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雄鸡报晓专栏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119) ---- 投稿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119&id=55504) |
-- 作者:呵呵 -- 发布时间:2009/11/22 20:58:50 -- 投稿
文章题目: 我的知青生活 文章内容: 那段风雨飘摇的日子已经过去, 难忘的友情 知青生活的那几年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那时我和同学们插队落户到湖南靖县甘棠公社乐群大队。我们生产队的知青先后有十几人,一起过着“共产主义”生活。吃的是一锅饭,点的是一盏灯,大家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照顾互相帮助。 湖南农村自古以来犁田做秧田是大男人干的活。开春后,我们听说“到顶山”上的女同学在犁田,马上向队长要求要学犁田,队长睁大眼睛盯着我们看了很久,简直不相信女孩子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女孩犁田从娘肚子出世就没听说过,连问几次你们说什么?你们要学犁田?对!我们要学,非学不可。 当知青圆了我的“医生”梦 从小就羡慕给人治病的医生,就喜欢模仿大人装模作样给人把脉,给洋娃娃喂药。没想到当知青后还真过了一把当“医生”的瘾。 我们下放的地方是偏僻的山区,知青的到来给那里增添了活力,带来了文明和知识,队上办起了小学,合作医疗站。 所谓医疗站,就是两个人,每人一个药箱,平时在队上出工,有病人就出诊。出于从小对医学的喜爱,伴随着一个听筒,一个药箱,一本赤脚医生手册和几部草药书,没学过医的我自告奋勇,走马上任,当上了“赤脚医生”,圆了孩时的梦。现在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在当时可是一件新生事物。 人命关天,不可乱来,怎么办?只有边学边干,这里的西药不多,主要是采草药,由于外出看病不方便,社员有个小病痛只好自己用草药解决,因此知道很多偏方和草药,他们是我的老师。山区满山遍野都是宝,平时出工,就不断向他们询问每种草的名字作用,回家赶快记下来。农闲时他们就带我到深山去采名贵中药如:治蛇咬伤的七叶一支花。 光会草药肯定不行,社员都会,要你干什么?有时间我就去公社卫生院,向那里的医生,护士请教,不要小看公社卫生院,当时下放了几位大城市的专家。先学打针,肌肉注射好办,找好部位,进针快,就不会很痛,静脉注射找血管麻烦点,社员整天劳动血管粗好打,就是有的知青血管细,难打,有时打几次才进去,我头冒汗,他手发抖。学针灸先拿自己开刀,我从小怕打针,在自己腿上扎第一针的时候,犹豫了十几分钟,才咬咬牙,狠狠心,对着足三里扎下去,此后身上各个穴位扎了无数次,找到感觉。才敢在社员身上动真格。队上有一位妇女坐月子时落下毛病,造成了行动不方便,于是我尝试着用针灸给她治,嘿!想不到还卓有成效!呵呵,真得佩服当时治人者和被治者的勇气!诊断疾病主要是看书,疑难问题有机会就请教,大病赶快送医院。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自学,居然还让我干出了小小成就 。 记得有一位知青在抬木头时一不留神脚被木头压成腓骨骨折,由于当时去医院要走十几里山路,十分不方便,于是就轮到我这个“医生”出马了,看着偏方,依靠草药,请教社员给他治疗,居然一个月后他又能下地干活了,有一个偏方是喝刚出生不久婴儿的尿和韭菜,再在伤口处敷上草药,后来去医院拍片,骨头对位得非常好,恢复的不错。 还有一次,队上李大伯,叫肚子痛,看到他时,肚子涨鼓鼓的,一问,几天没大便了,反复呕吐,又听不到肠鳴音,我立刻叫上在田里耕作的几个男劳力,用竹子扎好担架,往公社卫生院送,一到医院,医生诊断和我的一样:肠梗阻:马上动手术,只说,再晚送来,就没命了。 作为山区的“医生”是很苦的,即使是半夜三更也得翻山越岭去为社员看病。好在我们知青很团结,很友好。每次晚上出诊,都有人陪同前往。有天晚上门敲的嘭嘭响,我想一定有事了,赶快爬起来,原来是住在界上的一位社员女儿发高烧,他家离我们住的地方好几里山路,大家都争着要陪我去。社员好感动,连忙说;不耽误你们睡觉了,我送她回,结果还是有两位同学打着火把一同上山,给我壮胆。等小孩打了针,退了烧,回到家,天都快亮了,休息一下又准备出工。 渐渐的知青和社员感冒发烧,刀伤,三头两痛的就再不要长途拔涉去看病了,看到能为他们减轻一些痛苦,感到很欣慰。出于感激,很多人都将一些祖传秘方教给了我——那在他们的信念中,可是只能传给一个人的! 阴错阳差,返城后我成了一名人民教师,谢谢农村让我圆了“医生”梦。虽然只是赤脚医生。 山村小学 我们下放的生产队是个大山区,小孩上学一直是个难题,知青去了后,队上决定办所小学,在山坡上一间废弃的房子里,放上大家凑起来的几张桌椅板凳,一间早年的希望小学就办起来了。老师,用社员的话说:就是要唱歌和收音机里一样好听的肖大大来当(这里叫姐姐为大大)我们上面的一个生产队见状也派了一个知青当老师带了十个学生参加了进来。 开学的第一天全体社员都来庆贺,全队7岁到十几岁的小孩都穿着干净的衣服高高兴兴的来了,两个队几十个小孩子坐在一间教室,按不同层次进行教学,记得开始是1,4,5三个年级这叫复试教学,老师给一个年级的上课,其他两个年级的就自己看书,做作业。 肖老师有时有事,我们有幸也去过了把瘾,那可是 条件艰难,好在学生很听话,比起现在的学生乖多了,求知欲很强,学得很认真。山里的孩子很朴实,很可爱,和知青的关系特好。 有不少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走出了山区,走近了大学,到外面见了世界。 土鸡和北京鸭 我们队上没鸡场,但是我们知青自己喂了很多当地土鸡,它们是自由自在的,自己管好自己,自生不自灭。我们平时从来不去理会他们,结果经常是一不留神老母鸡就带出来了一窝小鸡,在仓库,在屋角也能发现一堆堆鸡蛋。哇~~~~~的惊喜声不时出现。来客人或者要改善伙食了,鸡就遭殃。 有个知青男同胞从长沙带回来了两只北京鸭,在山村里可算是珍稀动物,祖祖辈辈都没见过这么大的鸭,方圆几里路的乡亲们都跑来看,白天门前的小溪,稻田是它们游玩的好地方,一到傍晚,就嘎嘎嘎的叫着回来和鸡做伴。到也省心。每天还生两只鹅蛋大的鸭蛋,看着爱煞人。惹得社员都来要,供不应求,还得罪人。于是我们想了一个办法,两只鸡蛋换一只北京鸭蛋,预先订,到时换,这样到也相安无事。不久,村里出现了不少北京鸭。 |
-- 作者:呵呵 -- 发布时间:2009/11/22 21:09:51 -- 返城之路 我的返城之路即简单又曲折。69年第一批招工,队上推荐了我,带知青的是我表哥,公社社长和他关系很好,要走没一点问题,只是有位女孩子家里特困难,当时日子过得虽艰难,但是社员对我们很关照,知青之间也很团结,就将名额让给了她。 第二次资江氮肥厂招工,带着我的名字来的,想去的人多,我不又不喜欢那个厂,没去找招工的,自动放弃。 第三次溆浦维尼纶厂招工,开始没我的份,碰巧招工的是姐夫的朋友,他特的从其他地方调了一个名额来,指明给我,结果公社副书记要给队上另一位知青,书记当时在长沙,听到消息后赶回去,和招工的一起坚持要给我,争持不下时,准备将另一个大队的知青刷下来,让我们两人走,这怎么行?老爸得知消息后,也来信说:不要挤别人,不要和别人争,你回来吧,以后还有机会的。于是我和书记说:让她走吧,我回长沙玩去了。帮他们解决了难题,大概书记有点感动,问我:"你最想干什么?""读书",“那好,下次一定让你去.”“好!说话算数。”听了书记这句话,心里多少有点安慰。我就是想读书,当时有了工农兵大学生。看到了一线读书的曙光。为怕他变卦,两人还拉了勾。边拉勾,边说:“拉勾算数,一百年,不变卦。”说实在的,一起来的朋友,一个个先后走了,队上5个女知青,就留了我一人,心里还是有点不是滋味,不过很快就调整过来了。再说在队上虽然累,还是蛮愉快的,大家很友好,自由自在。呵呵,这次没走,招工的老关一直感到遗憾,后来还和我通了一段时间的信. 1973年,“推荐加考试”的方式实行工农兵上大学,我正在县里准备参加地区排球赛,人没在家,然而队上和知青一致推荐了我,书记也说话算数。在县里听到推荐我上大学的消息后,好感动,一边打球,一边复习功课,好好珍惜这难得的机会。那年我们生产队推荐了三人,公社和县城,对长沙知青很照顾,公社20个招生名额,18位知青。我们也争气,到地区比赛,四支以长沙知青为主的球队,都为县里第一次拿到前三名。参加考试,长沙知青平均8,90分,本地知青才40多,数学有两个打满分的,我不知那里扣了两分,98分.就语文没上90分. 原本我录在湖大半导体专业,因为在县里打球,当时很多人都去找招生的说情,师院招生的老师反而看上了我,他是负责人,将我的名字换到师院,也就改变了我的命运.(后来他说:害了我.其实说不清楚,焉之非福?我喜欢当老师.只是不喜欢文科.)就这样我走进了大学的校门,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 后记: 曾经面对那寂静的再教育的小山村说了一声——我走了 。若干年后,我们满载着对过去的怀念与那美好的回忆,再次地站到那曾经告别小山村的土坎上…… 久别的小山村没有变化,还是那样的寂静。还有那袅袅的炊烟让人感觉格外的亲切。想起那充满青春活力的年代,就埋没于这寂静的小山村。但正是那段寂静的岁月,给自己留下了难忘的一段回忆。那段回忆是一曲感人的歌,是一首动人的诗篇。
字数 4858 文章地址:由2006年在靖县知青乐园发表的我的知青生活系列改写而成。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19491&page=1 网名:呵呵 下放地点:甘棠乐群十队 真实姓名:梅平 电话:18928011949 作者简介:本文如录用,选择编辑点评 本人同意按“关于《湖南知青网原创网文选》编辑发行的几点意见 ”要求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