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长沙县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120)
----  [原创]浅释诗词格律(上卷)第一章: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二)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120&id=54516)

--  作者:洋葱
--  发布时间:2009/11/8 23:00:58

--  [原创]浅释诗词格律(上卷)第一章: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二)

                                          第二节  四声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他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1  平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  上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  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  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说法,,还有一种解释: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 古为分辩平、上、去、入,还编了歌决:“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这个歌决也只能说明当时四声的大概情况。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持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动词的候解作“做”,就读平声(阳平);用作介词的时候解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下面试举一些例子:

            骑:平声,动词,骑马;  去声,名词,骑兵。

            思:平声,动词,思念;  去声,名词,思想,情怀。

            誉:平声, 动词, 称赞;   去声,  名词, 名誉。

            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弄赃。

            数:上声,动词,计算,  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  (读如朔),

                   形容词,频繁。

            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使,让。

            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经得起。

            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晒),不及物动词,衰落。

        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叹”、“看”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看”字直到近代律诗中,往往也还读平声(读如刊)。在现代汉语里,除“看守”的“看”读平声外,“看”字总是读去声了。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时有平去两读,至于用作名词时,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

       古时的入声字,在普通话里,已经转化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里去了。写格律诗者,应记住今转为平声的古入声字。

       现在各地的汉语方言,几乎没有一处的声调系统是和唐代的四声完全相符的。最不相符的是普通话,因为普通话里入声已分别归入了平上去三声。例如:土、叙、氏、奉、项、父.聚、杜、部、陛、怠、待、尽、但、限、栈、善、件、辩、辨、赵、肇、兆、皓、浩、道、稻、惰、丈、杖、荡、杏、幸、负、纣、受、绶、后、俭、范、犯等字;唐代读上声,现在读去声了。唐代与现在的读音,不同之处甚多。

   还有两点要注意:

       1﹞阴平、阳平也有人称为上平、下平,但是切莫把它们和诗韵上的上平声、下平声相混,因为那只是“平声上卷”和“平声下卷”的意思。

       2﹞研究,写作近体诗,只要能分辨平仄就可以了,不必再从仄声中去分别上、去、入。但是,罕见的仄韵近体诗,在押韵时,上、去、入三声是要分开的;特别是入声,绝不能和上声,去声通押。

            因此说:辩别四声,是辩别平仄的基础。                      


          


--  作者:双江
--  发布时间:2009/11/9 9:13:45

--  

谢谢洋葱哥!

学习了!


--  作者:灵玉
--  发布时间:2009/11/9 14:53:46

--  
学习了!收获不小!谢谢!
--  作者:浪花一朵
--  发布时间:2009/11/9 16:50:51

--  
说真的,我对诗是外行,只有好好地学习才行呀,谢谢了。
--  作者:孟晓
--  发布时间:2009/11/10 20:37:32

--  
以下是引用双江在2009-11-9 9:13:45的发言:

谢谢洋葱哥!学习了!

     ——洋葱哥确实讲得精炼而到位,只是这东西太难记,我觉得:没有对它的热爱是学不好的,我就因为懒得记这些规则而不晓得写律诗、绝诗。


--  作者:隐士安
--  发布时间:2009/11/11 20:04:06

--  
       学习了,辛苦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