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石门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125)
----  [原创]我的知青生活(十三)趣事片段看电影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125&id=42631)

--  作者:美人痣
--  发布时间:2009/6/25 11:56:23

--  [原创]我的知青生活(十三)趣事片段看电影

                我的知青生活(十三)趣事片段看电影

    记忆中的印象,早已模糊,现拼凑几个片段:
       刚下放不久,最高兴的是去看电影。一次听说离我们十几里地的大队有电影,收工后,我们梳洗好,就结队去。漫天的繁星,照着曲折的羊肠小道,青蛙的蛙鸣声和着我们的嬉笑声在夜空回响,不停的有青蛙跳进稻田的扑通声以及老知青喊着“小心有蛇”的恐怖音。我还第一次听老知青们谈起了长沙知青的种种劣迹,什么偷鸡摸狗,什么打架斗殴,绘声绘色的描述他们是如何把个村社弄得乌烟瘴气的典型事例,以我当时的智力水准,总觉得长沙知青都是留着小胡子、披着长发的荡浪子,暗暗兴庆自己能落户这么个优秀的林场,比起同班同学要幸运的多,可惜我一直无缘见到我心目中的“坏人”-----大城市的知青。而这场电影,却叫我们绕了许多的弯路,也没见到背着板凳走夜路看电影的村民,我们迷宫似的在田野绕了个回合,最后打道回府。
       看电影,是那个年代人们最好的娱乐。记得小时候,铁四局在广场免费放反特、打仗的故事片,带着椅子、成群结队去看电影是当时县城的一道风景。特别是有次演朝鲜的《卖花姑娘》,那个广场是人山人海,而片子还没到,可是人们就是坐广场等到很晚,听说不放了,可也没人散去,虽怕错过机会,最后等看完了,人人都泪流满面,已到午夜。记忆中我在广场还看过《奇袭白虎团》、《渡江侦察记》,那些样板戏就更不用说了,反复看了无数次。在影院逃票看电影的经历大家肯定都有过,那时候只有夜场,有票的没票的都会拥挤在进口处,大家喊着口号“1、2、3”,挤呀挤,从检票员眼皮底下混过去,我就成功的偷渡过几次,只有一次进去了,结果查票时候被抓住,查票要和他们打时间差,只可惜那天太入神了,抓住后,他们问我是哪个学校的,我就把屎盆子扣在了一中。
      白洋湖公社,离我们林场十几里地,公社周围有个小小的车站,一个小供销社,一个轧花厂,一所中学,另外还驻扎着一个部队农场,丁字路口,一条通往县城,一条和蒙泉公社接壤,一条通往花薮公社。
       小小的汽车站,在丁字口上,是给我带来过欢乐的小站,小站的工作人员是两口子。站长姓薛,两口子都矮矮胖胖,像个邮筒,操着一口桃江口音,女的梳两条齐肩辫子,辫子梳在耳边,感觉怪怪的、土土的。两口子都特别喜欢开玩笑,嗓门特大。这里常常聚集许多人,买没买到票,走不走的成,站长有很大的权。班车是定点开的,上午、下午各一趟,一人一个座位,没有超座的现象。站长喜欢大着嗓门叫骂着开着各色玩笑,人们也就和着这笑声和他对峙,讨好着他,希望能够没买到票,也能达个过路车走。
       本地人当兵如果还是在本地,那就亏大了,因为看不到口眼呀?据说就有这么一位新兵,当兵后分配到白洋湖的部队农场,他写信给他的父母就只些部队编号,不写地点,信里面也不说在哪里,害得他父母四处托人打听,最后绕了好大个弯,才知道儿子就在离家不远的本地。





--  作者:隐士安
--  发布时间:2009/6/25 19:14:15

--  

              欣赏啦,谢谢


--  作者:雕刻水
--  发布时间:2009/6/25 22:52:08

--  
    美人痣讲到在影院逃票看电影,我们男生多数人都有过,我们高中同学中,有不少家住电影院边上,其中一个叫T.H.P的,读书成绩平平,逃票倒是高手,我最佩服他学说电影台词的能力,只要他看过的电影,绝大部分经典台词他能学的惟妙惟肖,可惜他当时没有条件去电影学校深造,好象当今影星中就有这种情况成材的。
    儿时看免费电影(不是逃票电影),其实当时是很多的,有403队、蒋家州广场、县大会礼堂,最多时是修枝柳铁路时期,下放后看得就少了,但是,看电影的瘾却是最粗的,记得为了看《渡江侦察记》,下午3、4点钟约上生产队的几个回乡青年,挑上七、八十斤大米走上30多里山路,送往还在蒙泉水库专业队的同组知青做口粮,在水库工地看完电影,与几个回乡青年直接赶回生产队,沿途犬吠虫鸣,我总是走在最后,不是走他们不赢,内心是怕再次被蛇咬,回到住处,没有钟表也不知道是什么时间了,反正人已精疲力尽,倒头便睡,第二天起早床出工,头重脚轻,全天乏力。几十年过去了,电影情节虽然记得,但没有了兴趣,难忘的是,乡村夏夜的漫天繁星,而最明亮的,好象就是那一晚。

--  作者:杨坪剑客
--  发布时间:2009/6/26 9:28:58

--  
    当年为看阿尔巴尼亚电影《广阔的地平线》,我们十几个知青晚饭后带着电筒(火把)从驻队赶到三十多公里外的青峰二工区,全是山间小路,看完电影,半夜十二点才到家。那干劲、那精神完全可收复台湾。是苦?是累?还是甜?这段故事好长好长......。
--  作者:比哩哩
--  发布时间:2009/6/27 9:44:30

--  
    我们那时候看电影为了逃票,还翻墙进电影院呢?为了躲查票只有在映幕后面观看,记得有一次正看起劲的时候却被查票员逮着,走的时候一边走还一边回头的张望映幕,现在想起来真可怜哟!
--  作者:九澧山鬼
--  发布时间:2009/6/27 12:04:08

--  

    美人痣:谢谢你勾起了大家对看电影的回忆,但你看电影的帖子写得散了一点,你的“车站”、“军队农场”以后可以单独写哈,是很好的题材,如果展开了一定有味道。

    雕刻水看电影一帖写得好:“几十年过去了,电影情节虽然记得,但没有了兴趣,难忘的是,乡村夏夜的漫天繁星,而最明亮的,好象就是那一晚”。杨坪剑客、比哩哩看电影也弥补了美人痣文章的不够。

    我这人不知怎么喜欢特立独行,好像从没有随大家跑大老远的赶电影看,当然,附近有电影,我还是能够站全场的,只是站得腰酸腿发麻。

    雕刻水、杨坪剑客:你们还记得吗,我们在部队可是看了一些好电影咯,因为那时候国家的规定,一些外国电影是先在大城市放,甚至只在大城市放,唐山是沾了北京天津的光,沾了地震的光,常常有好看的电影在部队放,部队放电影可是每星期固定的,有时候不想看也得整队去看。我们自己星期天不也是喜欢邀起一起去电影院,用津贴费买票看电影吗?但也好像有几个住在唐家庄电影院里的老乡战友能够看不要钱的电影。

       我们那时候在部队给家乡的同学写信,就告诉他们我们看了些什么电影,而家乡的同学对很多电影可是听都没听说呢。我在部队的8本日记里,我现在打开一看,记得最多的就是看了什么电影。

    我在唐山看的电影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拿破仑奥斯特里茨战役》,按现在的说法:大片。还有一次,唐山的电影院正在热映一个爱情悲剧片,结果在雕刻水营房不远的高粱地里就发现了一对年轻男女相拥死去,死的姿势都和电影里主人公一样,那个女孩就是躺在男孩身上的,据说就是他们的恋爱遭到家人反对,他们选择了服毒双双殉情。




--  作者:雕刻水
--  发布时间:2009/6/27 13:22:04

--  

  谢谢山鬼版主的点评!
    是的,在部队看电影最多、最好,有时不想看的也必须看,也就有了看电影的最无奈,记得在河南南阳时,一天射击考核后的晚上,有一场我这木脑壳都快背出台词的电影看,我硬是忍不住那无奈的劲了,就请假不去,假是批准了,但是被要求把九条长枪、两条短枪全部擦好,当时心中那种窝火的感觉呀,换在今天早就要通朝天娘哒。他们看完电影回来,我才刚好把枪擦完,在向枪械保管员还枪时,我讲“九条长枪、两条短枪全部还来”,那蛋子是77年浙江兵,好象第一次听到讲“长枪、短枪”的,他边验枪收枪,边哈哈大笑,有火没处发的我丢下一句“笑你奶奶的蛋”,走了。从此,凡是集体看电影,再不想看的也去,宁可在蚊虫叮咬或者刺骨寒冷中打瞌睡,也不愿被派类似“擦枪”的公差。
    山鬼版主呀,我们在部队看电影,应该还有一般人没有的经历呢。1:有放电影的知友加战友;2:全团加周边群众怕有两、三千人全部在大水塘的冰面上看电影;3:边看电影边感受大地震动;4:通宵达旦看由战败国日本出资、反映前苏联卫国战争的电影“解放”;5:看完电影后在唐家庄照下“唐山第一春”的相片;6:再就是你讲的受电影情节影响,“一对年轻男女相拥死去”,虚拟影响现实的真实生活。只怕还有许多,一时半刻想不来了。我最后一次在影院看电影是1988年3、4月间,看的是《红高粱》。


--  作者:九澧山鬼
--  发布时间:2009/6/27 23:10:35

--  
雕刻水兄:你硬是记性好好:“我们在部队看电影,应该还有一般人没有的经历呢。1:有放电影的知友加战友;2:全团加周边群众怕有两、三千人全部在大水塘的冰面上看电影;3:边看电影边感受大地震动;4:通宵达旦看由战败国日本出资、反映前苏联卫国战争的电影‘解放’;5:看完电影后在唐家庄照下‘唐山第一春’的相片;6:再就是你讲的受电影情节影响,‘一对年轻男女相拥死去’,虚拟影响现实的真实生活。只怕还有许多,一时半刻想不来了”。解放那个电影我想起来了,是看了一通夜,第二天全体睡懒觉。你还有想起来了的就跟帖哟。我们在部队看电影硬是把在家乡的一些同学会欠死。


--  作者:雕刻水
--  发布时间:2009/6/27 23:40:39

--  
  说到那相拥死去的一对年轻男女,现在确实很同情他们。唐山、汶川两次惨烈的地震,不知多少家庭失去亲人,灾民们心理已经承受了无比巨大的摧残,再遇到苦心事,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安慰,极易走上不该走的绝路,那对年轻男女的家人,如果当时懂得骆驼是被最后的一根稻草压倒的道理就好了。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9/6/30 22:37: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