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殷师傅
-- 发布时间:2009/7/21 18:38:37
-- [分享]一曲“修路炼人”的壮歌(二)
二、上路 枝柳铁路北起湖北枝城,南到广西柳州,全长855公里。它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平均2公里有一座桥梁,2.4公里有座隧道,施工难度极大。但这条路建成后,将与焦(作)枝柳铁路相连,并与太(原)焦铁路衔接,组成联系华北、中南的第二条南北大干线。它对于三线工业布局,工发资源、促进生产,以及支援越南和东南亚国家人民的革命斗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军事价值。 枝柳铁路湖南段全长583公里,占全线总长度68.2%。隧道占全线总数的82.5%;桥梁占全线总数的75.5%。1972年,在湘黔铁路基本建成通车的基础上,枝柳铁路建设再次掀起高潮。分给长沙分指挥部的首先是怀化段从竹田到牌楼约6.5公里的路基施工任务。 为了不影响农业生产,不影响“农业学大寨”运动,同时,也是贯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方针,中共长沙市委和市革命委员会决定,这一次,主要是由城市知识青年以民兵的身份,担当修路的主力。 1972年12月,从长沙市属的湘阴白泥湖“五七”干校抽调的约1400名知青,在干校下放干部的带领下,第一批开到了怀化。这批知青,基本是长沙市1972年的初中毕业生(当时是春季毕业),他们在白泥湖“五七”干校已经劳动煅炼了7个月,身体素质有了一定的确提高。到怀化后,这1400人组成1至8连,主要配合由长沙县农民组成的9连和10连,修筑涵洞、修通便道,清基扫障,修建工棚等等,为以后的路基施工打好基础。 1973年2月15至22日,湖南省召开了全省应届中学毕业生上山下乡工作会议。会后,湖南省革命委员会以湘革发(1973)45号文件,批转了《全省应届中学毕业生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纪要》。《纪要》同意长沙市“安排去三线修铁路两千人”。 根据这一安排,1973年3月起,由长沙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办公室统一组织,从市属各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子弟中,动员和评选出1500名左右应届高中毕业生,组建了11到20连,又从省直和中央部属在长单位的干部职工子弟中,动员和评选出500名左右应届高中毕业生,组建成21到23连。 5月24日,11至20连十个连队的知识青年,乘坐同一趟专列,从当时的长沙五里牌新火车站出发,沿着新通车的湘黔铁路,豪情满怀奔赴三线,于5月25日抵达怀化。稍后的6月13日,21至23连也来到工地。至此,湘黔枝柳铁路建设长沙分指挥部(后改名为湖南省铁路建设长沙市指挥部,代号92018)这支以知青为主的特殊的铁建队伍,人员基本就位。计有:从长沙市各单位和白泥湖“五七”干校抽调的带队干部200余人,长沙县骨干67人,长沙县农村民兵226人,知青民兵3500多人,总计4000余人。除指挥部机关外,共组成7个营23个连,其中9连和10连为直属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