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旅游、休闲、运动、活动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19) ---- [讨论]一字不识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19&id=30906)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2/23 13:01:25 -- [讨论]一字不识 楚人兄在轶事发了益阳三台塔片片,左门联第三字很冷僻,不知旅游版各位大虾可识之?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2/23 13:03:44 -- 在湖南也走过几个县市,基本都有宝塔,但此“宝塔镇河妖”立在河床边的似不多。 把那左边门联放大了看,第三字也不认识。明清皆用繁体字,此字却是简体的“门”内有个“井”字?手头只有本89版辞海,遍查“门”部无此字形相近字。看来有待识者答楚人兄此考题了。 |
-- 作者:乡音 -- 发布时间:2009/2/23 16:11:57 -- 還真猜不出這是個什麽字? 若推測爲 山水閑人 似乎上下不接氣, 全部GB汉字里也找不到它。只好等高人来解惑了。 |
-- 作者:风铃草 -- 发布时间:2009/2/23 16:26:52 -- 是“开”字。因为行书对笔画的要求不是那么严格。可出头,可不出头;多一点少一点都没关系。 |
-- 作者:笔架山人 -- 发布时间:2009/2/23 20:38:56 -- 同意风铃草的意见,应该是“开”字。特地到轶事栏去看了楚人的照片,字小,看不大清,上联与之相对的似乎是“风云据地”,正好与“山水开人”相对。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2/23 23:24:02 -- 我与乡音姐一样查了“门”部皆未把这“井”挖出来。风铃草的考证与笔教授补证有一定道理。那照片未放大前门联不太清楚,楚人原文说明门联如下: 塔门有副对联:“风云拥地腾宵汉,山水χ人焕日星”。其中有个字不认得,请哪位帮忙辨认。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2/24 12:13:11 -- 有朋友在轶事栏对“开”说有些质疑,忽然想到这网上搜索的捷径何不一试?百度上查到,益阳有2座临河(湖)塔,除了沩水边此三台塔,还有位于洞庭湖的内湖“烂泥湖”的奎星塔。看了些博文或帖子,可惜都未提三台塔此门联,不知是否皆“知难而退”了?
益阳的三台塔/老子爷 文 .. 在益阳市资阳区和赫山区资水下游的两岸各立有一座塔,这就是许多益阳人都知道的益阳二塔。但这二塔益阳多数人都叫不上名字,查资料,也只能查到资阳区水北的塔名---- 三台塔。 三台塔,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七层八面,该塔目前保存完好,看来,也是乾隆盛世建塔热的产物。其实,三台塔的前身并不是塔,而是叫三台阁,虽地基也是现在塔的原址,但却不是水北,而是在水中的贺家洲上,于明朝万历三十年由知县王德坤所建,那时的资江可不是现在这种拉直河道的模样,因益阳地处资水下游,故这中间的河流也有些象湖的味道,中间没有明显的航道,却有许多洲,象贺家洲依次而上便是庆洲,青龙洲,萝卜洲,菜家洲,李家洲等,明朝建三台阁于贺家洲的用途,原本是用于秀才聚会,在此吟诗作对比文的地方,因万历二十八年,益阳铜工之女姚氏入选为妃,这也是几千年来益阳唯一一个被选入妃的美女,所以显得是件轰动地方的大事,事后风水先生总结出一句话;“庆洲露一拳,益阳出状元”,所谓“露一拳”,是因为那时期洞庭湖的水位已经抬高,庆洲被淹在水中,如果冬季水位低的话,庆洲就会露出来,但“出状元”却显然是一个地方的希望,把人的希望和自然反常现象联系起来,这则是中国传统的推测判断方式,自然,当时的县令为实现地方的这种希望,便起了这个三台阁。 三台阁,史无具体模样记载,但于建阁二十五年后,于崇祯年间,秀才谢锡贤考上了进士,自然,庆洲事先也露出了水面,于是,益阳人更是坚信“庆洲露一拳,益阳出状元”的说法了,在崇祯11年,益阳名人罗喻义、郭都贤又重新将此处修建。可这不久之后,便是满州人的天下了,朝代换了,三台阁的作用也就失去了,因这时还聚会在此吟诗作对比文的话,有暗喻嘲讽满人靠武力征服天下的嫌疑,因此,以后就衰败下来了。 至于乾隆四十八年建三台塔,那则是一个半世纪以后的事了,其实,在乾隆时期的建塔热中,益阳的沿河两岸包括许多支流两岸还建了许多塔,但都因为规模和等级质量的问题未能留名和入志,就是三台塔也因质量的问题,曾几经重修,这样看来,乾隆时期作为政治任务的建塔工程,也有许多是应付的豆腐渣工程。 但要补充说明的是;现在保存完好的三台塔则是同治八年(1870)重新修建的。那时,益阳大码头的商业水运文化已经崛起,自然,下游的河道也已经疏通,本来在江心贺家洲的三台塔也就到了北岸,但此时,历经多半个世纪的三台塔也快倒塌了,于是,益阳富起来的老板们便自动捐款重新翻修,据载;“修石岸三十丈以围固,塔七层,高二丈,峻丽牢固,雄伟壮观。虚其中,婉蜓曲折,旋至塔顶。上辟四门,纵目远眺,一望无垠,远山近水,皆入眼帘,历历可数”。 本来,这只是一次自发的,保质保量的翻修,原本是地方的好事,谁知,这却惹恼了南岸的另一个人,那就是前面说过的益阳新崛起的酒厂老板,那个酒洗汉口码头的徐志潭,此人天生爱斗豪,他见北岸翻修三台塔,认为是把河妖镇到了南岸,于是很不服气,虽然他没有托塔天王晁盖那种拆对岸的塔建过来的霸道,但他却有用一人之财力对付对岸所有老板们的豪气,于是,在同治九年,在现今益阳市二中的河边,建了一座比北岸质量更坚固的塔,自己命名为“斗魁塔”,有明显挑斗北岸的意思。 当然,徐志潭的性格是敢于挑战和斗豪,而大多数的益阳人则不是这样,久而久之便觉得这“斗魁塔”有伤两岸和气,于是,便把它改为“独魁塔”(益阳话‘独’‘斗’同音),但这“独魁塔”也有挑衅的意味,益阳人是不喜欢窝里斗的,于是,连这名字也被人遗忘了,这座塔也没能入志,似乎益阳人连谈论它都不愿意。(作者老子汉) |
-- 作者:楚人 -- 发布时间:2009/2/24 18:49:59 -- 老灯火兄、笔架山人兄、九澧山鬼兄、不知天命兄、元宵兄、风铃草姐、乡音姐,谢谢各位的回帖。为了辨识这个古怪的字,劳动了大家,又是查字典,又是“形而上”的分析,还有笔教授从做对联的规律进行推断。我查了《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辞海》、《汉语大字典》,都是无功而返。夜深人静兄找到了这个字,但读不出音,也不知其义。我也同意这个字是“开”,比较好解,对仗工整。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9/2/24 19:36:05 -- 友情复:(老灯火诸君)[讨论]一字不识
塔门对联:“风云拥 地腾宵汉,山水‘开’ 人焕日星”。 “史上书法无书对”。。。‘开’字此处解得通。(“独魁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