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毛先生专栏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18) ---- [转帖]无根的乡愁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18&id=20053) |
-- 作者:毛先生 -- 发布时间:2008/9/21 15:28:49 -- [转帖]无根的乡愁 无根的乡愁
我的老家在湖南省华容县集成乡,具体位置在集成乡东部的五岭村,靠近长江边。集成乡位于长江当中,是一个堤垸,面积近34平方公里。她与湖北监利县只有一江之隔。本来只是东、西、北三面临水,1968年在南面实行裁弯取直工程,从此集成垸成了一座孤岛。开通的地方叫新河口。当年出生的孩子有很多叫新河。就是为了纪念这件事。当年的知青也参加了开挖新河的劳动。碧水长堤,四周环水,水质清澈。乡亲们说集成是华容的台湾岛。乘舟于水上,清风拂面,自在逍遥。四周长堤环绕,杨柳依依,充满生机。垸内地势平坦,良田整饬,阡陌纵横。金秋时节,站在大堤上看稻浪起伏千万重,棉花吐银白茫茫,那真是一幅丰收的景色。房舍掩映于碧树之中,真有点像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在1998的大洪水中溃堤了,垸内的父老乡亲们一下子失去了家园。后来,政府将这个地方进行移民,实行平垸行洪。从此,我的故乡永久地消失了,成为纯地理意义上的概念。但是记忆深处的故乡是不会消失的。
做学生的时候,我写作文,总喜欢写故乡的芦苇和杨柳。金秋时节,夕阳下的芦苇,白絮如雪,漫天飘飞;杨柳如烟,与碧水相接。那种景色是多么的富有诗意。如牧歌,如炊烟,如小时候晚归时母亲的呼唤。渡头的杨柳,是多么熟悉。青青杨柳如今已是静寂无声,渡头没有了来往的客人,只有江水依然东流不休。就是在杨柳渡头,我走出了故乡,到了朱河,到了监利,到了武汉。空间上与故乡愈来愈远,心灵与故乡愈来愈近。 在1998年的腊月,我还到了爷爷奶奶的坟前。虽经大水,一切完好如初。我想,也许,他们和先人们都将永久的长眠于这片土地上了。 就是这片土地,我也许今后去不了。听说这里已种上意大利杨树,并且5到10月份之间都有水。没有路,没有车,这片土地将永远地沉睡在长江之中,为水让路!+ u"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可想不可及的故乡,永远地在水一方。我的乡愁如同芦絮飘飞,不知飘向何处。。。。。。 今年故乡溃堤移民已有十周年。移民在外的故乡人过得好吗?听说有的人们不习惯外面的生活,特别是移民出去之后,没有土地种,生活没有着落,就又回到了这里。过着几乎原始的生活。春天打芦笋,夏天、秋天捉鱼虾,冬天砍芦苇,生活十分清苦。我不知这些父老乡亲为什么一直不愿再次走出这片出地。也许是故土难离吧!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 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是啊,我的故乡在长江边上,思乡之情常常会涌起。在水一方的地方,已遥不可及。为了表达这种情怀,我特意刻了两方闲章:一方为《集成垸人》、另一方为《碧水长堤》。故乡是回不去了,回不去就算了,不去也罢 ,不看也罢。这无根的乡愁啊!何只是一瓢长江水,而是整个长江水,无语东流。。。。。。。 |
-- 作者:毛先生 -- 发布时间:2008/9/21 16:24:41 -- 此文作者是1971年出生于集成垸五岭村,现在武汉某校任教师,该文发表在其“临风听箫”博客上,并引用了我知青网知青返乡拍的一些照片。 |
-- 作者:笨笨牛 -- 发布时间:2008/9/21 22:46:43 -- 在2005年华容知青返乡的记录片中,有一段集成知青返回集成的记录,那里的伴间正是余光中的《乡愁》,希望这位作者与我们联系,可以送上一本,共祀乡愁。
|
-- 作者:牧歌 -- 发布时间:2008/9/23 18:46:43 -- 我居住的小区有一个集成垸人后代开的小理发店,我常常到店里理发。有一次和店主聊天时店主听说我是知青,就告诉我他是华容集成垸的,当年他家里就住了知青,我问他那几个知青叫什么名字,他说他不记得,但他父亲记得。他把他父亲的名字告诉了我,我当时就记在手机备忘录里,可现在手机里怎么也找不到那条信息了。明天我再去把他父亲名字问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