该都可以摆脱贫困,为什么变化不大。 这个问题问得好! 变化不大,有山上农民自身的问题,如文化水平低,眼界狭窄,相对保守等等。 也有当地政府的问题,对农民缺乏农业、林业、种植业方面的技术指导,更别说资金支持。 我觉得,在那里干了若干年的知青也是有责任的。我们没有给他们带去多少新思想、新文化,更谈不上改变那里的面貌。惭愧! 所以,说知青对农村有多大贡献,那是哄自己的鬼话。
|
-- 作者:雪雪
-- 发布时间:2009/8/20 11:44:35
--
难得有艾木地这样的反思和坦诚!
我们国家农村比城市还是落后许多,国家的扶贫支农政策确实给农村带来许多变化,但远远不够,城市的人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农村这还是很实际的事情,也是可以做到的。
|
-- 作者:立立
-- 发布时间:2009/8/21 1:40:40
--
以下是引用雪雪在2009-8-19 1:20:06的发言:立立这几张室内的照片有油画效果,真好!不知道如何拍的?  谢谢艾木地回答了比较难的问题,下面只剩下纯业务方面的问题要答了。  回雪雪领导:那几张室内片(厨房)也不难拍,我是用的程序档。点测,ISO较高(200),快门时间自动生成,好像是2分之一、6分之一或8分之一秒。 我来旅游栏目“出工”很少,但朋友们一如既往地给予我鼓励,鞠躬!再谢各位朋友的跟帖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