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枝柳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121)
----  [原创]枝柳缘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121&id=48626)

--  作者:殷师傅
--  发布时间:2009/9/1 22:08:52

--  [原创]枝柳缘

                                                               枝    柳    缘

                                                                            殷建资


       据词典刊载:“缘”,是佛教的名词。佛教认为:缘是事物生起或坏灭的辅助条件。“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讲的就是缘份。


       我以前对缘份一说,很不在意。然而,在我退休后策划组编《枝柳岁月》一书的运作经历中,通过与众多当年枝柳铁建长沙分指挥部的知青战友、干部的接触和交往中,我逐渐感受到了缘份的内涵和神奇。
去年四月底的一个中午,我应长沙分指挥部23连老知青张曼平邀约,来到位于伍家岭北一条小巷内的长沙石油公司,走过绿草地中的曲径,迎面看到员工餐厅大门左侧上方悬挂着一块横匾,黑底红边红色行书“枝柳缘”三个字,醒目引人。即刻,一股久远的枝柳情景油然而生。进得门来,笑脸相迎,热茶送上。左边的两间餐厅,前面大间的墙上悬挂放大了枝柳铁建生活的黑白照片,正墙一幅好大的23连集体合影。枝柳风情扑面而来,后面一雅间,挂着连队知青久别重逢的彩色照片。这个餐厅是枝柳铁建23连几个知青合伙承包的。大家欢乐相聚,兴奋议论出书,并提议此枝柳缘餐厅就是编委会联络各连队知青的联络点,他们的热情主动令我欣然感动,我多年宿愿、编纂记录三线战斗生活风情画册、书籍的缘由,一下明白、清晰许多。


       一九七四年盛夏,厂领导找我谈话,要我放下手中的一个新产品研制项目,顶替别人去怀化带知青修三线建设枝柳铁路。我二话没说,服从党的安排,背着被包,提着工厂特为我制作的画箱,兴致勃勃地来到湘西,从此与枝柳知青交往甚密,经常上工地劳动,搞宣传,到连队竹蔑工棚玩耍打牙祭;工余周日和几个爱好美术的知青,到渠水河边和山林写生、在工棚村落作画,留下画作数十张。尔后几十年,常与知青、画友翻阅,感触良多,且有多幅在省内外报刊发表,参展,随着日转星移,一个将这些湘西枝柳铁路写生画成册出版的想法渐渐萌生。
去年三月,我与三线老知青朋友何治国、王瓦利、盛伯骥、朱新建、黄建国等六人相聚相商出画册,大家顺势提出编辑一本书,收编当时的老照片、文章、日记、信件等,联系几个连队的知青一起干,肯定行。不太安份的我一阵窃喜,我心中明白,他们既是对我殷师傅(他们一直这么称呼我)个人的支持,亦是三年枝柳铁建共同生活战斗情谊使然。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筹划运作,我们筹建编委会,设立干事组,广泛联络枝柳铁建长沙分指所辖的23个连队(含2个民工连队),全面启动征稿筹资工作。拜会当年分指的老领导,聘请为顾问,就连德高望重、年逾九旬,曾位居省人大副主任的潘基   老人也乐于为我们所编《枝柳岁月》一书题词……我们的组编工作全面铺开,得到好多连队知青、干部的支持理解。尤其使我经常感动,振奋的是他们之间、我们之间的那种浓浓的枝柳情缘。很多知青我是第一次见面,当自我介绍是三线带队干部时,他(她)们立刻热情起来,在我谈到编书的策划时,他们兴奋,眼睛一亮,喜形于色,有的甚至激动起来。还有的建议,写一本长篇小说,或者编个象《今夜有暴风雪》或《血色浪漫》那样的电视剧。


       当年分指的干部李海涛副政委乐嗬嗬地讲述,有次到一个饭店就餐,老板认出了他是三线枝柳铁建长沙分指的带队干部,热情有加,还要免单请客。有个知青津津乐道,一次驾车违规,当交警得知同是三线战友时,也就高抬贵手了事;很多知青都遇到过在三线战友面前脸好看、话好说、事好办的趣事、乐事。去年一个连队搞下路三十余年的联谊活动,会场张灯结彩,老照片悬挂四周,枝柳情意浓浓,洋溢笑语欢声,港台战友来电祝贺,海南知青远道亲临,说不尽的久别重逢话,道不完的三线枝柳情。


      三十年多年来,当年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今日年届五旬。岁月的长河卷走了很多记忆留恋。今日各自忙碌、奔波、企望,差异扩大诸多不同,然而《枝柳岁月》一书的汇编运作,又把很多老知青激励起来,凝聚在一起。相互告之四方联络,翻寻资料,提供珍藏照片和解囊捐款,积极推动着《枝柳岁月》征稿筹资编辑出版工作的顺利进行。
哲学书上写:存在决定意识;伟人毛泽东讲;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佛教讲缘份;我们平民俗人也讲不出深奥理论,只能亲身经历,感受,总觉得这几种说法之间有些相似相通。不讲别的,只讲我们三十多年前,四千长沙知青、干部、民兵,远离故乡长沙,奔赴湘西山区,共同艰苦奋斗三个酷夏,寒冬,参加国防三线枝柳铁建。今日,这群分布在三湘四水,大江南北和海内外的枝柳人,历经沧海桑田,仍不忘昔日风雨,久别重逢,共同编辑出版这本记录往日足迹,延续枝柳深情的《枝柳岁月》一书。寻根究底,追根渊源,就是深深熔铸在每个长沙分指知青、干部、民兵心中的枝柳情缘。


                                                                                                                           二00七年春于浏阳河畔


注:作者为《枝柳岁月》一书的编委会专职总干事、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