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旅游、休闲、运动、活动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19) ---- [原创]今年过年新见闻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19&id=28682) |
-- 作者:湖边士 -- 发布时间:2009/1/28 11:59:15 -- [原创]今年过年新见闻 今年过年新见闻 好象记得有这么句俗话‘叫化子也有三十、 初一’。 以我的理解,这句话的原意是在三十、初一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在这两天回家过年,连叫化子都不例外。进一步的理解就是这两天叫化子都休息了,不出门乞讨了。 仔细回想,好象以前过年是没看到过什么叫化子,他们乞讨一年,确实非常辛苦,也应该有所收入,趁过年休息调整一下,也是应该。 但是今年的三十、初一,我却接连地遇见了叫化子。并且他们的乞讨方式一样:在公交车上为乘客唱歌,唱完就开始收钱。 头一次是在年三十下午,一个看不出多大年龄的妇女(相貌比较老,声音非常年轻)上了我坐的103路车。 她围着一条花围巾,拄着一根棍子,衣着也还算整洁。在她开口唱时,我才发现她还有一副好嗓子。唱的好象是河南的地方戏,高吭婉转,比较中听。 为什么在湖南人多的地方唱河南戏?也许是她只会自己的家乡戏?也许是借此抒发着自己无法排遣的乡愁! 当她唱完在颠簸的车厢里一瘸一拐地讨钱时,大部分乘客都给了钱,我也给了。当时的感觉,欣赏多于怜悯。如果她不瘸腿,说不定还可以当个好演员咧! 第二次是在初一的下午,502路车上。 上来的是一男一女两个老人,衣衫稍显褴褛,脸上皱纹纵横。开口唱的是女的,还随声带了个小麦克风。唱了两首歌,一首‘常回家看看’,一首‘两只蝴蝶’。 讲老实话,那实在是不能算唱,只是用歌词配上她自己随心所欲的调子念出来罢了,声音苍老、调子忽高忽低,如泣如诉。 我不知道她唱‘常回家看看’时是否想起了自己的家,(如果她还有家的话)。我也不知道她唱‘两只蝴蝶’时是否想起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那个老头子在女人开始唱时即捧着个烂搪瓷碗挨个讨钱,车上大部分乘客都给了,我也给了。感觉不同的是,这次的施舍是百分之百的怜悯。我怜悯他们老无所养竟在大年初一出门乞讨,我怜悯他们老无所依过年还流落异乡。 第二天把这事及我的感受讲给同事听,没想到年轻的同事给出了不同的看法“这些叫化子都学聪明了哦,过年出来讨,别人要图个吉利,谁会不给罗!” 有道理吗?有道理!平常在公交车上也看见过唱歌讨钱的,但好象愿意施舍的不多。 那么,到底是这些过年出来乞讨的人是真的无以为计,不讨不行了,还是现代社会的叫化子学会了抓住商机,懂得了过年时人们的心理呢? 我也搞不明白了! |
-- 作者:呵呵 -- 发布时间:2009/1/28 14:32:57 --
也许两者都有,我想后者为主:社会的叫化子学会了抓住商机,懂得了过年时人们的心理 给卖艺的钱,还是愿意的。 |
-- 作者:笔架山人 -- 发布时间:2009/1/28 15:38:05 -- 很难说. 刚才从饭店出来,一个三十来岁的妇女向我们讨钱,我没给她,因为她比我年轻.一个年轻力壮的人,怎么向退休老人讨钱呢? |
-- 作者:湘琴缘 -- 发布时间:2009/1/28 16:12:33 -- 有好多均为"职业乞讨者"。 ![]() ![]() ![]() ![]() |
-- 作者:淡泊人生 -- 发布时间:2009/1/28 17:30:41 -- 以下是引用笔架山人在2009-1-28 15:38:05的发言: 很难说. 刚才从饭店出来,一个三十来岁的妇女向我们讨钱,我没给她,因为她比我年轻.一个年轻力壮的人,怎么向退休老人讨钱呢? 我看有两点原因:1、一般从饭店里出来的人都 有钱。2、人有点胖,一脸的慈祥。 |
-- 作者:轻描淡写 -- 发布时间:2009/1/28 18:16:05 -- 以下是引用笔架山人在2009-1-28 15:38:05的发言: 很难说. 刚才从饭店出来,一个三十来岁的妇女向我们讨钱,我没给她,因为她比我年轻.一个年轻力壮的人,怎么向退休老人讨钱呢? 确实很难说! 只要肯放下脸皮,伸伸手,钱就来了,这比起赚辛苦钱来容易得多。 一般我只给残疾人钱,对那些街头卖艺的,我也愿意给,不管怎么样,他们是用“劳动”换取报酬而不是用“乞讨”获得施舍。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1/28 18:48:04 -- 以下是引用笔架山人在2009-1-28 15:38:05的发言: 很难说. 刚才从饭店出来,一个三十来岁的妇女向我们讨钱,我没给她,因为她比我年轻.一个年轻力壮的人,怎么向退休老人讨钱呢? 现在真伪难辨。此种人离她远远的不妨。有时见残疾人乞讨还是给2个小钱。 |
-- 作者:风铃草 -- 发布时间:2009/1/28 19:23:04 -- 我想两者都有!平时坐公交车经常碰到!开始我老给,但后来我发现有些是老面孔了,这时我就要凭感觉来分析,我认为确实可怜的就给。 |
-- 作者:乡音 -- 发布时间:2009/1/29 7:59:08 -- 渔人的美文,用文字记载了过年的奇闻异事,建议朋友们有空也将自己新年里的见闻写出来大家分享。 这一帖出来不到六小时,大家跟帖热烈,都谈过自己有相同的经历,看来这叫化子一行有得说了。 我以前只要看到讨钱的小孩老人就会给(年轻的我不给,不管他说多少理由),后来还让雨然给过,不过渐渐的也不太相信这些人了,因为在乞讨的孩子身后,总有一个大人远远尾随,这孩子的钱一到手就朝那人飞跑过去,让我有受欺骗的感觉。 在衡阳汽车西站,常有一个个子瘦小眼睛有点问题的中年男人晃动着双手口齿不清地说着什么,向旅客乞讨。因我晚上散步时,亲眼看到他交给粮店(还有粮店的时候)营业员,然后从营业员手中接过或五十或一百的整钱,并且在同时还和她们开几句玩笑。那天他讨到了我面前,我决定不给,并且向他小声说了一句话--他朝我诡谧地一笑,摇晃着他的双手,走向了别的旅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