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旅游、休闲、运动、活动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19) ---- [原创]又回断港头-《四》故地重游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19&id=33332) |
-- 作者:武陵打油匠 -- 发布时间:2009/3/22 20:46:53 -- [原创]又回断港头-《四》故地重游 (5)故地重游 早几年,我曾到过黄家铺村,可是我在农村的大部分岁月在断港头渡过,所以,这次第一站选择到断港头,看看过去工作过的地方。 从先锋拐沿东风渠道走二百多米过拱桥,抬头能看见公社的大门,它像张开着双臂在迎接各方来宾。我的记忆中,公社左侧并排的有,信用社、血防站、卫生院,右侧依次是兽医站、粮管站。公社门前有条大路,出大门向右拐,朝前走,跨过石板桥,左右两侧有茅草棚,左边是公社搬运队。 我招工走之前,刚调到搬运队当会计。有位好心的朋友对我说:“你晓得吧,公社搬运队会计相于大队干部。”右侧是铁匠铺,我忘了铁匠姓名,只知道他打的菜刀钢火好,特锋利,只是稍贵点,但找他打菜刀的人很多。每天,从早到晚铁匠铺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铁匠忙得汗流浃背仍乐呵呵的。 前面是块空坪,左边是供销社,各生产队来公社买农药化肥,农机具配件,犁田用的贯头、毕耳、牵牛索;社员们来买箩筐、篇担,镰刀、锄头、铁锹,日用杂品。右边是公社的饮食店,有不少女人背着小孩,提着米,跑好几里路到饮食店换麦粑粑(馒头)带回去给伢儿吃。还有不少路过的客人到饮食店来吃碗肉丝面,或炒碟菜买钵饭充饥肠。这儿是公社最热闹的地方。 榨油房与粮管所隔路而立。现在,粮管站水泥坪夹缝中长出的杂草,长出了新芽,黄了,又枯了,年复一年,目睹着粮库房在风雨中剥蚀。榨油房连同地基卖掉了,买主看上这块宅基地和那些还有用的砖、瓦,用它改建成二层楼房。新楼房比原来的厂房漂亮。房屋后面的菜地挖成水圹。门口坐了一大堆人,正在夸白话(聊天),我驻足问,榨油房的工作人员老彭会计、凡武、小康、黄亮、家榜,小赵他们都去了哪儿了?在坐的人个个摇头,都说不认识他们。 我想,排灌站有几位是先锋大队人,又问这几个人在哪儿?有人告诉我,他们住在不远的地方。伯福哥说,你怎么不早说,俺晓得(知道)他们住在何疤迹(地方)。我找到了两人,其中有位伙计正在玩牌,突然到访,造成三缺一,使之处于尴尬境地,不打扰,告辞了。 仨人又走到供销社,围墙垮塌了一段,从垮塌处进去,是肉食水产门市部后院。院内长满齐腰高的杂草,几条踩出来的小径,后排房前的屋檐下,小竹篙(当地风俗,女人的内衣只能晾在屋檐下小竹篙上,如果男人的衣服搭在小竹篙上晾晒会“背时”。)上晾着女人用的物件。 供销社肉食水产门市部是卖肉、收购禽蛋、牲猪和小水产品的地方。清晨,挤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社员卖鳝鱼、鸟龟、泥蛙、水鱼、禽蛋、牲猪。买肉的人也特别多。碰上端午节和中秋节,门市部内外柜台前全挤着买肉的人,人来人往,叫喊声此起彼伏。 记得我第一次来供销社买肉,手上捏着刚够买一斤肉的零钱,好不容易才挤到柜台前。我的声音不大:“买一斤肉。”被嘈杂声盖住,我不得不大声叫喊:“我买一斤肉!”开票的女士膘了我一眼,开了张票,板起面孔递了出来。我心想,黄毛丫头还摆架子,不用板起脸。我像个卖煮蚕豆的,也板起脸不言谢,接过兑换肉的纸片,转背去兑肉。有不少社员反映肉食门市部开票的女士,服务态度差,一天到晚绷着副脸,像借了她的米还了糠似的。 在公社呆了几年后,我才知道在一万多人口的公社,仅有三个卖肉的销售点(公社、姆妈铺、黄腊溪。),有五个营业员(姆妈铺只有一位老汉卖肉。),总共三把割肉刀。肉食门市部柜台里的营业员,大早瞌睡还没醒,就起床,见自己被柜台外一双双焦急的眼晴盯着,个个又是熟面孔,都不愿耽误出工快点买到肉,打起飞脚往回跑。人还没走近柜台,大呼小叫地嚷嚷开了,一人、二人、三人……全一个模样。天长日久,他们的耳朵被叫喊声震聋了,人麻木了,不知道听何个(那个)的。开票的女士天生苦大仇深的模样,我看她在闲暇时真会笑,只是笑得比常人费劲,要把眼皮撑起来。爹娘给的这模样,不是她的错,她又去怨谁?社员们拿她当软柿子捏,确实冤! 几十年过去了,昔日热闹的疤迹墙壁坍塌,变得冷冷清清,横七竖八的檩条、椽皮架在残垣断壁上,结满了蜘蛛网。破砖烂瓦被垃圾覆盖,面目全非,只有成群的苍蝇在上面飞爬。这时,听到一阵摩托声响,从门里进来位体态白胖的汉子,还跟着位漂亮女人。见铜匠正在摄像,认为是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来搞征收。过来询问。我们摇摇头,他们失望地走开了。 公社榨油房的食堂在排灌站后面,我们一日三钵饭都要到这儿来吃,在这发生过不少故事。排灌站抽水灌溉的同时,又抽掉了内湖渍水,一排二灌节省能源,不知这套设备是否还在使用?眼下,排灌站的每个房门都紧闭,连个说话的人都找不到,无法打听。 受人之托去看看渔场。渔场现归县渔场管辖,原公社所在地现在成了县渔场基地,院内新修了四层楼的家属宿舍,比以前气派多了。国庆假期,职工可能回家或外出旅游了,没遇到一个熟人,没有完成任务。 我失望地转身出去,发现原公社电话总机房和乡邮员的住房仍“健”在,简陋的砖木结构的建筑 “朱颜”未改,让人见后倍感亲切,“满园秋色关不住,一处‘古迹’入眼帘”。当年知青来公社寄信件,乡邮员不在,把信件放到隔壁的总机房,话务员小高成了义务收发员。 1974年冬,我来寄信,乡邮员不在。我又把信件放到总机房。小高见我,悄悄地对我说:“又来了招工的,在小刘的房间里。”她用手指了指房间的方向。想不到因她的这句话,成为我人生的转折点。三十多年过去了,小高的话常在耳边回响,手指的动作仍历历在目。她却已因病故去了。我非常怀念她。 卫生院是人去得较多的地方,房屋还在,算个“古迹”。 现在却人去楼空,有两位拾荒的老人在清理废品,弄不清是雇来看管房屋,还是在这遮风避雨的。“断港头公社卫生院”的牌子还挂在原处,经过几十年的日晒雨淋,冰雪风霜,上面的油漆开始褪色脱落,仿佛在向我述说往事。别忘了,这儿曾留下了170多位长沙、常德、河袱知青的足迹。湖知网的武陵打油匠高烧40.4度,在这打过吊针;常青苗被生产队的社员抬来这里看过病。 卫生院各位医生和工作人员都好吗?一位知青向你们致谢了! 榨油坊旧址 粮库依旧在 公社大院内总机房 今日渔场面貌 卫生院 与原排灌站职工贺伯章合影 |
-- 作者:湖边士 -- 发布时间:2009/3/22 21:50:32 -- 2000年那次返乡,只回了大队,没来得及去公社和渔场,留下了遗憾。 油匠的图文,勾起我许许多多的回忆......想不到公社原有的房屋竟已都如此破败。不过也是,断港头公社既已与韩公渡合并,政治、行政中心转移了,这里自然也没人管了。 谢谢油匠替我寻找渔场地址,寻找渔场旧人!虽然感觉上此渔场已非彼渔场,内心深处有些许的失望,但还是庆幸渔场并入了国营的行列,从图片看,也还呈现出了勃勃生机,心中又得到一丝安慰! 想当年将我们从倒塌的废墟里扒出来的那位L支书,如果看到今日渔场的四层楼房,不知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
-- 作者:乐闲 -- 发布时间:2009/3/23 10:56:10 -- 往事历历在目,温情深刻心头。 |
-- 作者:乡音 -- 发布时间:2009/3/25 17:58:10 -- 以为今天能坐到沙发,结果只能搬条小凳子一边看一边听二三楼说话 不过乐趣一点不减少 |
-- 作者:笔架山人 -- 发布时间:2009/3/26 22:59:52 -- 往事历历,件件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