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长沙县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120) ---- [原创]落户的那一天晚上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120&id=47730) |
-- 作者:七星相伴 -- 发布时间:2009/8/22 11:24:49 -- [原创]落户的那一天晚上 1965年9月17日那一天晚上,即农历的8月22日,是我们下乡的第一个晚上,当带队的唐老师将学校送给我们每人的搪瓷口杯及日记本子,分发到我们时,这时工作组的李本荣来到我们的住处,对唐老师说:“请唐老师带着你们的学生到上面堂屋里,生产队开一个欢迎会”。 我们五人(还有一位除大哥因事后才归队)同唐老师跟着李本荣,上了我们的住处左边的几级石台阶,又向左边走了十来步,来到一个穿堂屋,两边都住了人,左边摆了一副棺材,(后才知道,摆棺材处住着给我们醃豆子浆的五保户,棺材是他的,对门住着保管员),正中两张长条橙架着一张门板,上面放着一盏马灯 ,没有任何烟茶糖之类现在开会的招待品,昏暗的屋子里早就围满了人,靠棺材处早就坐了几个人,另一边空着,不用说这是给欢迎的对象我们留着的。 欢迎会首先由工作组的李本荣讲话,他说我个生产队工作组就是他一个人,他是芝城镇二小一个老师,接着先向我们介绍了那是坐在我们对面的各位队干部后,他开始将话转入了正题,其内容不外乎几个方面, 一是对新社员的到来表示,这时我心里一惊:刚才通知开会还是一个学生,学生对我来当时在这个生产队是一个过客,用不了几年会回城的,他的话锋一转成为社员,是乎意为着这是一辈子,我虽说下乡嘴上说是扎根农村一辈子,但心里只是想干上二、三年,难道地方式力、贫困落后将伴随着我的终身,二是接着又向我们介绍生产队的基本情况,三是对当时听到耳朵起茧子的阶级斗争的教育,说生产队有一户地主,你们平时劳动时与他打交道要注意等等。 我心里正在纳闷,突然一阵子哄笑打断了我的思路 ,原来是李本荣要生产队长发言了,他那紧张并伴有口吃(其实他并不口吃,是紧张造成的)地说:“刚才……李同志把……我要讲的……都说……完 了,我们……中下贫农(他把当时党的依靠贫下中农紧张地说倒了)合你们新社员捥手前进,他错把携手说成捥手。接着由唐老师将我们五人姓名各自介绍给他们,并取代我们表示扎根农村一辈子的决心。 散会后,也许经过白天一天的折腾,实在太困顿了,但久久不能入睡,也许学校送的钟一方面的原因,另一个原因从城市的喧闹到农村的清寒,从学生变成了社员,思想、观念、情感……抬头实在太大,不管想得如何多,但成为社员从明天才开始 。
|
-- 作者:灵玉 -- 发布时间:2009/8/22 11:44:24 -- 从城市的喧闹到农村的清寒,从学生变成了社员,思想、观念、情感……抬头实在太大,不管想得如何多,但成为社员从明天才开始 知青青年接受再教育开始了...... ![]() ![]() ![]() |
-- 作者:双江 -- 发布时间:2009/8/22 15:48:42 -- 不错,还特意为知青开了个欢迎会!
|
-- 作者:马畔闲人 -- 发布时间:2009/8/22 16:27:52 -- 写得实在,有趣,真佩服楼主的好记性!我们也有“第一夜”,细节都想不起来了,哪像楼主这般头头是道,是记了日记吧。 ![]() ![]() |
-- 作者:隐士安 -- 发布时间:2009/8/22 21:37:04 -- 你们65年下乡,学校还送东西给你们啊?我们下乡时,父母亲的单位就送哒一口木箱给每个下乡的子弟……。 |
-- 作者:七星相伴 -- 发布时间:2009/8/23 9:38:18 -- 来了一批分他们粮食的人,是上面布置下来的政治任务,表面上欢迎 ,实际心里讨厌,当工作组一撤走后,矛盾对立相当明显。 一口木箱比学校送给我们的礼品按当时的价钱衡量,就比我们的多得多。 ![]() ![]() |
-- 作者:隐士安 -- 发布时间:2009/8/23 19:27:46 -- 以下是引用七星相伴在2009-8-23 9:38:18的发言: 来了一批分他们粮食的人,是上面布置下来的政治任务,表面上欢迎 ,实际心里讨厌,当工作组一撤走后,矛盾对立相当明显。 一口木箱比学校送给我们的礼品按当时的价钱衡量,就比我们的多得多。 ![]() ![]() 那是给在单位工作哒几十年老职工子女下乡的稍许安慰吧,学校是冒探天的。咯是赤截然两种不同关系的对比。 |
-- 作者:老麻雀 -- 发布时间:2009/8/23 22:56:55 -- 一九七五年一月我从长沙市十六中高中毕业,当时的毕业分配制度以来改变,不再由学校分配,而由父母的单位组织集体下放到知青点,当时我们这些新知青每人也是发一口木箱一顶草帽我记得好象还发了二十元现金。这是当时知青的标准行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