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长沙县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120) ---- [原创] 漩涡 挑堤 (1)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120&id=56646) |
-- 作者:隐士安 -- 发布时间:2009/12/6 20:47:31 -- [原创] 漩涡 挑堤 (1) 挑堤 秋收后,按理说农村一般所剩的农活不多,基本上进入了农闲时节。 但湖区的农闲却不闲,正是开港修堤的大好时节。11月中旬开始,大批的劳力就要开赴所分地段,进行大堤的整固、加高工作。 我们咯次也随大流前往,到离队三、四十路外的北大公社修筑外堤…… 来到挑堤的地方一看,咯堤高足有两层楼那么高,横断面为梯形状,两边斜度大约与水平成60°的角度,堤面宽大约5.6米。每个垸子就是咯样的大堤围筑而成,它维系着整个堤垸的安全…… 听说在我们冒下乡前,每年各公社、大队和生产队都有挑堤的任务,并且分配给各单位的堤长、加高厚度都有严格的指标任务,完成后,上级有关部门是要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合格后,大队伍方能从堤上撤离…… 我们带着被窝铺盖、日常用品快走到目的地时,沿途就看到别的公社大队人员已经在热火朝天的干开哒。堤上堤下人山人海,挖的挖、上的上、挑的挑,“热闹上哒”…… 当我们到达目的地后,把人都迅速分到当地的各个社员家里, 呷、住、睡都在咯个社员家里。 我们把床铺铺好后,就到哒呷饭的时候,呷完饭冒得休息,我们这背着锄头、箢箕、扁担就上哒堤。 一到堤上,登高远望,一片汪洋、天水相连、目无边际……人顿时豁然开朗,立于水中的芦苇随风飘舞、波嶙浩荡,使人仿佛身居“沙家浜”影剧中一般。它的雄姿与“沙家浜”中的芦苇荡恰如孪生兄弟,相差无几。春暖花开时,芦苇丛生,随风摇摆,刹是好看。 到哒冬季,水退滩出,各地的木舟蜂涌而至“柴山”。 名日“柴山”,开始我们认为“柴山”,应该是有山有树木的山才称之为“柴山”。哪里晓得他们所述的“柴山”,原来就是指这一望无垠的芦苇荡。真是“风马牛不相及”,相反相成…… 各路人马到哒“柴山”后,就开始抢占地盘,大舟小船摆开阵式,把个“柴山”围得满满的,人声鼎沸,好生热闹。 砍伐芦苇,作生火煮饭之柴用或做起屋材料。荡内鱼虾蛮多,传闻过去你点燃支起的锅灶,临时用“笠箕”到荡内随意去勺勺,都保证你锅里放的油都不会烧干而有鱼虾下锅……可见“资源”何等充裕,不愧为世人吟颂的“洞庭鱼米乡”。 大堤上临时架起的广播喇叭响起来后,把我们从遐想的脑海中扯哒回来。我们在挑堤过程中边劳动边“运神”,我们想:咯么坚厚的大堤,要筑这么高、垒这么厚,不知经过了多少人、多少次、多少年来的艰辛努力而造就;不知流过多少血、洒过多少汗才具有如此规模。它抵御过多少次洪水“猛兽”的肆虐挑战,它给人以安全保障的遐想,同时也饱含酝孕极大威胁的恐怖…… 解放前“倒围子”,就是因为冒得如今这样足以抗衡的“铜墙铁壁”。就是因为国民党政府无能,搜刮民脂民膏后襄为已有、贪污腐败,不顾民生民计,不修水利、不筑堤坝 。发大水就倒堤溃垸,多少人妻离子散、多少人屋毁人亡…… 解放后毛主席、党中央发号召、作指示“大兴水利”。筑堤保垸,基本上保证了湖区垸内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生产秩序。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也深知这筑堤保垸的重要性,每逢农闲时节都来积极参与,保护着这来之不易的胜任利果实…… 筑堤加高的土是从堤下的田里取的土,百十多斤一担。从堤下挑着咯担泥巴走在60°的堤坡上,那艰难程度比起山区挑夫之艰辛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挑的担子又不得比他们轻,不过挑一担来回的距离冒得他们那么长而已。但短途往返次数多,也勉强可以扯平吧。他们生在山区、居在山区,出门是山、闭门也是山,土生土长,从小就锻炼惯哒。 头一天,挑堤散工回去,筋骨跟得散哒架一样,小腿只打颤、大腿肌肉发紧 膨胀得好象要爆炸似的。“方便”时要么就蹲不下去,肌肉“崩”起哒;要么蹲下去哒站就起不来…… 怪不得,当地流传的“牛怕蔹砖泥,人怕挑大堤”真是一针见血、恰如其分。不要讲我们咯些城里长大的伢妹子呷不消、受不住,就连咯些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只要一听哒是去挑堤,脑壳都甩不赢,用“闻而所畏”形容毫不为过。 不“光只”一身痛,而且觉也睡不好、饭也呷不香。 但“到哒咯个山就唱咯个歌”,挑堤咯样的重体力活,不呷饭那是不行的。 在挑堤中,每餐“餍”饭的菜,多半都是萝卜、芋头、白菜轮哒转,油水也不重, 呷起饭来跟得咽糠一样,难以落肚。 我们知青呷饭谈不上很“斯文”,但也不鲁莽,比起他们“农大哥”来说,那就还祘是“秀气”和“斯文”的。 头一餐,我们用小碗装哒一碗饭,慢嚼细咽、斯斯文文。冒晓得,等我们去装第二碗的时候,锅已见底、冒得饭哒。我们顿时傻撖眼,心里窝着一口气……。只好半饱半饥的放下碗筷,但当我们看到有的社员还手捧着一大碗饭,用萝卜、芋头咽饭, 呷得有滋有味、津津乐道,我们不知其解。后来,我们得知,他们一开始头一、两碗不装那么满,采取“速战速决” 呷完,等到装第三下时,就做死的“踵”它一“堆”碗,足够填满肚子,然后再慢慢的品尝…… |
-- 作者:椰风海韵 -- 发布时间:2009/12/6 21:15:40 -- 隐士兄此文形象地描绘了挑堤的场面。特别是吃饭的情节,很有意思!下乡那几年,我也每年参加挑堤,确实是重体力活。 但我们那时吃饭是你交十斤米,就发二十张饭票,饭是半斤米一钵,收一张饭票。有的青年一餐能吃两钵,我的最高纪录是与另一人合伙吃过一钵半。 因为挑过十天半月后,没油水的一钵饭到半下午,肚子就饿了,挑担子上堤腿打颤,有时不得不多撑半钵饭进肚,以抵御体力的消耗和刺骨的寒风。 |
-- 作者:晓泛 -- 发布时间:2009/12/6 23:21:23 -- 挑堤是人海之战,尤其是打夯的喊声使人振奋,我最喜欢这样的劳动场面,越干越有劲。 想当初你们一定很辛苦。 |
-- 作者:双江 -- 发布时间:2009/12/7 8:22:38 -- 隐士兄的记心真好! 农村经历的一切,都记得咯样清! |
-- 作者:隐士安 -- 发布时间:2009/12/7 8:49:45 -- 以下是引用椰风海韵在2009-12-6 21:15:40的发言: 隐士兄此文形象地描绘了挑堤的场面。特别是吃饭的情节,很有意思!下乡那几年,我也每年参加挑堤,确实是重体力活。 但我们那时吃饭是你交十斤米,就发二十张饭票,饭是半斤米一钵,收一张饭票。有的青年一餐能吃两钵,我的最高纪录是与另一人合伙吃过一钵半。 因为挑过十天半月后,没油水的一钵饭到半下午,肚子就饿了,挑担子上堤腿打颤,有时不得不多撑半钵饭进肚,以抵御体力的消耗和刺骨的寒风。 那个时候,我们那里女的是不去挑堤的(包括女知青),你还挑过堤,那就确实不简单,佩服……谢谢椰风海韵的同感。 |
-- 作者:隐士安 -- 发布时间:2009/12/7 8:53:11 -- 以下是引用双江在2009-12-7 8:22:38的发言: 隐士兄的记心真好! 农村经历的一切,都记得咯样清! 哪里,哪里,双江,你过讲哒。把下乡的故事讲出来,只要有人看、有人认可则万幸也……谢谢! |
-- 作者:小聪哥 -- 发布时间:2009/12/7 10:45:58 -- 隐士兄又[跳出来]了,我们又有故事听了。真高兴! 你也挑过堤?下放在哪里? 我下放在华容集中垸,挑堤是我们知道最喜欢干的活,主要是,有人搞饭吃,管饱。特别是集中挑堤各队的知青又玩在一起了。比平时在队里出工好玩些。 期待!二三四......。 |
-- 作者:灵玉 -- 发布时间:2009/12/7 15:22:29 -- 在挑堤中,每餐“餍”饭的菜,多半都是萝卜、芋头、白菜轮哒转,油水也不重, 呷起饭来跟得咽糠一样,难以落肚。 我们知青呷饭谈不上很“斯文”,但也不鲁莽,比起他们“农大哥”来说,那就还祘是“秀气”和“斯文”的。 喜欢看隐士兄写的知青下乡后的生活点滴文章,把知青的生活用白话写得活灵活现,好象我们也是其中一员一样,谢谢欣赏了! 回想以前的知青生活,我们也是一样,每天也都是萝卜、芋头、白菜轮哒转,油水也没有,一月难吃到一回肉,你看现在你想吃肉吃鱼,每天都有吃,但就是不敢多吃,怕。。。。。。哈哈~~ |
-- 作者:隐士安 -- 发布时间:2009/12/8 8:53:21 -- 以下是引用晓泛在2009-12-6 23:21:23的发言: 挑堤是人海之战,尤其是打夯的喊声使人振奋,我最喜欢这样的劳动场面,越干越有劲。 想当初你们一定很辛苦。 挑堤确实是很辛苦,但,那也是冒得办法。谁叫是咯唉命呢……谢谢! |
-- 作者:隐士安 -- 发布时间:2009/12/8 8:58:06 -- 以下是引用小聪哥在2009-12-7 10:45:58的发言: 隐士兄又[跳出来]了,我们又有故事听了。真高兴! 你也挑过堤?下放在哪里? 我下放在华容集中垸,挑堤是我们知道最喜欢干的活,主要是,有人搞饭吃,管饱。特别是集中挑堤各队的知青又玩在一起了。比平时在队里出工好玩些。 期待!二三四......。 我还冒听到我们那里有喜欢挑堤的人,除非你们你们那里挑堤吐松一些?……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