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旅游、休闲、运动、活动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19) ---- [原创]人间能得几回闻?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19&id=33848) |
-- 作者:笔架山人 -- 发布时间:2009/3/27 10:39:31 -- [原创]人间能得几回闻? 人间能得几回闻 岳麓书院,我应该说是很熟悉的了。五十年前,它还只是一所小学,我几乎每天都呆在那里。现在变成了有品牌的游览胜地,收门票了,30元,我也去过几回,虽然建筑翻新了、重建了,但记忆中,还是能与旧有的模样一一对应,所以,上个礼拜天安乡版块组织去参观,我也是抱着大家一起聚聚玩玩的心思去的。谁知道,米米和她男朋友老张安排的一场古乐欣赏,使这次参观增添了意外的色彩。 这场古乐,是书院的乐队特地为我们演奏的,暗淡的灯光、古装的乐手、异样的乐器、清越悠扬的古曲,使我们抛开了外边那烦嚣的世界,伴着乐曲走进了高山流水,走进了“吴戈(长戈)”“吴榜(大桨)”的《楚辞》世界。古代的乐器主要有八种,也叫“八音”,这八种乐器是金、石、土、革(以皮革为主制成的乐器)、丝(弦乐器)、木(柷敔,音柱雨,演奏未用,是一个像卧着的老虎一样的木制品,背上有很多齿,可刮出响声,在那个孔庙的大成殿里摆了一个)、瓠、竹,此次演奏的主乐器是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此处的当然是仿制品),属于金。乐手们技艺高超,演奏得极为和谐,用古书上的话来说就叫“八音克谐”。我觉得,现代乐器的声音华丽丰富,古乐无此之长,但是它单纯得可爱,就像何日君再来所拍的那张站在油菜花中的村妇(第11张),就像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缓缓从山间流出,这才是真正的天籁。 有首古诗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是形容唐代演奏技艺高妙的话,我想,移到这里来形容这场古乐,也是很合适的。 这是全景,演奏室在进门后,二进的右边,台上共有四名演员。 朵朵在拍作为听众的我们。 这是编钟,是曾侯乙墓出土的。所谓编钟,是一组一组编制好挂在架子上的,用小锤敲击。 简体字的“钟”,繁体实际是两个:一个是“鐘”,乐器;一个是“鍾”容器,也是量器,就是“酒盅”的“盅”的古字。姓“钟”的人,有姓前一个的,也有姓后一个的,现在一简化,就同姓了。 这是磬,石制的,就是八音的“石”。古代所谓的玉,是指“石之美者”,所以玉就是好石头,古书上讲的磬,实际上大都是玉制的。 这个男乐手是个多面手,现在他吹的叫笙,八音中的“瓠”,笙的下部是葫芦做的(现在当然不是的了),“瓠”就是葫芦瓜的意思。他的右边放在地上的叫埙(音熏),八音中叫“土”,陶土烧制的,有点像桃子,中间是空的,外边有几个孔,吹奏时用手指按住或松开各孔以发出声音。他的左边放着的是笛子和箫,八音中叫“竹”。 女乐手弹奏的是八音中的“丝”,我不晓得这是古琴还是古筝。因为它有弦,所以叫“丝”。 因为光影魔术手使用得不熟练,搞了半天还只发这几张照片,如果大家想多看点这个内容,请看其他兄弟拍的照片和视频吧!对不住了。 |
-- 作者:信马游缰 -- 发布时间:2009/3/27 11:46:34 -- 古乐曾有所闻,但不知书院可闻。谢谢教授对书院古乐的介绍! |
-- 作者:湖边士 -- 发布时间:2009/3/27 13:03:17 -- 图文并茂的解说让人受益非浅,学习了!谢谢! |
-- 作者:蔡家湾 -- 发布时间:2009/3/27 18:42:34 -- 以下是引用湖边士在2009-3-27 13:03:17的发言: 图文并茂的解说让人受益非浅,学习了!谢谢! 看笔教授的帖子可以增长见识,真好。 |
-- 作者:李姐 -- 发布时间:2009/3/27 22:38:10 -- 以下是引用湖边士在2009-3-27 13:03:17的发言: 图文并茂的解说让人受益非浅,学习了!谢谢! 乐乎朋友从广州回来时,安乡知青聚会就谈到这次活动,要说我是第一时间知道你们这个活动的,原本也想参加你们的活动,只是另有任务,未能如愿。今天笔教授图文并茂的好帖让我又学了不少知识,湖南知青网真好,我可以天天学习,天天长见识,绝不会得老年痴呆哟! 谢谢!谢谢教授! |
-- 作者:乡音 -- 发布时间:2009/3/28 12:35:09 -- 我收藏了 凡教授的帖子 均是好文章 现在图片也长进了许多。我有一个埙,是西安的网友戈弋夫妇送的。 哪天拍了上来 |
-- 作者:呵呵 -- 发布时间:2009/3/28 22:51:46 -- 谢谢教授的好文好图!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3/28 23:49:16 -- 山人听仙乐,神仙的生活。估计编钟应是仿制的,原件是宝贝大概藏之博物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