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放牛娃专栏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117) ---- [原创]<在他乡>--(20)连蒙带唬(21)无盐家庭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117&id=19221) |
-- 作者:放牛娃 -- 发布时间:2008/9/2 0:05:12 -- [原创]<在他乡>--(20)连蒙带唬(21)无盐家庭 <<在他乡>>------(20)连蒙带唬 小时玩过一种扑克游戏,叫作连蒙带唬。看谁胆大,能蒙住、唬住对方也就赢了。没想到这个游戏在美国我找工作时用上了。 我不死心,打电话给在北卡州的强,请他帮我想办法。强说,像你这英文水平,很难有美国人会雇用你。除非你不要钱做义工,看行不行?如果你为了想学英文就只能走这条路。我想了想,做义工虽然没工资,但能有口饭吃了,不用啃凉面包了,一咬牙就同意了。强帮我打电话给那医生老板,老板一听说不要钱免费的,就叫我明早就上工。犹太人很精明,我算碰到了个贪小便宜的犹太人。 第二天见到老板,他挺和气地告诉我要做些什么,还带我一起去买晚餐菜,边走边教我英文。他是位眼科医生,在曼哈顿的70街的纽约医院上班。他说:等将来我做熟悉了,每天要开车送他及他的秘书去上班。他让我称呼他林大夫(LINCOFF)。等他走后我开始观察这个家,这是一个四房两厅的房子,有五个厕所.我住一间最小的但有自己的卫生间.正在我开始工作时,电话不停地响起来,都是同一个女人打来的。她一会儿问:你正在做什么?一会儿又说我的英文她听不懂。反正是在挑刺,态度很凶,后来我干脆不接电话了。晚上下班时我见到了这个打电话的女人,林大夫向我介绍这是他的女秘书,让我叫她卡菲小姐。卡菲小姐见到我后,全然没了电话里那股凶劲,很和气地跟我交谈。我仔细看这小秘,四十岁不到,个不高,一对大眼睛,说笑时给人感觉像个假小子。后来我才知道第一次跟林大夫一起面试我的那个老太太也不是林大夫的太太,只是他的一个老情人,一个和这个小秘是情敌的老女人。我也没料到这个曾经在电话里凶我训我的小秘,后来竟成了我的好朋友。 第二天我正一人在老板家吸尘,艾米打我的BP机。她说每个到这里来的人都是为了挣美金,你怎么这么傻做义工?赶快把这份工辞掉,我这里有一工作等你去面试。我就撒了个谎,打电话告诉林大夫说我头疼不舒服回去了。跑过去面试后又没被录用,没办法第三天又得回到林大夫那里。在回林大夫家之前我想了很久,如真是做义工那我将来的房租怎么付?那一夜我没睡,用英文起草了一段明天见到林大夫要说的话,反复修改背诵,准备明天来个现买现卖。第二天回到林家后,林一见到我,就找我谈话:“我知道昨天你没有头疼,你到底有什么想法说出来。”我豁出去了,将昨晚准备好的稿子背给他听说:"每月我都要付房租,如果是做义工有点不现实。你在报纸上的招聘是350元一周的工资,但我的英文不好,如果你愿意付我250元一周,那我就哪儿也不去了,安心在你家干了。林考虑了一下,认为这个工价还是很便宜,就答应下来了。后来朋友们都笑我脑筋怎么不想事,就说240或260也不能说250呀! 就这样我这个二百五,找到了第二份工作,也第一次走进了美国家庭。我的努力,付出和倔犟终于有了结果。 我的第二任老板林大夫和他的小秘-卡菲小姐(后来我给她起了个小名,叫傻秘).
<<在他乡>>-----(21)无盐家庭
在林大夫家工作,早上要给林大夫和小秘冲咖啡,烤几片面包,每人半个葡萄柚,他们自己用勺挖着吃。他们早餐虽然吃得少但是很啰唆,左一个碟又一个盘。一次在他们吃完早餐后,我数了一下,两人一共用了大小碟盘杯碗34样。不过林大夫总是让我开洗碗机,哪怕有时只有三四个碗也可以开。他说洗碗机不光是洗净,更重要是可以消毒。他俩中午都不在家吃饭,自带三明治,把一种叫TUNA(金枪鱼)的鱼罐头和切碎的生芹菜和红萝卜用蛋黄酱一搅拌,用两片面包一夹就成了。极其简单,日复一日,千篇一律。我很奇怪,一年到头,上班族就吃这同样的午餐也吃不腻? 老板家每天的晚餐永远是一荤一素,没有米饭和面包。荤菜是按菜谱上去做,不能放盐,他们吃的时候觉得口味淡了,就会淋上点酱油。素菜就是从超市买来的生菜,也不用洗,切成小块后,放点奶酪、醋、柠檬、大蒜粉,淋点橄榄油,一搅拌撒拉就成了。后来我仔细分析他们其实也是吃了带盐的食物,比如中午他们用的面包就是咸面包,那鱼罐头也是有盐的.晚餐放在撒拉里的奶酪也是含盐的,他们每天都吃了盐,只是量较少。
这一小听鱼罐头就是两人的午餐. 生芹菜,红萝卜切成小丁和鱼罐头,蛋黄酱一拌. 夹在两片面包中就成了,极简单不过了. 有客人来时开胃小点一)面包片上放点腌过的生鱼,加一点洋葱. 饭前的开胃小点二)面包片上抹些熏鱼酱. 龙虾在活的时,用一竹签从嘴里穿进,从尾巴出来. 这样蒸或烤熟后的龙虾就不会弯曲. 龙虾身子肉取出来了,看! 靠前面的就是我认为的活肉. |
-- 作者:寨牙老团 -- 发布时间:2008/9/2 8:11:56 -- 从进入中国家庭到进入美国家庭,放牛娃是上了一个台阶,进步真大。 |
-- 作者:游客晏生 -- 发布时间:2008/9/2 9:11:53 -- 难得你左钻右转总算转进了美国人的屋了,走完了艰难的第一步.那呷的家伙淡又淡点咧,怕懒得,先混杂窝子就好.等看下文! |
-- 作者:向北挺进 -- 发布时间:2008/9/2 9:25:00 -- 前段时间很多频道都放过电视剧《奋斗》,讲的是一群80后的大学生离开学校踏入社会的奋斗历程。是由佟大为、马伊俐、李小璐、文章、出演的。这都是我最喜欢的年轻演员,演技不错,台词也非常搞笑,我不止看一遍。但对这部片子的主题却不敢恭维。靠一个亿万阔生父带路,再靠一个有权的继父开绿灯,一赚就是两千万,这也叫奋斗?什么叫奋斗?放牛娃姐这才叫奋斗!!!放牛娃姐,建议你将帖子整理出版成书,让80后、90后、看看真正的《奋斗》!
|
-- 作者:放牛娃 -- 发布时间:2008/9/2 9:25:53 -- 以下是引用游客晏生在2008-9-2 9:11:53的发言: 那呷的家伙淡又淡点咧,怕懒得,先混杂窝子就好.等看下文!晏生兄的回贴满好笑! |
-- 作者:朱纪飞 -- 发布时间:2008/9/2 9:29:01 -- 龙虾在活的时,用一竹签从嘴里穿进,从尾巴出来。这样蒸或烤熟后的龙虾就不会弯曲。 这个法子第一次听说,有意思,学习了,谢谢! |
-- 作者:放牛娃 -- 发布时间:2008/9/2 9:31:33 -- 谢谢向北妹妹的鼓励!我还是觉得自己水平太差.只是在朋友中讲讲故事笑话而已. |
-- 作者:寨牙老团 -- 发布时间:2008/9/2 9:59:32 -- 在中国的家庭,柴米油盐酱醋茶,必不可少,美国人家庭没有盐,有点不可思议。 不过中国人吃盐过多,确实也是个问题,只是积习难改吔。 |
-- 作者:紫气东来 -- 发布时间:2008/9/2 13:22:32 -- “ 就这样我这个二百五,找到了第二份工作,也第一次走进了美国家庭。我的努力,付出和倔犟终于有了结果。” 好佩服你这个二百五,只要能生存能融入到这个社会你的付出就没有白费,只要有美元,还管它什么二百五。 |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8/9/2 13:44:39 -- 西方人的饮食理念的尽量少放盐。 |